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情緒是什麼?是我們神經系統的某種反應?

前天下午,我去上海大學寫本子,與朋友交談的時候,他了解到我每週大概有20天左右在外地工作後,很文藝的說了一句:“這麼多年,你一直在流浪。”當這句話從一位老先生嘴裡說出來的時候,給了我很不一樣的感覺。一種莫名的情緒湧上心頭。

  我多麼希望,有一個門口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草在結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這是顧城1982年8月寫的《門前》,那年,他加入了北京作家協會加入作家協會,這可以算他的成名作品。從顧城詩裡,我讀到了孤獨。

長期出差的感受也十分孤獨。不停的接觸新的朋友、客戶,生活中不缺乏成就感、新鮮感,但是長期處於缺乏情感的生活中,會感到格外的孤獨,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勸自己:“人生本來就是孤獨的!”孤獨就是神經系統的一種反應,可以克服的!

把自己置身於忙碌之中,有時候會有一種麻木的踏實,這樣的自我麻醉也很管用,儘管理由如此蒼白無力,成年人的神經也變得也來越粗大。

同樣是那個年代的詩人,在去世前不久,海子曾寫下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大海里怎麼能有春暖花開?海子描寫的是一種情緒,面向大海的感覺,春暖花開的感覺,用生命擁抱自然的踏實,用生命感受春暖花開的溫暖。此刻的海子也是孤獨的,咀嚼孤獨的時候,更加嚮往踏實與溫暖。

孤獨感是人類共有的情緒,人們總渴望著關懷,“孤獨感”的本身從每一個“自我”中誕生,“自我”的本身便註定是獨一無二,依靠外物襯托、證明自身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人都是“情緒流浪者”。叔本華認為:人總是痛苦的,痛苦是人生的正面,痛苦來源於慾望,人生就像擺鐘一樣,在痛苦與無聊之間搖擺。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痛苦,當慾望得到滿足時就無聊。叔本華也同樣是孤獨的。

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的遺書中寫著“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早於他成名的顧城,1993年10月8日,因為婚姻破裂,自縊於新西蘭激流島。詩人是敏感的,生命是脆弱的,人生是孤獨的,即使你感動了無數人。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飛過

情緒不僅僅能決定一個人的行為,同樣可以感染到更多的人,詩歌最大的魅力大概也來源於此。安徽懷寧查灣村的居民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遠千里,來查灣祭奠緬懷那個叫海子的人。正如泰翁的詩:“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 ,但我已飛過”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