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總局簽了公共資源交易領域近十個聯合懲戒備忘錄 聯合懲戒持續發力

税务总局签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近十个联合惩戒备忘录 联合惩戒持续发力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大格局,7月4日上午,國家稅務總局舉行“褒獎誠信、聯懲失信”專題新聞發佈會,公佈稅收違法“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工作最新進展,介紹稅務部門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做法和成效。

加大“黑名單”公佈力度 聯合懲戒持續縱深推進

稅務總局稽查局巡視員李國成表示,2018年上半年,國家稅務總局將稅收違法“黑名單”公佈及推動聯合懲戒作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工作內容,取得了顯著的工作進展。

——“黑名單”公佈力度持續加大。自2014年10月公佈第一批“黑名單”以來,各級稅務機關累計公佈“黑名單”案件達到10340件。其中,2018年1至6月,各級稅務機關公佈“黑名單”案件2781件,比去年同期增長80%。其中,偷稅案件497件,佔比18%;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2050件,佔比74%;騙取出口退稅等案件234件,佔比8%。

——確保稅務部門懲戒措施落實到位。稅務總局組織各省稅務部門對“黑名單”當事人懲戒情況認真開展自查和督導檢查,依法依規對“黑名單”當事人採取更加嚴格的發票管理、出口退稅審核和高頻次稅收檢查等措施。據統計,截至2018年6月各級稅務機關共對“黑名單”當事人實施懲戒15080戶次,如對直接責任人註冊登記的其他企業信用降為D級554戶次;嚴格控制發票領用6170戶次;提高稅收檢查頻次3500戶次等。

——促進聯合懲戒措施持續發力。稅務總局積極參與會簽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的近十個聯合懲戒備忘錄;與發展改革委等7部門共同簽發了關於限制特定嚴重失信人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的文件。全國36個省級稅務機關已將上半年公佈的2781件“黑名單”全部推送至同級相關部門,共計實施各項聯合懲戒措施2.5萬戶次。截至2018年6月,6737名“黑名單”當事人被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限制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及經理職務;7456戶當事人被推送金融機構限制融資授信。

——落實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為了利於“黑名單”當事人自我糾錯,稅務總局建立了納稅信用修復機制,鼓勵“黑名單”主體通過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社會影響等方式修復信用。今年上半年,全國公佈的稅收違法“黑名單”案件中,已有172戶“黑名單”當事人主動繳清稅款、滯納金和罰款後被撤出公佈。

多部門密切協作 保持打擊虛開騙稅高壓態勢

近年來,為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和虛開增值稅發票違法行為,稅務總局與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人民銀行等部門密切協作,將打擊騙稅和打擊虛開緊密結合,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跨部門、跨區域專項行動,在維護國家經濟秩序和稅收安全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據李國成介紹,2017年,全國各級稅務機關檢查涉嫌騙稅和虛開企業6.86萬戶,查處騙取出口退稅違法行為挽回稅款損失207億元;認定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584萬份,涉及稅額1205億元。

稅務部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1至6月,全國各級稅務機關共對5.63萬戶涉嫌騙稅虛開企業開展檢查,查處騙取出口退稅違法行為挽回稅款損失48億元;已認定虛開和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其他可抵扣憑證227萬份,涉及稅額434億元。

“根據近年來查處的案件分析,騙稅和虛開案件除具有專業化、團伙化、隱蔽化等傳統特點外,當前騙稅和虛開還呈現諸多新趨勢。”李國成將這些新趨勢概括為三個特點:從作案方式看,短平快特徵明顯;從作案手段看,具有多樣性特徵;從案發領域看,部分行業出現新的涉稅風險。

下半年,稅務總局將會同公安部、海關總署和人民銀行等部門,加強部際聯繫溝通,集中組織開展破案攻堅會戰,進一步建立嚴打長效機制,在打擊目標和重點上突出“準”字,在打擊措施和力度上突出“狠”字,在打擊威力和效果上突出“實”字,確保打擊騙稅虛開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發揮特派辦跨區域稽查優勢 連續破獲涉稅大案要案

稅務總局駐北京特派員辦事處承擔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5個省區市開展跨區域涉稅大案要案稽查等重要任務。發佈會上,北京特派辦特派員謝濱就今年上半年的總體工作情況做了介紹。

“今年以來,北京特派辦發揮跨區域機構優勢,與轄區公安部門共同出擊,精準聚焦、查處了數起社會影響惡劣的虛開騙稅案件。”據謝濱介紹,半年多時間裡,北京特派辦在打擊虛開發票方面,共檢查涉嫌虛開團伙5個,涉及發票3.4萬份,涉案金額102億元,稅額17億元。截至6月底,配合公安部門成功抓獲主要犯罪嫌疑人48名;在打擊出口騙稅方面,共立案檢查企業3戶,發現涉嫌騙取出口退稅8670萬元。

“特派辦作為跨區域稅務管理機構,能夠有效發揮跨區域協同辦案的獨特優勢,迅速啟動聯合稽查工作機制,高效、精準查處跨區域涉稅大案要案,震懾偷騙稅行為,有效服務轄區稅收治理能力提升,切實維護了國家稅收安全。”謝濱表示,下一步,北京特派辦將繼續精準發力,加強與公檢法及銀行等部門協調配合,不斷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和辦案質效,為誠信納稅人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

發佈會上,謝濱還介紹了兩起由稅務總局駐北京特派辦主導,聯合北京市稅務局、公安部門成功破獲的涉及區域廣、案值大的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增強納稅信用評價“含金量” 讓守信者更有“獲得感”

“稅務總局持續積極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著力營造依法誠信納稅的價值導向。”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付樹林介紹,稅務部門採取多種激勵措施,努力讓誠信經營納稅人有更多“獲得感”。

——搭建納稅信用管理制度體系。稅務總局先後出臺了《納稅信用管理辦法》等文件,對從事生產經營並適用查賬徵收的企業納稅人進行納稅信用評價。今年年初又發佈了《關於納稅信用評價有關事項的公告》,將新設立企業、全年評價年度無生產經營業務收入的企業、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企業全部納入納稅信用評價範圍,基本實現了對企業納稅人的全覆蓋。從連續4年的全國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看,守信群體逐年遞增、失信群體逐年遞減,全國納稅信用狀況總體穩中向好。

——歸集分析全國納稅信用信息。在統一省級稅務機關納稅信用管理系統的基礎上,稅務總局建成了總分有序、全國統一的納稅信用歸集分析系統,有效滿足了納稅信用信息採集、評價、歸集、分析、應用全過程信息化處理要求。比如,通過納稅信用管理系統與稅收徵管系統實時對接,納稅人在辦理涉稅事項時,系統會自動提示納稅人信用級別,為在稅務系統內部實施以納稅信用評價結果為基礎的分類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增強納稅信用評價“含金量”。經過多方努力,稅務部門建立了納稅信用信息歸集共享機制,依託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將納稅信用信息對接社會信用信息,構築納稅信用管理大格局。例如,與銀監會創新合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銀稅互動”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活動,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累計向守信企業發放貸款72.7萬筆,其中涉及小微企業58.4萬筆,成功走出一條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新渠道。

——推動納稅信用A級企業走上發展“快車道”。付樹林介紹,在辦稅服務大廳,A級納稅人可享受辦稅“綠色通道”,在發票領用、出口退稅、日常辦稅等多方面享受優惠和便利。稅務總局等29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簽署了首份聯合激勵合作備忘錄,向A級納稅人推出了涵蓋項目管理、融資授信等18個領域的41項聯合激勵措施,使得A級納稅人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機會。

發佈會上,稅務總局還公佈了浙江省武義縣某工具製造公司、鞍山市某散熱器有限公司等4起被列入稅收“黑名單”企業的典型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