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第三十六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曾同禄:第一代景颇族邮电人的奋斗岁月

改革开放40年——讲述·云南电信人的故事

第三十六回:第一代景颇族邮电人的奋斗岁月

讲述者:曾同禄

人物简介:曾同禄,景颇族,1936年7月生,云南省陇川县人。1951年1月5日参加工作,1955年8月到陇川县邮电局工作,1995年退休。

讲述一第三十六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曾同禄:第一代景颇族邮电人的奋斗岁月

陇川县邮电局成立初期,一无住房、二无土地。在县工委的安排下,在陇川老城子照壁街土司院的旧房子里办公。邮电局下无基层所,全局仅有十二人。局长1人,会计1人,线务员2人,报务员2人,话务员2人,乡邮员2人,营业员1人,炊事员各1人。邮电设备是五十门总机一台,无线发报机一台。电话线路有两条,从畹町—瑞丽—章凤—陇川城子的一条临时线路,此线路还经常遭到敌特破坏或切断,维护十分困难。另一条线路是1953年7月以前完成的从芒市—遮放—西山—弄丙——帮瓦至陇川城子第二条线路。该线路是为进一步发展边疆邮电通信事业,经当时县工委和张登祥团长向保山专区反映批准架设的。在专区架线队派来的架线技术人员张成宽同志的指导下,在帮瓦工作组长余兆雄同志领导和支持下,团结和依靠群众经过艰苦奋斗,翻山越岭,艰辛架设,于1953年7月底完成了第一条线路的架设任务。

讲述一第三十六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曾同禄:第一代景颇族邮电人的奋斗岁月

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建立基层服务网点到七十年代初,陇川县先后建立了十五个支局所。六十年代初先建立了章凤、弄巴两个支局,七十年代初先后在陇川建立井坎、帮外、麻力坝、户角等十五个支局所。其中:帮外、拉线、丙云、芒东4个点以邮政、通信、传递为主。多数服务网点有总机,弄巴、章凤各五十门,其余都是二十门。到七十年代开始,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总机20门改50门,50门改200门,均实现了乡乡通电话,社社通邮,陇川县邮电局的干部职工队伍也扩大了,从原有83人增加到124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状况:五十年代仅有曾同禄、石勒板、曹米二3人,六十年代有5人,即:董润芝、董国英、曾同果、岳老三、孔麻宝。到七十年代少数民族干部职工扩大到21人。在汉族同志的帮助下,加之本地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学习业务技术。在邮电战线上形成了上下团结、内外和谐,工作上不分你我,互相支持,互相协作,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完成好本职工作。

讲述一第三十六回:云南电信人的故事|曾同禄:第一代景颇族邮电人的奋斗岁月

陇川县建立邮电局以来,邮政、电信工作都十分艰苦。邮政工作日晒雨淋,传递党报党刊,为人民群众传递信函,不辞辛苦,从五十年代的步行人背马驮至七十年代的单车传送直至今天的邮车时代,这走过了一个艰辛不可忘却的时代。特别是电信事业的发展,一条通信设备的畅通,它包含了测量、搬运电杆、架设、维护等一整套完整系统艰辛的工程过程。包含了电信事战线上多少老同志和新同志的风风雨雨,饥寒甘苦。记载着架线工一个工程接一个工程的艰辛劳苦,长年累月的维护,白天晚上不离岗的坚守在机房,特别是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多少邮电职工忘我的劳动精神,为邮电事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看现在,想过去,展未来,把电信事业不断推向现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