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火了,西北何去何从

西安火了,西北何去何从

大西北

文丨西部君

西安的网红进击之路仍在延伸。

据官方报道,6月1日到5日,西安市代表团赴香港进行招商推介,5天时间里总计签约25项,总投资额达2000亿。随后在深圳,再签近500亿元项目。

自去年开始,一手借“抖音”“、抢人大战搞城市营销,一手对外招商引资,内陆城市西安一改低调沉闷的作风,大动作频频。

不过,西安高调形象的突出,既源自自身的努力,也与其身处的大西北整体沉寂氛围的衬托有关。

作为西北五省中的第一大城,西安开始“动”起来,或许是时候考虑一下,它能为大西北带来怎样的机遇?沉寂的大西北,路又在何方?

1.暗淡的大西北

一般来说,大西北区域主要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7.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为全国的7%。

但这块占据全国陆地面积近三分之一的区域,在当前已经成为最落后的大区。其发展程度到底有多滞后,与其它区域的差距有多大,不妨看一组对比。

2017年西北、西南、华中、东北四个区域主要城市GDP(图1)

西安火了,西北何去何从

制图:西部君

考虑到华北、华东、华南显而易见的优势,这次仅拿西北、西南、华中、东北四大区域作对比。

由主要城市GDP总量可看出,西北五城,除西安外,其余四个省会(首府)城市,没有高过3000亿的。银川、西宁甚至低于作为地级市的吉林。西安的GDP,也只能稍稍在东北称霸,但平均表现还是差得远。毫无疑问,西北的整体经济体量,远远落后于其它区域。

在这样一种区域经济水平之下,由于缺乏能够匹敌的对手,西安过去多年的平庸表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过去说,中部塌陷。现在来看,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正在称得上塌陷乃至暗淡的大区,其实只有西北了。

2.西北“亮”起来,唯一出路在抱团

如此大的一块版图处于整体暗淡状态(可见图2),原因较复杂,历史原因、区位、气候等等,都非常明显。

全国400城18:00出行热力图(图2)

西安火了,西北何去何从

像区位、气候等因素,可以说是先天性的。比如,地广人稀这一点,决定了发展的成本较之一般地区要高。具体体现为,市场很难形成规模优势,交通基建难度大、效率低,区域内部无法有效连接等。受这些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便很难吸引外部资源的进驻。

现代社会,一个区域内的发展活力,城市的数量和体量是一个最直观的指标。而西北不仅缺乏大城,区域内部的联系也非常松散。

像西南,有成都、重庆这两大兄弟兼对手城市,没有谁敢放松;中部地区长期以来虽缺乏龙头,但城市多,整体连接较紧密,又靠近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东北的区位和工业基础在那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相比之下,西北要发展,靠各个城市单打独斗,效率将非常低。道理很简单,无论是人口,还是基础设施,西北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分散状态,体量小,连接度差,自身产业发展难成大气候,吸引外来投资就更难。

所以,西北最好的出路,只能是打通区域内的交通、行政阻隔,实现抱团发展,首先在内部形成一个开放的市场,共同扩大规模优势。哪怕是基础设施建设,若能够有统一规划,也能有效降低成本。

3.抱团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

中部六省,在中部崛起战略引导之下,近年来,官方、民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框架,涉及旅游、交通、产业等方面的,已有不少;西南,最近川渝、渝贵合作都有大动作。

纵观西北,虽也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合,但直至今天,成熟的内部协作机制,在西部君目力所及,依然缺乏。甚至谈到西北这个概念,大多数人依然停留在地理这个最浅层面上,很难引发经济方面的联想。

不过,目前西北的抱团发展,正在迎来最好的时机。

首先,作为龙头的西安,这几年起势稳健。

越是在相对落后的地方,“龙头”越重要。而拥有一座“巨无霸”城市,本身就能够强化区域IP效应,在形象推介等方面带来正面影响。同时,群龙有首,才有机会有能力去推动区域的连接,也能够给区域内的其它城市带来危机感,形成示范效应。

譬如,像西安借助“抖音”增加城市的曝光度,兰州、银川、西宁就完全可以借鉴。一味“低调”只会越来越增加发展的惰性。

其次,“一带一路”带来机遇。

共有18个省市纳入“一带一路”规划,西北五省全部入列。这相当于从外部政策上为西部五省的抱团、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基础。

具体看,各省都有分工: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西北五省中,陕西最东,距离沿海市场和成熟区域最近,而新疆最西,但与国际市场近,西北区域要向中亚、南亚、西亚“走出去”,新疆是必经之地,其对外窗口作用不容小觑。

西安火了,西北何去何从

其余地区的表述是:

发挥陕西、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

虽说这些定位稍显模糊,却点出了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定位。抱团发展,就是要建立在这种优势的分工基础之上,把各地的“天赋”充分激发和利用起来。

无论是西安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还是加快兰州、西宁开发开放,这些都应纳入西北整体的框架中去设想。至少初期,可推动重点城市之间的交通连接,共建开放市场,在产业分工、发展旅游方面加强合作。

另外,陕西自贸区成立,西安入选国家中心城市,这些政策机遇,都可以通过有效转化,向西北其它省市赋能。

小结:西安率先“动”起来,对于带动整个西北突围,是有利的。西安的发展极限,或也取决于它最终能够在西北担负起怎样的“龙头”作用。

所以,西安目前一方面对外营销、拉投资,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考虑,主动挖掘区域内的潜能,做大西北共同发展这篇大文章。

事实上,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就不止于是一城一地的发展。它是指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在这方面,西安的作用,还有待发挥。

祝福西安,祝福大西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