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家裡宅?你一樣難以逃離BAT的「包圍」

江瀚諮詢訊:又是一年勞動節,與出門旅遊感受擁堵相比,宅在家享受平靜時光也是明智之舉。

這個假期中,宅男宅女們也許會對一件事感觸深刻:自己的生活已被BAT承包,無論是叫外賣、看視頻、打遊戲,還是聽音樂、在線讀書……都逃不出三大互聯網巨頭的“手掌心”。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上述這些行業幾乎都已被BAT一網打盡。

BAT三家曾在外賣江湖激烈“廝殺”,如今百度已出局,騰訊和阿里成了最後的贏家。

去年8月之前,國內外賣市場上,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長期呈現三足鼎立之勢。DCCI發佈的2017年國內外賣市場份額佔比數據顯示,美團外賣市場份額為53.9%,位居第一,餓了麼市場份額29.8%,百度外賣市場份額13.7%,分列第二、三位。從三家外賣平臺的背景來看,百度外賣是由百度自己打造,美團的第一大股東是騰訊,餓了麼的第一大股東則是阿里巴巴。

到去年8月24日,餓了麼宣佈以8億美元收購百度外賣,國內外賣江湖實現了“三進二”的演變。

再到今年4月2日,阿里巴巴宣佈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完成了對餓了麼的全資收購,標誌著阿里開始正面與騰訊系在外賣領域展開競爭。融入阿里體系之後,餓了麼面臨著嚴峻的形勢,trustdata數據顯示,2018年3月末,美團外賣DAU已經超越了餓了麼與百度外賣之和。

五一家裡宅?你一樣難以逃離BAT的“包圍”

民以食為天,外賣領域引來BAT爭相競逐,自然是因為該領域市場規模巨大。艾媒諮詢今年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仍有一定上升空間,2017年外賣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預計2018年將達到2430億元。

五一家裡宅?你一樣難以逃離BAT的“包圍”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阿里、騰訊系在外賣領域雙強爭霸,正在催生行業快速發展、轉型。

餓了麼融入的是阿里的新零售業態,依託外賣形成的龐大本地即時配送網絡,將與阿里系的口碑、盒馬鮮生、天貓超市等品牌協同融合,形成對生活服務領域的新拓展。而美團正在大舉進軍共享出行業務,主營的“在線點評+外賣+出行”三大業務有望形成完整閉環。

國內的在線視頻領域同樣由BAT三分天下。

目前,國內市場份額排名前三的在線視頻網站分別是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根據愛奇藝招股說明書及2017年騰訊財報數據來看,截止2017年第四季度,愛奇藝移動端日活用戶達到1.58億,騰訊視頻DAU為1.37億。優酷土豆則稍遜一籌,極光大數據上月發佈的數據顯示,優酷土豆app在今年春節的DAU為4300.5萬。

在會員規模方面,截至2018年2月,愛奇藝付費會員規模為6010萬,騰訊視頻付費會員為6259萬。優酷在2016年12月曾透露,平臺付費會員數超過3000萬。

這三家視頻網站背後,分別站著騰訊、百度與阿里巴巴。

騰訊視頻是騰訊自己推出的在線視頻媒體平臺,於2011年4月正式上線運營。

百度自2010年至今參與了愛奇藝多輪融資,目前已是愛奇藝第一大股東,持有愛奇藝69.6%股權。今年3月末,愛奇藝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目前市值接近130億美元。

優酷土豆是由優酷、土豆兩大視頻網站在2012年以100%換股方式合併而成,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斥資56億美元全資收購了優酷土豆,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規模最大的併購案,隨後優酷土豆從紐交所退市私有化。

有業內觀點認為,在線視頻網站“燒錢”很厲害,需要大量現金支持業務、內容收購和技術投資,同時行業內競爭十分激烈。如果不是有BAT這樣的巨頭加持,很難有資本可以撐住局面。

本週,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愛奇藝一季報發佈後表示,未來國內在線視頻市場將是寡頭壟斷,三家公司共存的情況會長期持續地存在下來。三家都在製作自己的自制獨家內容,不過短期內,燒錢爭奪版權的情況還會繼續。

在國內數字音樂市場,騰訊的實力明顯比阿里、百度更強。

2016年7月,騰訊通過旗下的QQ音樂完成與中國音樂集團的合併,成立了新的音樂集團——“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新集團擁有酷我音樂、酷狗音樂、QQ音樂、全民K歌等多個平臺。極光大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騰訊系的音樂app滲透率穩定維持在60%以上,大幅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去年9月,騰訊音樂副總裁吳偉林曾在一場發佈會上表示,騰訊音樂月活躍用戶高達7億,擁有1700萬付費用戶。

五一家裡宅?你一樣難以逃離BAT的“包圍”

不僅活躍用戶數量龐大,騰訊音樂在版權方面也佔據優勢地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不僅擁有索尼、華納、環球三大唱片公司的版權,還接收了阿里音樂的版權轉授。

去年以來,關於騰訊音樂籌備上市的消息不斷傳出,彭博等媒體消息稱,騰訊音樂的估值達到100億美元。

阿里巴巴在數字音樂領域的佈局始於2013年1月,當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音樂事業部收購了音樂網站蝦米網,同年12月,阿里又收購了手機音樂播放器天天動聽。2015年3月,天天動聽、蝦米音樂合併成阿里音樂。阿里音樂擁有滾石、華研、相信、BMG、SM等唱片公司的版權。去年,阿里音樂和騰訊音樂達成合作,阿里音樂將獨家代理的一些音樂版權轉授給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百度在2011年上線了音樂平臺ting,2012年百度ting正式改名為百度音樂,為用戶提供免費下載、在線播放等音樂服務。2013年7月,百度音樂旗下PC客戶端“千千靜聽”正式進行品牌切換,更名為百度音樂PC端。2015年12月百度音樂將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併,二者宣佈將共同建立互聯網音樂機構。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內數字音樂領域,除了BAT之外,還有另一大巨頭——網易雲音樂。目前,網易雲音樂在用戶量、曲庫規模方面僅次於騰訊音樂,去年11月,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在一場活動中透露:網易雲音樂用戶數已突破4億。網易雲音樂還獲得了資本青睞,去年4月,網易雲音樂完成了7.5億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80億元,正式邁入獨角獸陣營。

在國內網絡文學市場,騰訊同樣是霸主。

2014年,騰訊斥資50億元收購盛大文學後,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併成為今天的的閱文集團,統一管理和運營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旗下的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等網文品牌。

閱文集團去年11月在港股上市,目前市值超過570億港元。閱文集團向港交所提供的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末,閱文平臺及自營渠道的平均月活躍用戶達1.918億人,平均月付費用戶為1150萬人。閱文集團的覆蓋人數、付費收入居行業第一。

百度和阿里巴巴也是在2014年前後,以“泛娛樂”概念涉足內容佈局,先後以資本手段將大批中小型閱讀平臺招至麾下。在當年,百度整合了旗下百度書城APP、百度多酷、91無線子業務、熊貓看書以及縱橫中文網,主打原創和分發平臺,縱橫中文網持續提供內容輸出。時隔兩年之後,百度文學最終作價10億賣身給了完美世界。

阿里文學2015年脫胎於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旗下有UC書城和書旗小說網兩個網絡文學原創平臺,更多的內容資源則是通過與塔讀文學、新浪閱讀、長江傳媒的合作獲得,然後通過新浪微博、UC書城等渠道資源運營及分發,下游還衍生出遊戲、電影等其他內容形態開發。

在BAT壟斷網文江湖的同時,以中文在線、掌閱科技為代表的獨立數字閱讀平臺,也在網絡文學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Frost &Sullivan數據調查顯示,從平均移動日活躍用戶數排名來看,2016年中國五大網絡文學公司分別是閱文、掌閱、阿里文學、中文在線及百度文學;2016年在線閱讀收入排名前五的網絡文學公司分別為閱文、掌閱、中文在線、百度文學及阿里文學。

五一家裡宅?你一樣難以逃離BAT的“包圍”

數據來源:Frost &Sullivan,壹娛觀察

BAT三巨頭中,騰訊與阿里在電競領域的佈局更為積極,百度則逐漸淡出了該領域。

騰訊電競於2016年12月成立,與騰訊互娛旗下的騰訊遊戲、騰訊文學、騰訊影業、騰訊動漫一齊組成泛娛樂五大業務矩陣。騰訊電競不僅擁有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穿越火線等熱度極高的競技遊戲,而且也涉足了電競相關的多個產業,包括直播,影音娛樂等。

騰訊電競在成立初期公佈的數據顯示,騰訊電競是行業內擁有最多電競粉絲的品牌,PC電競用戶規模1.1億,移動電競用戶規模達到1.7億。

阿里體育在2016年7月宣佈推出電子競技館加盟計劃,阿里體育CEO張大鐘認為,電競館將成年輕人喜歡的一個新興生活社區,並計劃招募一萬家電競館,覆蓋三千萬電競選手和愛好者,讓他們在這裡享受電競、娛樂、社交等服務。

今年3月,彭博報道稱,阿里已累計投資3億元人民幣(4700萬美元)發展電競業務。阿里對外宣佈,將幫助電競成為奧運比賽的正式項目,前提是遊戲不能包含暴力血腥內容。阿里還在當月舉辦了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邀請國際奧委會委員現場觀賽。

百度在2007年推出了網頁遊戲平臺——百度遊戲,曾獨家運營《大鬧天宮OL》、《熱血戰紀》等遊戲。2017年1月,百度與兩家第三方公司達成協議,以總價12億元(約合1.7269億美元)的現金將公司移動遊戲業務出售。2017年5月,百度遊戲正式更名為多酷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