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這幾天朋友圈裡刷得最多的電影,肯定是《我不是藥神》

了。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不管是作為觀影主力軍,以曬連坐票根為樂的熱戀情侶,還是半年也不進一次電影院的苦逼單身狗,這次都在《我不是藥神》的口碑號召下,天南海北,齊聚一堂。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整整齊齊

觀影結束後,各種“哭翻”“吹爆”“國產年度最佳”“華語影史十佳”的褒獎也是層出不窮,讓人以為他們去的不是電影院,而是誤入了哪裡的大型傳銷組織。

一夜之間,大家都自告奮勇地成為了《我不是藥神》的“自來水”,在各大平臺上極力推薦這部電影。

之所以口味各異的觀眾都能夠不約而同地為這部電影瘋狂打call,是因為它切切實實地戳到了中國社會的痛點

可以說,《我不是藥神》是一部代表了“人民的名義”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人到中年的程勇是一家保健品店的老闆,門庭慘淡、績效不佳,自家產品被新藥“偉哥”擠佔著市場,賣出去的神油也被客人投訴“球用沒有”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工作上的事不順心,程勇的個人生活也是一團亂麻。

家庭上老父親的重病沒錢醫治,婚姻裡離婚的妻子也找到了有錢的老公,要帶著孩子到國外生活。

油膩中年程勇的人生就跟那瓶半死不活的印度神油一樣,疲軟無力,絲毫看不到硬起來的希望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一天,店裡走進了一個裝扮奇怪的神秘男子,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

神秘男子呂受益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需要長期服用抗癌藥物維生,這次上門就是託程勇從印度代購一款仿製藥。

在不被國家承認的情況下,仿製藥也被粗暴地歸為假藥,擅自走私和販售都得坐多年大牢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假藥假,也真治病,真藥真,也真要命

一款藥效完全相同的仿製藥,只要2000元一瓶,批發價更是低到500元;而一款正品藥的價格則是高到令人髮指的4萬元。20倍的差價,讓普通病患根本承受不起這樣的重壓。

高價藥,可以是救人的良藥,也可以是殺人的毒藥

不管是因為有利可圖,還是出於悲天憫人,程勇都開始集結起自己的“代購小分隊”,展開了他們的販藥之路。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預定年度華語最佳群像戲

一部好電影給觀眾帶來的最直觀的衝擊,除了故事,就是表演,這一次包括徐崢在內的眾人表演堪稱驚豔。《我不是藥神》的群戲,絕對是今年國產最佳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代購小分隊”裡的“智囊”劉思慧

(譚卓 飾),不僅是一名夜店女郎,同時也是一名單親媽媽。她的女兒身患慢粒白血病,病情所帶來的巨大開支讓她流落風塵,心裡淤積的所有的壓抑都急需一個爆發的出口。所以當在ktv的那場戲裡,她在臺下歇斯底里地對著舞臺上跳著豔舞的男經理喊“脫!脫衣服!脫褲子”的時候,觀眾心裡除了解氣,更多的是對她的人生遭遇的心疼和同情。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翻譯”劉牧師(楊新鳴 飾),一個參與違法犯罪的“聖徒”——這個設定本身就自帶喜劇色彩。劉牧師雖然虔誠但並不迂腐,宣揚“神愛世人”,但也知道“人要自救”,賣藥大會上那段無厘頭的劇情更是將一個堅守原則的可愛老頭展現得活靈活現。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打手”黃毛

(章宇 飾),黃毛的角色絕對是整部電影帶給觀眾的最大驚喜,電影圈裡常說:“看一個人會不會演戲,就看他的眼睛裡有沒有東西。”而在電影裡,章宇通過眼神就把一個初出茅廬不怕虎的愣頭青身上那種野生的、未被馴化的、動物性的凌厲感入木三分地呈現了出來。無論是看到“奸商”程勇拿起自己的家庭合照時,那個寫滿了“你不配”的瞪視;還是追車戲上對著警員拋出的那個挑釁而不屑的眼神,即使二刷,都還是會讓人忍不住起一身雞皮疙瘩——這就是荷爾蒙吧。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馬仔”呂受益(王傳君 飾),呂受益可以說是小分隊裡最平庸的一個,但也是最讓觀眾心疼的一個。他在電影中還是一個“吃貨”,抗議現場吃盒飯,見人就請吃橘子。見面會的採訪一發布,這些笑點都轉化為淚點:“這些都是體驗生活時,我的那些‘病友’們的親身經歷——趁還能吃的時候使勁吃,病情惡化了還有身體抗。”在眾人散夥,自己被程勇轟走後,呂受益離開前向程勇擠出一個笑容,短短一瞬間,失落、尷尬、卑微、難過所有的情緒都在那張凝固的笑臉上爆發出來。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徐崢的表演自不用說,從市儈奸商到“藥神”,他在電影中奉獻了一如既往的高光表現。 除此之外,週一圍飾演的愛憎分明的人民警察,王硯輝飾演的在賣藥大會上邁著歡快小碎步的假藥販子,甚至是隻靠幾句求情就煽哭全場觀眾的老奶奶,無一不讓人印象深刻。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我不是藥神》在豆瓣上一經開分,9.0的高分一度讓我懷疑自己看的不是一部國產片。截止到7月9日,這個分數始終居高不下,這雖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我們以往常常笑稱,別人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

而這次,從《我不是藥神》的現象級口碑剖析其本質,無疑展現了國內觀眾對這類現實題材的電影的飢渴。由敏感題材改編而成的《我不是藥神》的過審並上映,終於是給觀眾帶來了一種“你總算來了”

的感覺。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中國市場最不缺的就是家國題材的宏大敘事爆款電影。這類電影雖然振奮人心,但就像片中程勇所賣的印度神油一樣,除了提供瞬間的快感以外並無多大的現實意義

平復完腎上腺素,走出電影院,我們還是要從電影中無所不能的角色中抽離出來,接受自己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人物的事實,重新面對現實裡的各種雞毛蒜皮的煩惱和挫敗。

《我不是藥神》之所以在題材上就讓人肅然起敬,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稀缺性,還是因為它成功地把觀眾的視線從超級英雄們身上拉回來,重新投射到小人物上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是:在看完電影回家的路上,我在滴滴上遇到一對同場觀影的情侶,我詢問他們對這部電影的觀感體驗,他們說:本來是衝著徐崢和甯浩來的,以為是一部喜劇片,沒想到途中哭得稀里嘩啦的,很深刻,比喜劇片更好看!

只看前半段,你或許會認為這只是一部喜劇片,被逗得捧腹大笑。但是前半段你笑得有多開心,後半段哭得就有多難過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電影裡,身患慢粒白血病的老太太向警察哭訴求情的對白將整部電影劇情的衝突推向了高潮:“4萬塊錢的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也被我吃垮了!”

我們可以想象的是,老太太原本可能過著頤養天年的生活,三代同堂其樂融融,有個爭氣的兒子和懂事的兒媳,在他們工作之餘老太太就在家照顧著剛出生的孫子。

可是一場白血病的確診,讓這一切的美好都不復存在。

就是這樣一番話讓我們意識到,電影人物的困境離我們並不遙遠。中產階級的泡沫,一場大病就能夠打回一無所有的原形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隨後她又拋出一句雖然盡力剋制,卻又力道千鈞的苦苦哀求:“誰家還能沒個病人呢?我不想死,我想活著!”就是這一句話,徹底引爆了觀眾的淚腺。

生命權和法理的矛盾在這一刻被抽絲剝繭地呈現出來。有病無藥是天災,有藥沒錢是人禍。是呀,他們就只想活著,他們又有什麼罪?法律的出臺是為了懲治犯罪,但“犯罪”是一個很模糊的詞,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在無奈的現實之下,善惡的界限是左右搖擺的

法律存在的意義與其說是為了懲治“犯罪”,倒不如說是為了申張正義,而不是懲治無路可走的善良。

法理和人情一定是對立的嗎?我不知道。但是有一點能夠確定的是,如果法理與人情產生了不可調和的衝突,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思考,究竟是哪裡出了紕漏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電影上映之後,各界人士站在專業的角度開始普及電影中存在的知識產權保護和藥品研發成本的問題,給電影帶來更加多元化的思考角度。

這些問題確實需要得到重視,也需要更多人來討論如何更有效地改善。

但有一個被選擇性忽視的事實是:對於這些曲高和寡的話題,真正在受苦的弱勢群體永遠插不上嘴

他們可能是因為眼界所限,看不到更多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是能力有限,付諸行動的努力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有去無回;還可能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光是活著就挺費勁兒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而能夠改變這個社會困境的,除了社會團體的幫助,國家政策的扶持,更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不應該置身事外。

即使只是杯水車薪,我們也有自己所能做的,那就是——同理心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電影中程勇之所以完成了從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到普度眾生的“藥神”的轉變,就是因為他在與白血病患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建立了同理心。無論是好友呂受益一家在病魔的張牙舞爪下仍然選擇積極面對生活所對他造成的衝擊,還是從葬禮出來後在狹窄走廊上遭遇的白雪病患們審判的目光,都讓他建立起了同理心,促成了他後來以身殉道的行動。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身旁有一名少女哭得花容失色,我願意相信她是被電影裡所釋出的善意給打動了的。在那一刻,她的眼淚是她善良品質的體現。但是觀影結束,她起身離開,地上一堆揉成一團的紙團卻顯得十分刺眼

同理心的建立,不僅體現在觀影過程中。觀影結束後,如何保持對待他人的善意,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我不是藥神》|以“人民的名義”,還是以“人命的名義”?

《我不是藥神》的可貴之處在於它在藝術性和商業性上做到了良好的平衡,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裡,它在兼具了娛樂性的同時也提供了思考。如果你一年只有一次走進電影院不是為了看爆米花電影,那麼《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是不二之選。

畢竟電影裡的故事,就曾經、或者仍在切切實實地發生在你,在我,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