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你三觀」的經濟學思維——爲什麼你總是霧裡看花?

1、中國能否進入高收入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帕累託分佈前面文章已經提到過,說得更淺顯一點就是2/8定律。競爭的環境裡,很多事物都服從這個規律。譬如賺錢的頭條號等等肯定是分配給少數的20%裡面,以及20%的20%裡面。

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14億 / 74億 = 18.9%。等咱們人均國民收入超過12616美元,便可進入高收入國家的門檻了。可是,當你要跨入這個門檻的時候,這個門檻又提高了。

擴展分析:中國國民收入更不能看平均了,必須以中位數作準。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樣本的方差太大了。

2、啥叫有眼光?

看問題,要有一定的時間跨度。不能把當期因素看得過重,並給予過高權重。

大多數人傾向於自我為中心、當下意義很大,故我們可以頻繁地聽到偉大的時刻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情。這也難怪,畢竟人類個體的壽命非常短暫。目光短淺的話,往往會把浪花看成浪潮。

本想考及格不至於被老爸揍,結果用力猛了考個第一。老師認為你抄襲,找家長,還是一頓揍。

看問題,要有一定的規則演繹。這樣才能預測未知。

“刷新你三觀”的經濟學思維——為什麼你總是霧裡看花?

左邊的圖肯定是擺拍,右邊是真實的場景,每個人都能分辨。如果拿掉右圖,你是否能根據年輕人有普遍較高的勞動價值而看出謬誤呢?

總結:

顛顛腳看問題,就會比別人高一點;換個角度看問題,就不會像別人那樣偏激。在潛到水平面以下,就會看到深度。

1)一個人能獲得多少,取決於你為別人奉獻多少。

2)趨勢是長期理性的,理性是形式邏輯的;波動時短期的,短期存在非理性,適用辯證邏輯。

3)資產價格上漲是由多數人決定的,下跌是由少數人決定的。

“刷新你三觀”的經濟學思維——為什麼你總是霧裡看花?

-----------------------------------------

如果你覺得寫的好,就加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