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探索執政規律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的政治優勢。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就要正確處理好黨內外、黨與國家、黨派間的關係,在釐清關係中優化黨的職能;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探索長期執政規律。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於面對、深刻分析面臨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在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進程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六年來,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內政治生態日漸清朗,黨的理論創新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為構建與完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做出了新的探索。

在釐清關係中優化黨的職能

職能即應發揮的作用。明確職能才能強化使命擔當,正確履職才能突顯價值。要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確保黨的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鬥力,就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就要正確處理好黨內外、黨與國家、黨派間、黨際間的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不斷優化黨的職責定位,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中明確職責界線,完善、提升了黨的領導。

黨法一致關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

黨政分工關係。2017年全國“兩會”上指出,在黨的領導下,只有黨政分工、沒有黨政分開,對此必須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分工不分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省級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權。在省市縣對職能相近的黨政機關探索合並設立或合署辦公。”對具體工作中如何分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為黨委書記,要總攬而不包攬,學會“彈鋼琴”,善於抓重點,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各個班子的職能作用,而不能事必躬親,專權武斷,干預具體政務。作為市(縣)長,要到位而不越位,在黨委班子中積極發揮作用,自覺接受黨委的領導,注意維護書記的威信,著力抓好政府黨組的建設,主動按照黨委的決策和書記的意圖開展政府工作,遇到重大問題要及時向黨委請示、報告。黨政分工不分開,是基於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和當代政治實踐,既堅持黨的領導又提高行政效率的理性選擇。

黨的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相互推動關係。社會轉型期,執政黨的社會整合與引導功能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踐也證明,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是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取得的,黨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的堅強政治保證,黨的領導深入到了國家治理的各個方面。勇於進行黨的自我革命是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取得勝利的強大動力,以黨的自我革命推動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寶貴經驗。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群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作風建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而作風建設目的就是通過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提出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一個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切入點。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是新時代黨的執政理念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都提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重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

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的黨內關係。政治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解決黨自身的問題,關鍵在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用更高的標準監督管理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央委員會成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必須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要把踐行“三嚴三實”貫穿於全部工作生活中,加強道德修養,不斷向廉潔自律的高標準看齊,營造良好從政環境。事實證明,堅持抓“關鍵少數”和管“絕大多數”相統一,既抓住了重頭,也管住了大頭;既看見了“樹木”,也看見了“森林”,是新時代管黨治黨的重要經驗。

政商親清關係。政商關係,是政府和市場、權力和資本相互關係的綜合反映。非公經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有益補充和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應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2016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構建新型政商關係作了闡述,概括起來說就是“親”、“清”兩個字。對領導幹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所謂“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係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對民營企業家而言,所謂“親”,就是積極主動同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部門多溝通多交流,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滿腔熱情支持地方發展。所謂“清”,就是要潔身自好、走正道,做到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好秩序才能為發展蓄積長久活力。健康的政商關係,為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各盡其責、共謀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導,對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打造積極有為、乾淨幹事的良好政治生態具有重要引領作用。

執政黨與參政黨合作關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由於建立在共同的經濟和政治基礎之上,所以是一種民主協商、肝膽相照的嶄新的合作型政黨關係。這種制度的基本體現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實質是政黨之間既親密合作又互相監督的新的關係形式。它能夠廣泛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密團結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為著共同目標而奮鬥,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選擇這種制度是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

黨際對話關係。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搭建政黨交流平臺,注重與理念相近及不同的政黨溝通,探索建立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互學互鑑的新型政黨關係。2016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作為首個以中共名義與世界對話的平臺,以“全球經濟治理創新:政黨的主張和作為”為主題,開啟了一扇“中共與外部世界互動的旋轉門”。2017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會議的成功召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美好世界的感召,圍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政黨的責任”的主題,把人類擺脫困境、實現美好未來的責任擔到政黨的肩上。會議通過的《北京倡議》,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機制化,使之成為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政治對話平臺。2018年5月,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專題會議召開。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政黨間共商共議、平等交流的世界政黨合作新理念、新模式,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在世界政黨的歷史上、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上,都具有開創性、突破性的重大意義。

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探索長期執政規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發展中國家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的一種新探索。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為社會主義國家探索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要確保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就必須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執政興國,就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並在總結經驗中,不斷深化對長期執政規律的把握和探索。

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將黨的領導提升到極端重要的位置。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的解放,使每個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所以,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將人民擺在最高位置,依靠人民、為了人民,從人民中汲取治國理政的偉大力量。黨的領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學說的基本原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已深刻證明,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共產黨領導的實質,就是支持和保證人民實現當家作主。只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產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制度具有不可分割的內在的必然聯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

黨的建設須總體佈局,常抓不懈。社會主義國家黨長期執政的特點和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黨自身的建設既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又至關重要。黨的建設要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理論提升的基礎上,進行全面規劃和安排,使之不斷完善、走向科學化。黨的建設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展開,就要堅持把握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統一。黨的建設的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對這條主線、目標要一以貫之,不能動搖;同時又針對不同時期黨內的突出問題,有所側重,形成社會主義發展不同階段的鮮明特色。從廣度上看,黨的建設要管全黨、治全黨,覆蓋黨的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從深度上看,要從嚴、真管,不斷向縱深推進,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從高度上看,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把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從遠度上看,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認識的深化,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是解決黨內自身問題的重要途徑。政黨是政治組織,開展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是無產階級政黨教育提高黨員、幹部的重要途徑,是堅持共產黨性質和宗旨的重要法寶。無產階級政黨鮮明的組織紀律性決定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隨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娛樂化、庸俗化。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堅持思想建黨、制度治黨、紀律嚴黨。首先要堅持紀在法前、黨紀嚴於國法,把紀律建設尤其是組織紀律和政治紀律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同時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一,既解決思想問題,也解決制度問題,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根本任務,把制度建設貫穿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貴在經常、重在認真、要在細節,目的是在長期執政中始終保持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黨員幹部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國家治理的實踐證明,監督是防止腐敗的有效方式。監督的渠道越多、措施越實、懲罰越嚴,發生腐敗的可能性就越小。黨員、幹部決不能以任何藉口拒絕監督,黨組織也決不能以任何理由放鬆監督。要把黨內監督同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貫通起來,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把權力緊緊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謀利益。

(作者簡介:鄭權,中共中央黨校科研部副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