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致敬醫保不理智,完全靠醫保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由“查公積金,就用閃電公積金 ”的【閃電公積金】撰寫和發佈,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訂閱【閃電公積金】,公積金社保、民生熱點早知道!

最近一段時間電影《我不是藥神》異常火爆,相信不少看官已經走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用電影藝術的方式講述了一群白血病患者在面臨天價藥時的無奈,在電影的末尾天價藥“格列寧”被納入醫保,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看似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醫保彷彿成為了罕見病患者的救世主。

《我不是藥神》致敬醫保不理智,完全靠醫保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但是單純依靠醫療保險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醫療保險是什麼?

保險本質上是分散風險的一種方式,每人都出一小部分錢放在一起,抵禦意外發生時,對個體的巨大傷害。

醫療保險一般指基本醫療保險,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因疾病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通過用人單位與個人繳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後,由醫療保險機構對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如果把所有罕見病所需的天價藥都納入醫保,就意味著把這部分風險均攤到每個普通人的身上,每個普通人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很顯然讓醫保來為罕見病來買單是不合適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醫療保險的繳納比例上升,每個人要繳納更多的醫療保險。

《我不是藥神》致敬醫保不理智,完全靠醫保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現階段個人要繳多少醫療保險呢?

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第二個是醫療保險的繳費比例。

個人醫療保險繳費=醫療保險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

個人繳費基數

1、個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為月繳費基數

2、職工個人月繳費基數低於上年度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以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高於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

個人繳存比例

職工繳費比例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

舉個簡單的例子,小閃去年月平均工資是5000元,按照2%的個人醫療保險的繳費比例,那麼每個月需要繳100元的醫療保險,一年下來花費在醫療保險上就花費了1200 元。

《我不是藥神》致敬醫保不理智,完全靠醫保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大規模的將《我不是藥神》中的罕見病所需的天價藥納入醫保,個人的繳費比例必然要有所調整,對於普通大眾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每個月在醫療保險上的花費要更多。

目前不少專家學者的意見是針對罕見病建立另外一套體系,不能所有的罕見病和天價藥都讓醫保來買單。

《我不是藥神》致敬醫保不理智,完全靠醫保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將罕見病納入醫保最大的缺陷並非增加了醫保基金的負擔,而是現在國家對於醫保藥品嚴格的價格管制體制,會極大的壓縮罕見病藥品利潤。

再加上罕見品藥品的市場需求較少,會造成藥品的銷量低、利潤少,導致企業減少甚至停止生產和研發罕見病藥物,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營利是企業存在的首要前提。

《我不是藥神》致敬醫保不理智,完全靠醫保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不能讓研發和生產罕見病藥物的企業賺到錢,才是真正拋棄這些罕見病患者,連他們最後一丁點的希望都被掐滅。

解決“天價藥”問題,不僅僅是一方的責任,需要社會、政府、患者、企業的多方推動。

《我不是藥神》會成為中國電影歷史上的經典之作,讓大家將目光投向了這群備受煎熬的患者,但是在電影中將醫藥公司塑造成反面,讓觀眾以為醫藥公司是趁火打劫的吸血鬼,或許是《我不是藥神》美中不足的地方吧!大家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