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卻因天王猜忌被迫率軍遠征

“稗史漫傳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鳴”,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沒有之一。

石達開幼年喪父,沒有兄弟,八、九歲起獨撐門戶,務農經商之餘,習武修文不輟。石達開十三歲已“凜然如成人,自雄其才,慷慨有經略四方”,因急公好義,常為人排難解紛,年未弱冠即被尊稱為“石相公”。 十六歲“被訪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二十歲封王,從容赴死時年僅三十二歲。

此人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卻因天王猜忌被迫率軍遠征

按現在的說法,石達開十六歲“就參加革命了,堪稱紅小鬼。起兵時,石達開“毀家紓田”率四千人投洪秀全,由此可見石達開參加革命是帶著滿腔的人生理想和抱負來的。

另外,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金陵,改號天京,石達開留京輔佐東王楊秀清處理政務。定都之後, 諸王廣選美女,為修王府而毀民宅,據國庫財富為己有,唯石達開潔身自好,從不參與。從這點又證明了石達開的志向與情懷是高尚的。

此人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卻因天王猜忌被迫率軍遠征

然而,天國的形勢稍微有了轉機,洪秀全又開始把鬥爭的目光轉向內部。原來,洪秀全並沒有從內訌中吸取教訓,楊秀清獨攬大權和逼封萬歲的情景不斷在他眼前出現,因而他時生疑忌。尤其是石達開輔政功績卓著,又見石達開“所部多精壯之士,軍力雄厚”,對其兵權的集中更為忌諱,再加上石達開為首義之王,威望極高,這都使洪秀全深為不安。他“時有不樂之心”,日夜思慮,“深恐人佔其國”,使洪氏一家一姓的天下失之旦夕。他從維護洪氏集團的統治地位出發,對石達開進行限制、排擠。遂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干預國政,以牽制石達開。洪秀全對安、福二王的封賞,由他自己直接破壞了太平天國前期非金田同謀首義、建有殊勳者不封王爵的規定,也是他組建洪氏集團控制天朝政權的開始。接著,他又“專用安、福王”,使“主軍政”。在挾制、架空石達開的同時,還要奪取他的兵權,“終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發展到對石達開有“陰圖戕害之意”。這種無理的刁難、挾制和陰謀陷害,實際上使石達開已無法實現匡國輔政的志願,石達開也對洪秀全及其集團能否繼續保持太平天國和建立統一的“天朝”失去信心和希望,不禁發出“忠而見逼,死且不明”的嘆息。

此人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卻因天王猜忌被迫率軍遠征

石達開被逼出走前,他的面前有這樣幾條道路:取而代之、解甲歸田、叛變投敵、束手待斃、率軍遠征。石達開和他的親信將領,對當時形勢是非常清楚的,深知他們不可能以“愚忠”來取得洪秀全的諒解和信任。有謀士勸他從劉邦誅殺功臣韓信的歷史事件中吸取教訓,並提出取洪秀全而代之的建議,但石達開以“惟知效忠天王,守其臣節”,堅決予以拒絕。在當時敵我雙方生死搏鬥的關鍵時刻,解甲歸田,潔身引退的路也是難以走通的,他只好把希望寄託於“唯其妖滅盡,予志復歸林”。至於叛變投敵更不是他能幹出來的事情,最後只好率軍遠征,作為解決矛盾的手段。他認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另一次內部殘殺,以保存革命力量,還可以另闢根據地,剿除妖魔,開疆報國,這實在是石達開在無力解決內部矛盾的情況下,被迫選擇的出路。

此人是太平天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卻因天王猜忌被迫率軍遠征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高層中的一個另類,別人造反是為了改變個人命運,他則是為了一展人生抱負,無奈明珠暗投,命運多舛,實為大大的悲情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