2018年7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

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18年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1、6月乘用車市場分析

6月乘用車零售168.7萬臺,同比下降3.1%,環比下降6.4%,出現歷年少有的6月環比下降幅度較大的現象。今年1-6月零售同比增長4.0%,大幅好於17年的1-6月的1.0%增速,體現了國內消費的頑強增長特徵。

雖然近期國內外宏觀經濟總體數據良好,但6月車市零售環比下降6.4%,這是諸多特殊因素的影響。首先是偶然因素的影響,包括端午節和世界盃的因素;今年端午節在6月的假期影響銷量,其次是世界盃的影響,世界盃的看球群體與購車群體重合度較高。

6月美系車零售同比下降28.0%,數量降幅大於總體6月零售的同比下降總量,6月德系和日系的零售較同期增長3.0%。

隨著7月降低關稅的預期,雖然車企及時調整指導價格,但由於成本因素約束,6月進口車消費暫時停滯,觀望情緒對國產車也有一定的傳染效應。

6月SUV市場增速-4.4%仍是偏弱,部分合資新品SUV尚未帶來銷量提升;6月轎車零售增速-0.7%稍好,這也是17年6月的轎車降庫存調整的低基數促進。

6月廠家和經銷商努力承擔行業壓力化解風險; 6月生產環比5月減少4萬臺,且廠家庫存較5月增5萬臺,渠道庫存增加7萬臺。

6月新能源車的批發7.4萬臺,同比增長87.9%,這也是新補貼政策實施後的產銷結構改善的特徵。其中6月PHEV銷量達到2.1萬臺,佔比新能源達上升到30%的較好狀態。A00級純電動的電動車佔比從5月的62%下降到33%,自主品牌新能源逐步實現高質量的增長。

2、7月乘用車市場展望

7月有22個工作日,較17年7月多一天,有利於產銷增量。但17年7月的基數偏高,今年增長壓力較大。

歷年來7月是半年目標衝刺後的恢復期,今年5-6月的渠道庫存增長較快,7月更多廠家可以藉機多休假,讓員工更好休假,也釋放渠道的壓力。

雖然7月的進口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但近期廠家渠道庫存並不缺貨,產銷拉動要等到8月後。

7月1日的關稅調整後有利於觀望群體出手購車,加之6日開始的美國產車輛的加稅引發的加價,且世界盃結束後的購車需求也會逐步釋放,7月市場不會特別差。。

3、下半年車市面臨高基數挑戰

17年車市前低後高,上半年乘用車零售同比增長1個百分點,下半年零售同比增長3個百分點。18年的上半年車市零售增長5個百分點,好於17年上半年較多,但稍低於我們17年底的預測的上半年6.0%的預期,主要原因是6月的零售增長低於預期。作為車市增長動力的SUV的上半年的增速僅有6.3%,且6月-4.4%增速是低於乘用車平均增速,因此車市處於熱點不足的消費增長乏力期。

上半年的車市增長動力是出口和新能源車的高增長,1-6月新能源乘用車34.9萬臺,增速131.5%的增長貢獻度很大,這也是分段補貼的政策的良好效果,車市增長動能轉換到新能源體現了高質量增長的特徵。

下半年的增長的機會仍是很多的。根據統計局數據的上半年中西部的樓市增長太強,影響車市的中西部和二三線的增速,隨著中年農民工的迴流原住地趨勢,下半年應該有部分抑制的消費逐步釋放。

下半年的大眾和豐田的A0級SUV的新品將帶來一定車市增量,並推動SUV增長的最後一波佈局增量潮。

雖然2018年全年4.0%的增速實現難度較大,但隨著鼓勵內需的政策持續推進,車市仍將有機會實現超高基數下的較穩增長。。

4、16-17年雙積分交易政策效果良好

2017年雙積分表現良好,17年新能源積分179萬分較16年增81%,其中可交易新能源積分達到179萬分。而傳統油耗積分也是從1031萬分上升到2017年的1069萬分,積分運行表現很好。

2017年國產車的表現優秀,國產車油耗積分是正積分,且增長4%。而進口車油耗積分下降18%,壓力較大。國內主力大集團2017年油耗積分374萬分,其他汽車國有集團的2017年油耗積分224萬分,而獨立車企的2017年油耗積分454萬分,幾類主體的雙積分表現相對都很好。尤其是長安自主的17年油耗表現大幅改善,體現了大集團的自主自強效果突出。

2016-2017年油耗負積分的新能源交易補償政策的效果很好,各企業都努力生產新能源車,實現傳統車油耗的綜合平衡。

考慮到2017年的油耗改善很好,新能源積分的交易需求很小,而富裕的新能源積分不能結轉,因此油耗負積分的實際交易價格極低,達到了很好的引導效果。

5、新補貼標準實施將推動新能源車高質量增長

2018年1-5月份,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58萬臺,同比增速達到54%。其中中國銷量達到28萬臺,同比增長113%。18年1-5月是中國新能源車起步較快的時點,銷量增長突出也是政策與市場的雙驅動的效果。而5月的生產很強,部分上市的新品的價格更務實,未來有逐步擺脫補貼政策的獨立發展態勢。

今年2月13日,財政部官方網站公佈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新政規定,6月11日前執行老的補貼政策,6月12日開始執行新的新能源車補貼政策。新政大幅提升電池能量密度標準,推動高續航乘用車增長,推動專用車規範升級,實現高質量增長。2018年在新能源過渡期,新能源車產銷保持較強的增長態勢,而補貼新政的實施,推動動力電池產業的技術升級和能量密度快速提升,推動新能源車結構性的高端車型高質量增長,將形成以中高端乘用車和高端物流電動專用車為核心增長動力的新能源車高增長的新局面。。

從6月的新能源產銷表現看,A00級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環比5月銳減60%以上,高續航里程的A0級電動SUV車型佔比明顯提升,自主新品推動插電混動車型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120%。

6、小排量增壓是突破重點

汽油機小型增壓化是目前節能發展的重要措施。相比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相同功率下的渦輪增壓則可以採用更小的排量,而排量越小,油耗則越低。

目前豪華車的增壓動力佔豪華車總體的佔比,2018年達到98%,較12年的77%,提升了22個百分點;而自主品牌的增壓動力比例,從2012年的3%提升到2018年的42%,提升了40個百分點。合資品牌的增壓車型佔合資總銷量之比,從12年的15%提升到18年的38%,提升了23個百分點,合資提升速度遠不如自主品牌更快。

目前自主品牌主要發展以SUV為主的A級車,因此動力相對大型化,1.5T動力很適合,形成動力體系與外觀廂型優勢的組合,因此表現優秀。但在發動機輸出動力80到100千瓦區間的自主品牌增壓動力缺乏。合資品牌佈局1.0T-1.2T的力度較強,雖然開拓難度巨大,但已經逐步有所見效。未來更多品牌應該加速三缸小排量動力的佈局,實現在轎車市場的份額提升和油耗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