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珉:邂逅楊梅

記得每逢六月仲夏時節,老師總會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地比劃著圓形:“趁初夏,多吃點新鮮甜蜜的楊梅吧。”母親也應著時節買來嚐鮮,其實我對楊梅並無嗜好,只是因其太過濃烈,不甚光鮮的外表。

張愛玲說:“你年輕嗎?沒關係,過幾年就老了,這裡,青春是不稀罕的。”恰如此時水嫩的楊梅,顆粒飽滿,水分充足,酸甜可口。沒有關係,過兩天也會糜爛。楊梅趁“青春”賣個好價錢,不過是被陌生人塞入口中。據說,楊梅成熟前生澀發綠無法入口,其形貌也別緻,球狀果實外表是尖刺,恰似小刺蝟,有自衛能力。尖刺警示著拒絕提前採摘,因此楊梅成熟的過程有一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陣勢,只能靜心等待。那些尖刺終將化為祝福,日積月累地成長為汁液飽滿的果肉,甜美的玫瑰紅終將填滿果實,最終貢獻出紅彤彤的一顆愛心。

暗自思忖,不禁覺察楊梅的卑微之身,一如低到塵埃中的女子,其子如彈丸,中熟恰似梅子,它的味道酸甜,正赤殷紅的外表,卻是低調的身姿,棲身於成片青春飽滿的同類中,在果園就可採摘到新鮮價廉的尤物。放在手心,似乎還氤氳著果園的氣息,許是白霧籠罩過,許是清露潤澤過,總之,天姿飽滿的果粒上滲出深深的玫瑰紅,讓人心疼有加,生怕這從內到外的醉紅被手給毀了朦朧的美感。一咬才知,原來絲絲脹滿了酸甜的情愫,指尖唇齒一片玫紅,像是無聲滴落的胭脂淚痕。

楊梅是一場欲罷不能的紅塵邂逅,滿腹酸楚,又迷戀其中的甜蜜。青春橫豎是美好,千萬不要浪擲春光,淺嘗就無憾。記得小學課本中,作者貪戀楊梅把牙酸倒,竟連豆腐都咬不動。其實,凡事適度便可抽身,錯過也就錯過,人生不可能邂逅紅塵中所有的熱鬧。“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何況還有眾多水果佳麗常年等待寵幸。左擁右抱呼之即來的後宮水果,想想楊梅能領風騷幾日?若不是心頭之愛,如此低姿之態,本會被人遺忘。

初夏時節,因楊梅產量過剩,兄弟贈我一筐黑紅瑩潤、引人垂涎的尤物,吃不完還能制酒。一斤楊梅、二斤半酒、四兩冰糖的比例配製便於操作,器皿選用透明小口玻璃瓶,塞緊塞子,約莫半月,甜酸兼具、保養腸胃、色澤豔紅無半點色素的楊梅酒新鮮出爐。一粒粒紅豔豔的楊梅靜臥酒中,還能用來煲湯炒菜。品楊梅酒和家人暢談清歡,一頓簡單的家常飯吃得舒暢愜意,酒不醉人人自醉。

我詢問市場水果攤的老闆:楊梅能存放多久呢?大家異口同聲說:十天左右,區區十天,比青春還要短暫,似乎是轉身回眸的剎那芳華。

大都美物不長久,人生當食直須食。我的紅唇烈焰,似乎還貪戀著往年楊梅的甜美,或許因其如同玫瑰般的汁液,令人慾罷不能,只得一顆接著一顆,甘美如同前世飲過的紅酒,甘之如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