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昭日月終生無悔天地寬

有感昭日月終生無悔天地寬

編者按:回顧壽光改革發展歷程,處處閃耀著我市共產黨員團結奮鬥、銳意進取的光輝足跡。特別是金融系統老黨員憑藉著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態度,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奮勇爭先,為我市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本色。在“七一”黨的生日之際,本報記者對金融系統部分優秀老黨員工作經歷和先進事蹟進行了深入採寫,通過他們的講述回顧艱苦年代老一輩農金人的奮鬥歷程,激勵金融系統廣大幹部員工繼承和發揚“情繫客戶、吃苦耐勞、鍥而不捨、拼搏進取”的紅色基因,為品質壽光建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他,十九歲參加革命,為建立新中國,與國民黨反動派浴血拼殺,身上留下多處傷疤;他,二十三歲跨過鴨綠江,為保家衛國,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英勇殺敵,屢立戰功,落下終身殘疾;他,二十八歲便因傷復員,躬耕農村金融16年,帶領村民建設家鄉共同致富。他就是92歲的革命老兵、農金楷模、原趙家信用社創辦人孫學道。提起孫學道老人,當地老百姓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因為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歷史傳奇……

懷揣夢想參軍英勇殺敵屢立戰功

老兵是社會的財富,老兵是活著的歷史。因為他們的存在,後人才會更加痛恨戰爭的殘酷,才會更加珍愛社會和平。“當年我親手抓過不少俘虜呢。”作為一位革命老戰士,回憶起當年的烽火歲月,年逾九旬的孫學道老人雙目炯炯有神,神情慷慨激昂。1947年,懷著保衛家鄉的理想,年僅19歲的孫學道與同村幾名青年應徵入伍,成為壽光彌西大隊的一名新兵,擔任通信員,進入新兵連以後,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孫學道很快就成為那批新兵裡的佼佼者。隨後,孫學道轉入壽光獨立營任文書,先後參加壽光王高、田柳、稻田、昌濰解放戰役……參加大小戰鬥十幾次,三次榮立三等功。

那時候戰爭是頻繁而殘酷

的,基本上每天都要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和正面衝突。“最難忘的是剛參加革命那會兒,因為戰鬥經驗不足,裝備十分有限,一次戰鬥只發八到十顆子彈,我們三人一組開展游擊戰,記得一次攻打田柳一個村,戰鬥打響後,開始比較順利,殺傷了幾個敵人,可不久後敵軍大量增援,反撲火力迅猛,我們子彈很快打完了,由於地形不熟,我被逼進一條死衚衕。”強烈的求生慾望讓他瞬間躍起翻牆而出,“翻牆的時候腋下被刮蹭掉一大塊皮肉。”他忍著劇痛跑出了村子,為躲避敵人圍堵,一頭扎進了村頭的蘆葦蕩,在蘆葦蕩裡一泡就近半個月,餓了就以野草野果充飢,晚上蚊子滿天飛,被叮的渾身是包。“直到現在蚊子叮我,我都沒有知覺,當時唯一的念頭就是活著。”直到後來,大部隊到了壽北一帶,孫學道才與他們再次會合。有戰爭,就會有犧牲,但戰士的信仰從未動搖過。“每天都有戰友在身邊倒下犧牲,我們除了對敵人的仇恨,沒有一絲恐懼,時刻準備著為國捐軀。”昌濰戰役,這是一場攻堅戰,當時攻打濰縣,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已接近城牆。因為敵軍地堡群火力猛烈,我軍受阻於城牆外,我軍開展連續爆破,城牆被炸開一個突破口。國民黨守軍調兵遣將,以猛烈的炮火封鎖突破口,經過一番殊死搏戰,最終我方扼守住突破口。“戰鬥十分慘烈,城門口全是屍體,白浪河被鮮血染成了紅色,我一輩子都忘不了。”

成為新中國空軍一員抗美援朝再立新功

從軍生涯中,孫學道多次受傷,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是在抗美援朝戰場。解放戰爭結束不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部隊組建空軍,小學沒有畢業的他,通過刻苦自學和組織選拔推薦,通過三次考試並順利考入北京航空學院深造,原定於學習三年畢業,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根據周總理指示,一年就畢業,參加抗美援朝志願軍。由於學習期間學習的均為老式戰機,為熟悉蘇聯提供的米格15戰鬥機操作,孫學道被派往蘇聯深造半年,為了更快掌握戰鬥機操作技能,他還自學了俄語,時隔60多年,至今他還能用一口流利的俄語繪聲繪色地為我們講述在蘇聯學習時的場景。學成後孫學道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空六師十六團第三飛行大隊軍械主任,跟隨大部隊奔赴朝鮮戰場。

相比國內戰役,抗美援朝更艱苦、更危險。美軍慘無人道地使用了細菌彈,導致孫學道腸道感染,腸子開始病變壞死,並引發多個器官衰竭,由於空軍人才短缺,在戰鬥中作用突出,他向組織表示:人生自古誰無死,作為一名軍人,絕不半途而廢,死也要戰死沙場。他堅持戰鬥直至昏迷……被搶救回國後,他在瀋陽做了手術,並輾轉漢口、重慶等多地治療,由於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導致全身癱瘓,被鑑定為六級傷殘軍人。在醫院,孫學道多次被下達病危通知,經過衛生部多次派專家治療,最終撿回了一條性命,身體慢慢恢復。

從戰火中走出在農村金融沃土傳承紅色精神

1956年,因身體原因孫學道主動放棄部隊待遇申請復員,結束了9年的軍旅生涯,回到了家鄉北馮村。回村後,孫學道擔任村支部書記,他帶領群眾興修水利、改造農田,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得到全村群眾的廣泛擁護。1964年,趙家籌備成立信用社,在鎮黨委推薦下,他成為趙家信用社主任。“沒想到這一干就是16年,比當兵時間還長。”信用社剛成立時,總共就兩個人,為了發展業務,孫學道和另一個同事每天都揹著挎包走村入戶開展動員。他認為工作沒有好方法,就是多跑、真心為群眾服務,每天他都要把服務的村莊跑一遍。“當時主要任務是動員存款,打聽到誰家要賣樹,我就早早去等著幫忙砍樹,等老鄉賣了錢就把錢存入信用社,回去後我就再給他買上樹苗送到家;賣豬、賣羊也是這樣,我早早地去老鄉家裡等著,有貸款的先要求還貸款,沒有貸款的就動員把錢存入信用社,並幫著買上豬仔、羊仔送到家。傍晚到社裡報上賬,第二天早上接著出發,有時報賬不及時或者趕上雨雪天氣,就把單據、錢、章放到自家被窩裡,摟著過夜。”1972年,鎮黨委又安排他駐點幫扶經濟困難村脫貧。他繼續將解放軍戰士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村民中一度曾有“遇困難,找孫學道”的說法。有一次,本村一位婦女突然暈倒,情況相當緊急,急需治療,但因為家庭貧困,費用無著落,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他丈夫找到孫學道,孫學道特事特辦,在核實借款人及擔保人的真實情況後,當天就給他發放了貸款,並迅速將農婦送到縣醫院救治,由於搶救及時,該農婦很快脫離了生命危險。當時,清收欠款也是一項困難工作。“記得有個欠款戶是軍烈屬,有還款能力,借款票據很齊全,收款時當地信用社主任、村支書,就連鎮上文書都去了,認賬但就是不還,最後把我叫去了。”孫學道回憶。“我兒子為了新中國命都沒了,我借國家點錢吃飯,怎麼了?”欠款人很激動。孫學道也沒多說,拿出了自己參軍時獲得的榮譽勳章、證書、立功證明、殘疾證等擺了滿滿一大桌。“你也當兵打過仗?”欠款人問道。見欠款人情緒緩和下來。孫學道這才慢慢勸說道:“我和你兒子一樣也是革命軍人,我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現在還是重度殘疾,我覺得國家已經優待我們了,現在國家這麼困難,如果都像你這樣欠國家錢不還,怎麼建設新中國,你兒子犧牲有什麼意義!”經孫學道一番勸說,欠款人認識到自己錯誤,當場繳納了欠款。

“在戰爭年代,我帶頭參軍;在新時代,我更要帶頭進步,將革命精神一代代傳下去。”孫學道時常拿這句話來教育自己的子孫。和平來之不易,生活在當前的人,應當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學會知足與感恩。本報記者 侯增梅 通訊員 王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