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投資人最強大的對手?

很多投資人,很可能是絕大多數投資人,經過一段時間磨礪後,會從心裡感到一股“神秘”市場力量的存在。在美國等發達市場,人們常用“他”來描述這股神秘的力量。

市場上到底有沒有能夠左右市場的莊家(美國的神秘的“他”)?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回答另一個問題:“誰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歷史或者說歷史統計數據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它的回答也最公正、最權威。以市場最發達、歷史數據最完備的美國為例,有兩種人最接近投資人心目中的莊家的概念。一類為資金雄厚,有強烈企圖壟斷市場的外線投資人(或機構),另一類為資金雄厚,有強烈企圖壟斷市場的內線投資人(或機構)。先不說這兩類操作都是違法的,即使一部分人逃過了執法監管,他們的操作結果如何呢?多項歷史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多數企圖操縱市場(指股票、期貨等二級市場)的操作都以失敗告終,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國亨特家族企圖逼死白銀期貨一案,結果以亨特家族傾家蕩產而告終。

從統計觀點看,壟斷性操作難以獲勝的首要原因是由於存在兩個基本的制約因素。第一,市場結構,即二級市場以零和博弈為特徵,二級市場是純粹的流通市場,不具備生產性,不產生附加價值。第二,心理因素,即人們的利益驅動心理如何控制的問題。當操作人由於財力雄厚能夠影響市場價格時,他便面臨一個困難的選擇,即如何控制自己的“度”,不使自己成為市場上的“多數”,因為市場上的多數趨於成為市場的輸家。很多投資經理(包括中國目前的投資經理)都有這樣的體會,即當資金數足以影響市場價格時,創造賬面贏利(浮動利潤)是十分容易的,但要想獲得實際贏利則十分困難。這裡的問題就是“度”的控制問題。當操作者由壟斷性操作而獲利後,他會更加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很難不使自己逾越區分多數與少數的“度”的界線,而最終走向自己的反面。

一般投資民眾之所以認為莊家能贏錢,還來源於兩個錯覺:第一,把相持能力等同於賺錢能力(這點在期貨市場更為明顯);第二, 把價格影響力等同於賺錢能力。一般來講,大額投資資金比小額資金相持能力強,但是這不等於說大額資金容易賺錢。大額資金比較小額資金有其自身的弱點:第一,通常大額資金都有成本,從而形成了“成本壓力”;第二,一般來講大額資金都有贏利目標和實現該目標的期限限制,從而形成“業績壓力”。因此,很多大額資金都屬於“壓力資金”,而“壓力資金”較難擺脫操作者心理壓力的影響,因而較難獲勝。相反,小額資金只要風險控制得當,其相持能力並不一定會削弱。大額資金比小額資金的真正絕對優勢,主要在:第一,操作條件比較優越;第二,科研能力比較強。但小額資金特別是個人投資資金,由於是非壓力資金,更容易具有心理優勢,更容易獲勝。第二個錯覺是一般投資民眾認為莊家有能力影響價格,因此有能力賺錢。這是因為一般民眾看問題容易形成某種偏向性。他們沒有看到,如果某一機構在進場時由於資金量大而對價格產生影響,比方說股票操作,產生求大於供的上漲壓力,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那麼該機構在退場時,也同樣會產生供大於求的下跌壓力。因此,這種市場影響力是一柄雙刃劍,既能傷人也能傷己。在西方投資界,這種影響效應被稱為“回波”。精明的投資家對這種回波效應都是極其謹慎的。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具有選擇性。從生理學角度看,人的記憶能力幾乎趨於無限大,但從實際上看,絕大多數人的記憶力是非常有限的。這裡的差別就源於人記憶時的意願,即記憶的選擇性,也就是說,人只能記憶自己願意記憶的東西。在投資上,無論是一般股民還是機構投資經理,對自己的勝績往往是曲不離口,但對自己的敗績卻往往三緘其口。由於這種記憶的選擇性,使投資人對自己相信的東西願意記憶,對自己不相信的東西不願記憶。大多數投資人都缺乏嚴格的統計學訓練,因此很難依統計學規則去觀察問題。由於這個原因,以中國短暫的股市歷史為例,個別機構大戶的個別勝蹟便被誇大到嚴重偏離其統計意義的地步。

由於目前中國還缺乏精確的統計資料,因此無法全面瞭解機構大戶在股市和期市的業績。但是,有很多跡象可以暗示其一般狀況。第一,目前因炒作失敗負債嚴重而導致破產或被兼併的機構決不是個別現象。

第二,絕大多數股票和期貨經紀機構都有市場操作的專門隊伍,但是目前還從屬於經紀業務,而不能獨立成類似西方國家“交易公司”的經濟實體。這說明這些機構的市場操作業績缺乏穩定性,它們還需要經紀業務收入的支持。第三,目前絕大多數基金和信託資金都不以二級市場操作為主營項目。至於個人投資大戶,已有媒體追蹤報道稱第一代個人大戶幾乎被淘汰出局。

至於美國,前面已經提到具有壟斷意圖的外線操作和內線操作的一般狀況。這裡還要提一下另一類合法的內線操作,即由上市公司的高級主管和董事會成員買賣本公司上市股票。由於在美國這類買賣活動都要報備證券監管機構,因此統計資料十分詳盡精確。一般投資民眾傾向於認為內部消息對買賣股票的成敗具有決定意義,因此這類內線投資人的動向十分引人注目。但是多年來的統計結果表明,從整體而言,這些內線投資人的投資業績十分平淡,最多隻能稱之為微利。這種統計數據再次驗證了股票價格的確定受多項複雜因素的影響,是企業經營狀況、經濟整體環境及市場心理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內線投資人雖然得就近觀察之利,但也易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

歷史資料表明,二級市場上並不存在有能力壟斷市場並獲得長期穩定壟斷性利潤的有形實體,即西方一般投資民眾心目中神秘的“他”和中國投資民眾心目中神秘的莊家。在中國目前市場發育的初級階段,雖然這類違規操作市場的行為較西方發達國家更容易發生,但沒有有力的證據證明其長期穩定獲利的能力,從長遠發展看,這類市場行為將越來越不容於發育成熟的二級市場。

既然這股神秘的市場力量不是一個有形實體,那麼它是什麼呢?很多投資家認為,它是一股無形力量的總和,是眾多投資人心理弱點的總和,是一種市場心理力量的總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理性的個人為了追逐某種共同利益而集合成一個群體,並進而形成共同的群體心理特徵時,個人的理性便不復存在而表現為群體的非理性集合。這一理論在本叢書的有關部分還要詳加闡述。這裡只想簡單指出,由於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人性的弱點極容易相互感染,相互傳遞,相互增強,因此其合力遠遠大於簡單的算術之和,極易由群體的非理性思維取代個體的理性思維。由於它是個體非理性思維的集合,它當然給人一種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神秘力量的感覺。因為它既是自我,又是非我。

這種莊家概念(或神秘的“他”) ,從心理學上說,不但是個體人性弱點在群體水平上的集合,而且從實際上說,也是投資人在投資過程中不斷處理心理矛盾實際需要的產物。投資人需要一個無所不能的莊家(或神秘的“他”)的存在。

許多投資人需要用莊家( 他)的存在來解釋自己的失敗。他們的邏輯是,這不是我不行,而是他更能。他們需要一個藉口,需要一個強大的存在來解釋自己的弱小。在失敗面前,他們不敢面對自己的心理弱點。實際上,莊家的贏並不能解釋這些投資人的輸。因為按照定義,莊家存在的必要條件是有足以影響市場的資金,而這種影響必然需要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無論是莊家的進場和出場都是如此。那麼,任何一個輸家所無法迴避的是:你為什麼沒有識別這個過程?這個沒有能力識別或識別了沒有能力作出反應才是輸的直接原因。

許多投資人需要用莊家(他)的存在來維護自己的自尊。投資市場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每個投資人都必須面對赤裸裸的自我。面對公開公平的競爭,每個人的心理弱點和人性弱點都暴露無遺。很多投資人沒有勇氣面對這樣殘酷的現實,無法承認自己存在這樣嚴重的人格缺陷,為了維護一個完滿的自我,他們需要一個超自然的力量來駕馭一切。這是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沿襲的慣例,現代心理學對這一社會現象有極深刻的揭示。莊家概念不過是這一歷史現象在投資市場的一個集體表徵。

誰是投資人最強大的對手?

為什麼一般投資民眾對維護自我或面子比其他行業的動力更直接、更強烈?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投資人在其他行業或領域都是相當成功的人士。他們帶有很高的自尊和自信進入投資市場。他們的信條是:既然我能在其他領域成功,那麼我就能在投資領域獲得成功。但是,投資市場與其他行業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這裡不承認任何先天的優越條件或先決條件。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除投資市場以外的任何行業,相當多的成功者是依靠其競爭對手不具備的某種先決優越條件而獲勝的,而在投資市場上,投資人的心理素質卻成為能否成功的關鍵。很多投資人不能接受的事實是,幫助他們在其他領域成功的某些條件在投資市場不起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投資市場是世界上唯一的極其接近完全公平競爭的市場。

二級市場的高度公平性主要源於其參與者的高度自願性。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都是在完全自願基礎上作出選擇的,這裡不存在任何外在的強制性因素,而在其他行業,無論是務農、做工、求學、經商、當官等各行各業.人們往往都可以找到某種強制性因素迫使人們作出某種選擇。由於廣大參與者的某種不自願性,使得某些參與者具備了強制他人的條件並得以依據這些條件獲利,甚至連銀行儲蓄這類投資活動都有某種強制性,如社會治安、通貨膨脹因素的考慮等,使銀行儲蓄成為很多人保管流動性資產的唯一選擇。但是股票和期貨投資卻是建立在完全自願基礎上的,沒有任何人可以強制投資人去做這種選擇。由於投資二級市場的高度自願原則,因此戰無不勝的莊家的神話是與其根本相違背的。如果確實存在這麼一個戰無不勝的莊家(或他) ,那麼你完全有權利選擇不和他做這個遊戲。如果想吸引別人長期玩下去,只能使遊戲建立在完全公平的遊戲規則之上,使別人在理論上具有完全平等的獲勝機會。因此,任何外在的強制性優越條件都是與市場的完全自願原則相違背的。在市場完全自願原則的基礎上,遊戲雙方較量的只能是自身的後天條件,如專業能力、心理素質等。而心理素質的優劣則成為成敗的終極障礙,這一點和任何對抗性的體育競技都是相同的。

上圖是《背離王公式》得到的買賣點,源代碼在我的另外一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