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管理大師教你如何找機會、選機會

全球管理大师教你如何找机会、选机会

來源:高績效HR(ID:Excellent-HR)

身處雙創時代,即便不想創業,也可從創業的角度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這種思維方式,會讓你受益終生。

如何衡量內部成長機會和外部發展機會?如何提高成功率?如何贏得更多的幫助和支持?如何能夠藉此機遇,實現快速成長,完成關鍵的跨越?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實戰型管理諮詢大師、世界500強企業一把手的貼身智囊拉姆·查蘭先生為你指點迷津。

1

內部成長機會

當你感到成長放緩,沒什麼新東西可學的時候,就該尋找機會,開始下一個跨越了。

作為高潛,你一定渴望新的挑戰、成長,創造更大的價值。擔子更重,效率更高,業績更突出,口碑更好,這才是你追求的境界。

無論在什麼崗位,都要先把工作做好,這是前提。

沒有這個前提,盲目追求更大的挑戰,即中國人常說的好高騖遠、眼高手低,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你是公司高潛人才,而且領導願意重點培養,好的成長機會可能會送上門來,但更多的時候,你需要自己爭取。

明確自己想要提升的發展重點,找到適合的崗位或職責,通過會議或其他場合向上級、同事及下屬證明,自己已經做好了跨越的準備。要積極爭取,也要端正態度,謙虛謹慎,切不可狂妄自大,誇誇其談。你需要贏得別人的認可與支持。

在尋找成長機會時,不要過分看重職級,關鍵在於成長。即便是平級調動,只要涉及新的業務領域,也會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如果你對行業及產品非常在行,公司也許會把你從財務調去市場營銷,或是從拉美調到亞洲。

很多短期項目也是很好的成長機會,這些項目往往旨在解決某個公司層面的重大問題,需要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一定要爭取參加,這樣的經歷會極大地拓展你的視野,培養你的大局觀。

在選擇機會時,不要過於保守,不要為了確保成功而不敢接受挑戰。相反,你應該找那些複雜性高、不確定性強的議題。問題難,才能激發你的創意,才能逼迫你換個角度想問題。

即便沒有團隊支持,你也可以親自上手,解決公司最為棘手的重大問題。全新的視角,就是你的優勢,沒準能帶來真正的突破。

當年韋爾奇把伊梅爾特調到家電業務時,就是這麼考慮的。正因為他沒有家電業務經驗,也就沒有歷史包袱,所以能用全新的視角客觀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伊梅爾特沒有令韋爾奇失望,他解決了問題,成了韋爾奇的接班人。

如何瞭解公司面臨的重大問題呢?讀讀公司財報,聽聽領導講話,或跟大家聊聊,都是很好的方法。在這個信息開放的時代,沒什麼能阻礙你。要特別注意的是,你的關注點一定要放在解決問題本身,切不可借題發揮,試圖越級展示或吹噓自己。

在尋找成長機會時,要特別留意新崗位的上級領導如何,能否成為自己的良師益友。

對於新機會,你的頂頭上司可能會給予最大的支持,也可能會成為最大的障礙。有的上司人很好,也很想支持你的發展,但由於太過倚重你的能力,所以特別不想放你走。

但是年華易逝,不能讓別人限制自己的成長。你要看哪些領導特別善於激發他人、培養他人,特別願意為下屬創造更好的發展機會。如果已經知道他們是誰,那很好;如果還不知道,花點時間瞭解。公司很大,總有這樣的好領導。

《超級領導》作者西德尼·芬克斯坦談了他觀察到的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任選某個行業,研究一下業界高管的成長經歷,你會驚訝地發現,其中一半師出同門,曾經為某位‘超級領導’工作過”。為什麼會這樣呢?其中一個原因是超級領導非常善於培養人,往往能使高潛快速成才。

比如,朱利安·羅伯遜就是這樣的超級領導。蔡司·科爾曼在加入老虎基金時,級別並不高,只是一個普通的科技行業分析師。短短三年後,羅伯遜就建議他自立門戶,並給了他250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

在人才培養方面,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拉里·埃裡森也是如此。加里·布羅姆曾是甲骨文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後來成為Veritas軟件公司的CEO。他回憶說:“甲骨文公司有一點特別好,就是會為大家持續創造成長機會。”

此外,做公益也可以是好的成長機會。比如在某公益基金擔任理事,會幫助提高戰略思考能力。馬歇爾·戈德史密斯在其著作《全球化領導者:下一代》(Global Leadership: The Next Generation)中列舉了很多在當下及未來至關重要的領導技能,你可以以此為參考,規劃自己的跨越成長及職業生涯。

時刻記住,組織高層都希望發掘人才,組織內部也都有人才培養機制。如果你有真才實學,還能適時讓自己為人所知,你就會有更多的成長機會。即便存在政治鬥爭等不正之風,組織內部總得有人幹活,總得有人出業績吧!

2

構建支持體系

我認識的很多成功領導者都曾深深得益於某位人生導師,即中國人講的貴人。在職業發展的關鍵時刻,這位導師給了他巨大的幫助,極大地加速了他的成長。

遇到貴人,有時是因為幸運,有時是因為爭取。不過在我看來,只要真是人才,就很難被長期埋沒。在這方面,你要積極主動,要有的放矢,根據自己的成長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良師益友。

最好的導師,是你的直接領導,因為他能經常觀察你,給你及時反饋。為了加速人才培養,有些企業已開始率先使用數字技術,方便大家給予反饋、接收反饋以及評價反饋。

比如,要求領導實時給反饋,至少每週與下屬溝通一次;與此同時,還要求下屬評價領導反饋的有效性。如果這樣的做法沒有得到普及,那麼領導反饋這件事就有點兒像撞大運了。

當然,你還可以向上級領導或是公司外部的朋友、老師尋求幫助。但不管怎樣,一定要把心思放正,把著眼點放在自己的能力提升及學習成長上。

在你主動尋求指導幫助時,也許會招致來自同僚、老闆或其他人的猜忌,這樣的反應往往源於恐懼,你處理起來要特別謹慎小心。

3

外部發展機會

如果是公司人力資源部讓你讀這本書,那麼恭喜你,這說明公司想留你,想培養你。你可以跟他們溝通,看看內部有什麼好的成長機會。但有時可能事與願違,為了進一步發展,你只能去外部尋找機會。

在決定去留之前,首先要想清楚,現在的離開是逃避,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任何工作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了未來的回報,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忍耐。不要因為一點兒不開心,就輕言放棄。

比如,期盼了很久的升職加薪,最終落空。遇到這種情況,先了解一下原因。有時,真正的原因也許與你無關,可能是為了內部平衡,暫時凍結了職級及薪酬調整,也有可能是領導對你另有任用。

但如果現狀是你覺得自己沒有成長,直接領導也沒培養你,而且沒有什麼機會進一步拓寬視野、提升技能,那你就得面對現實了。趁著這份工作還沒將你消磨殆盡,趕緊行動,積極尋找外部發展機會。千萬不要貪戀公司的名氣大,就在這裡混日子。

尋找外部機會,可以從自己認識的朋友及熟人開始,對那些不是特別熟悉的人也要重視。根據著名社會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馬克·格蘭諾維特的研究,相比強聯繫,弱聯繫在找工作方面更有效。

因為強聯繫的人,比如親朋好友,跟你平常接觸的圈子都差不多,他們推薦給你的機會,你往往或多或少都知道;而弱聯繫的人,能讓你接觸到不同的社交圈子,帶來你沒聽說過的新機會。

數字時代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無論是公司招聘信息、業務信息以及員工反饋等,都能從互聯網上查個八九不離十。過去兩年,我觀察到有些企業真正開始不拘一格請人才,極大地降低了學歷、名校及大公司等硬性門檻,給了高潛年輕人更多的機遇。

一旦發現了好機會,就要做足功課,好好把握。不妨列個清單,把你希望瞭解的所有問題都寫下來,比如公司戰略、企業文化、主要客戶、主要對手及品牌定位等。

對於自己還不太瞭解的部分,要深入研究,可以查看公司網站、分析師報告以及其他相關報道。一些主要的財經媒體要特別關注,比如《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金融時報》,以及《福布斯》《財富》《連線》及《快公司》雜誌。此外,有些行業專業媒體期刊也要好好研究。

有些研究工具供你參考,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谷歌、百度,還有鄧白氏諮詢公司(Dun & Bradstreet)旗下的Hoover's,能夠提供上市公司的各種信息;《華爾街日報》的研究部門,能夠提供有關企業領導者、財務狀況、分析師評級以及同行業對比等很多信息分析;領英,能夠方便查閱是否有熟人正在該公司工作。也許你還有更多瞭解企業的私房方法。

收集信息,並不意味著竭澤而漁,事無鉅細一網打盡;而是要幫助你對目標企業有個感覺,看看那裡是否能給你帶來新的發展機會,與你的價值觀及發展目標是否一致。

4

權衡工作機會

面對新的工作機會,大家都會捫心自問:

“我怎麼知道這是正確的選擇呢?”無論這個機會是你自己找的,還是獵頭找到你的,你都要全面考量。

比如,這個機會是否能讓你學習、有提升,能否成為今後職業發展的跳板?該公司是否重視人才培養,是否有成體系的人才培養項目?這個崗位之後,是否還有晉升發展的空間?直接領導是誰,他是否願意幫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幫你?

此外,最重要的是,這個工作機會是否符合你的人生使命,是否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否能讓你充滿激情?如果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別太擔心自己的短板,比如“在該地區沒經驗”或“財務分析不擅長”之類的。從自身的優勢及熱愛出發,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即可。

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說過,在選擇工作機會時,“熱愛”是最重要的。根據硅谷知名博客的描述,貝佐斯曾在演講時說:

不要追熱點、風口……你要堅定自己,等待機會。如何選擇?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在大公司開始新的征程,你都要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你熱愛的。這是我能給你的最重要的忠告……

如果讓我在錢和使命之間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使命。

一門心思賺錢的人,往往會急於把公司賣了套現;但銘記使命召喚的人,會堅定地把產品或服務做到極致……有意思的是,最終賺錢更多的,往往是那些選擇使命的人……因此,無論做什麼,一定要選自己熱愛的。

假設你正就職於某大公司,薪酬相當優厚,發展前景也還可以,只要按部就班,估計就能逐級晉升。這時,有個創業公司的機會找到了你,薪水自然沒現在高,也有一定的風險,但只要創業成功,你應該能更有機會快速成長。

面對這兩個機會,你該如何選擇呢?你的風險偏好及承受度肯定是一個重要的維度,但除此之外,你還要想,哪裡能給你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能讓你有更多的學習提升,能幫你實現更大的事業及個人目標。

不要泛泛而談,一定要深入實際。通常,大家都認為大企業機會少、發展慢,但你要看到大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高潛能夠從企業提供的加速培養項目中獲益良多。

很多大企業的一把手得益於早年在通用電氣、寶潔或雀巢公司受過的正規科班訓練。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在亞馬遜、蘋果公司、谷歌、臉書及奈飛等公司的經歷,也會對他們大有益處。

在大企業工作,學習業界頂級的專業技能及管理體系,能為你的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將來無論是創業,還是去其他公司工作,都是厚積薄發的過程。

在印度,聯合利華印度公司已經成為營銷領域的“黃埔軍校”,很多印度企業的營銷副總甚至CEO都出自那裡。

再次強調,選工作不能光看公司名氣,更重要的是看成長機會。當然,這不是說公司名氣不重要,你願意去那些聲名掃地或行將就木的公司工作嗎?去了那些地方,日後要再想換工作,可就難了。

想想當年的安然、安達信。從那裡出來的人,在此後的應聘過程中,得經受多少冷眼和冷遇啊!世事難料,你能做的,就是多觀察、留意,相信你的直覺。如果在過程中發現某些蛛絲馬跡,你就要果斷取捨。薪水再多、職位再高,也未必值得之後的追悔莫及。

另外,還要關注公司的業務情況及文化氛圍。該公司是否能快速調整,適應變化?是否能招到及用好優秀人才?是否能落實執行發展戰略?跨部門、地區是否能做到團隊協同?聽聽那裡的人是總說“他們”,還是常說“咱們”。

全球管理大师教你如何找机会、选机会

新零售、大數據、雲時代……

這些炙手可熱的理念與玩法你都掌握了嗎

《商業評論》年度最強文章組合

《新零售實戰寶典》套裝上線

一次看過癮,限時8折,機不可失

全球管理大师教你如何找机会、选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