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些科學家,中國在國際上很難有話語權,向這些偉大的人致敬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46年應聘到美國講學,很受學術界器重。當時,美國的伊利諾大學以一萬美元的年薪,與他訂立了終身教授的聘約。華羅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適起來了,不僅有了小洋樓,大學方面還特地給他配備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員。新中國成立後,一些人總以為華羅庚在美國已功成名就,生活優裕,是不會回來的了。然而,物質、金錢、地位並沒有能羈絆住他的愛國之心。1950年2月,華羅庚毅然放棄了在美國“闊教授”的待遇,衝破重重封鎖回到祖國。途經香港時,他寫了一封《告留美同學的公開信》,抒發了他獻身祖國的熱情。他滿腔熱忱地呼籲:“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沒有這些科學家,中國在國際上很難有話語權,向這些偉大的人致敬

鄧稼先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都是安徽人,在同一個中學上學,從小兩人在一起彈玻璃球、打牆球、比賽爬樹,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並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兩彈元勳──鄧稼先

沒有這些科學家,中國在國際上很難有話語權,向這些偉大的人致敬

鄧老工作照

被譽為“中國現代火箭之父”的錢學森,是著名的航天工程和空氣動力專家。他早年留學美國,在馮•卡門教授的指導下,在火箭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反法西斯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47年,剛剛36歲的錢學森被聘請為美國麻省工學院的終身教授。新中國成立的喜訊傳到錢學森那裡,他想:“我是一箇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裡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為了報效新生而落後的祖國,錢學森從1950年起在美國向其當局正式提出回國申請。但是,美國當局卻百般阻撓並加以迫害,沒收了錢學森的各種資料和書籍,並誣衊陷害他為“間諜”,對他進行審訊和監禁,將他關押在一個孤島上,僅半個月,就使他的體重減輕了14公斤。當時美國當局聲稱,只要錢學森放棄了回國念頭,就照常給他提供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可是,錢學森寧死也要回國,始終沒有屈服。通過五年的艱苦鬥爭,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錢學森於1955年9月17日踏上了歸國的路程。回國後,錢學森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躍入世界前列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沒有這些科學家,中國在國際上很難有話語權,向這些偉大的人致敬

錢老工作照,緬懷

在我們的生活中,時間是最為珍貴的,很多朋友不珍惜時光到頭來就是會後悔。而珍惜時間主要是讓人們不要荒廢大好時光,趁年輕多做一些事情,多為祖國奉獻一些力量。在我國有很多的科學家故事就是勵志的,後續繼續為大家推薦中國著名科學家成功的勵志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