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撰寫|鄭小玲

本文共2629字,所享閱讀時間5分鐘

“我們拍這個題材,無論是我還是資方或者製片人,甚至包括演員,我們其實都是在冒險。”

電話那頭是電影《動物世界》的導演韓延,對這次全新類型的電影是否能被觀眾和市場接受,這個愛戴小紅帽的80後導演其實也抱有一定的憂慮。

又一年暑期檔,又一場國產電影的狂歡。這個被寄予了“爆款”期待的檔期,在過去的兩年也被貼上了“爛片集散地”的標籤。

但是今年這個夏天有所不同,幾部暑期檔的作品在上海電影節期間就傳出了好口碑。

於6月29日上映的《動物世界》以豆瓣7.4的成績為2018年暑期檔打了一個漂亮的前哨戰。這部改編自日本知名漫畫、劇本僅用了15天完成的電影,成為了暑期檔的第一個驚喜。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視聽效果與內容表述怎麼權衡、被詬病的漫改如何恰當地本土化、有限的預算與理想的特效呈現之間的矛盾——這三大難題,導演韓延在《動物世界》裡基本都解決了。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不能馬虎的特效自然要求不能馬虎的成本投入。按照媒體報道,此前製片人陳祉希曾透露《動物世界》總成本雖然“未達3億,但不低”。

如果消息屬實,近3億的成本投入,面對的卻是預測可能不到5億的總票房,能否回本這個問題的確值得關注。

口碑已經逐漸傳開的《我不是藥神》正來勢洶洶。這部今天提前上映的電影,和一週後的《邪不壓正》,都將是《動物世界》強大的競爭對手。

面對“票房不到5億才拍續集”的傳言,韓延直接向數娛夢工廠(D-entertainment)表示“沒這回事”,第二部的劇本3月就已經啟動了。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我們的冒險精神應該值得稱讚”

《動物世界》是根據日本漫畫家福本伸行的《賭博默示錄》改編而來。這部從1996年就開始在《週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的漫畫系列到2008年為止合計39卷,賣出了1000多萬本。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賭博默示錄》《賭博破戒錄》《賭博墮天錄》三部統稱《開司》系列)

《動物世界》成為了韓延的第二部漫改作品。他前一部是2015年的《滾蛋吧,腫瘤君》,兩部影片風格完全不同,但都是由漫畫作品改編而來。

“我不太想要做重複性的題材,而且我在很多相似的劇本里,沒有找到當時我看《腫瘤君》的那種感覺。正在思考要做什麼的時候,朋友就推薦了《賭博默示錄》這部漫畫,它描述的主題和我想表達的主題很契合,所以我決定翻拍成電影。”韓延回憶,他拿到漫畫後,連夜就看完了《賭博默示錄》。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賭博默示錄》是一個日本知名的漫畫IP,改編之路並不順暢。

提起原作版權方對於授權的謹慎,韓延也頗有印象。

起初漫畫的原作者福本伸行是拒絕中國影視化提議的,畢竟漫畫已經經歷過兩次的改編,加之對IP形象的考量,對方十分謹慎,提出了要先看改編闡述與劇本再作考慮的要求。

“我們跟這個作者談的時候,發現作者不太喜歡把作品授權給影視改編,擔心我們的改編會不會影響了原著,甚至說把原著給毀掉。”

為了爭取到漫畫改編權,韓延給原著作者福本伸行先生寫了一封近萬字的信,將自己對電影的理解完整呈現給了作者,原著作者對導演闡述非常認同,但依然提出要看劇本之後再決定是否授權的想法。

韓延稱,可能是自己太喜歡這個漫畫了,所以他只用了15天就寫完了劇本。“不僅僅是出版社要看劇本,原著作者也要看的,看完劇本之後的授權才是最終的授權。”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事實上,在改編的時候韓延幾乎已經忘掉了原著,只保留了原著的整個故事線和人物線。在他的理解裡,忠於原著不等同於要照搬原著的臺詞造型之類的,“把一個二次元裡的人物挪到電影裡,還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

主角鄭開司的情感線、他幻想的部分,都是韓延改編時的創新,影片裡的算牌過程更是在數次的粗剪測試版中依據觀眾的反應作出的調整。

“在做第二版、第三版的時候,總有觀眾問我,那個牌怎麼算的,很多年輕的觀眾,他們對算牌這個東西很感興趣,可能中國觀眾的數學能力比較好,我就把這個東西給做得更加的詳細一點,就做了這個改編。”韓延表示這個算牌過程的增加,也算是除了人物本土化之外的另一個本土化。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動物世界》從談版權開始,到整個項目完成持續了兩年

。韓延對數娛君說,無論是面對版權方的疑慮,還是面對有限的預算,整個過程裡他都沒有絲毫的猶豫。

但韓延也直言,嘗試做《動物世界》這樣類型的電影,對自己、製片方、投資方甚至演員來說的確是有一定風險的,“我覺得可能這種冒險精神值得稱讚吧,我們拍這個題材,不知道會是一個什麼樣結果,對這個市場也好、對觀眾也好,接受程度是怎麼樣的,我們其實都是心裡沒有譜,但是我們還是覺得這種嘗試應該去做。”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動物世界》續集劇本已經在做

根據此前時光網的報道,《動物世界》製片人此前曾坦言“花了很多錢,雖然沒到3億,但是成本不低”。

截至5日,上映7天的《動物世界》票房達到3.64億,和此前一些行業人士觀察的10億票房預期有不小的距離。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在國產片裡,《動物世界》的口碑可以算是優秀:豆瓣評分7.4分,貓眼觀眾評分8.5分,淘票票觀眾評分8.5分。但優秀的口碑表現,似乎並沒有讓電影獲得相應的票房和關注度。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主演李易峰是《動物世界》的宣傳重點。邀請這樣的一位流量明星出演,好處是能夠借力粉絲的賣力吆喝,壞處是路人觀眾在前期反而容易敬而遠之。

口碑原本是《動物世界》的優勢,但競爭對手更甚。《動物世界》剛剛以上影節開幕片的身份獲得好評,《我不是藥神》緊接著就在上影節舉行千人觀影,口碑爆棚。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相比虛擬情節的《動物世界》,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我不是藥神》佔有更大的情感優勢與社會話題度,口碑營銷的點更多。

人們在談論《我不是藥神》對於現實的映照,以及它的感人淚點時,《動物世界》的聲勢也就自然而然收到了影響。

儘管如此,韓延依舊錶示,片方儒意影業在購買漫畫版權時已經拿下了完整的三部版權,“我們3月份就在做第二部的劇本了。因為版權已經買了,我們也不可能買了版權這個東西不往下做了”。

而聊起特效預算,在片方特輯中被稱為“最會要錢的導演”的韓延直言,其實總體特效的成本沒有超過總成本的1/3,“大部分人可能覺得找維塔就是用錢砸,對比一下A類大製作特效預算,你就知道我們的這點錢根本不可能砸得動維塔。”

被問起是否有因為預算問題遇到困難的時候,韓延告訴數娛夢工廠(D-entertainment),預算太低,最初給特效公司寄出資料的時候難免會遇到拒絕,“一看這個成本人家(特效公司)就覺得不可能做出來,(拒絕)肯定是有的。”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圈粉的追車戲模型視頻,也是為了追加預算的產物,韓延電話“要加錢”的片段也是因此傳開:

“喂,希姐,這場車戲就排了十五天,肯定拍不了”

“你劇本里一共就三行字,你15天還拍不完,你要拍多少天?”

“劇本里面是不可能展開來寫嘛,這場戲我拍起來,這個繩子蹭一下….那個打到車裡面”韓延努力地闡釋自己想法。

“誰可以想象到你拍成什麼樣”電話那頭的製片人有些懵。

“我這個不是在和你講嘛”

“你要我挨個和投資方說想要這樣,這樣,這樣拍攝,人家聽得懂你要拍攝什麼嗎?”

於是就有了此前韓延用手機拍攝的模擬片段。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而對於這段被形容為開啟可愛委屈模式的對話,韓延笑稱他的工作習慣就是這樣,“用語言去溝通,其實並不好溝通,我還是想盡量的能有一個大家都能看得懂的一種方式來進行所有的溝通,減低我們溝通的成本。起碼他們(投資方)得知道投資來這個錢是要拿來幹嘛的。

韓延強調,無論影片是用到了怪獸、冒險還是動作,其實特效最終都還是為故事和人物服務的,作為導演他特別想要傳達的是“不管這個世界怎麼改變,年輕人都不要變,都要守住自己的自我和底線。”

在保留電影商業元素的同時又做出來表達人性的努力,無論最終《動物世界》的票房如何,至少這樣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從《腫瘤君》到《動物世界》,韓延的漫改電影做對了什麼?|專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