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週末來篇雞湯吧,可能有點毒,哈哈

年輕人,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咱們這個民族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民族,似乎在文化基因裡就包含了對“錢”的某種程度的鄙視,儘管任何時候我們都知道它無比重要。

比如古人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還有“視金錢如糞土”的清高。在傳統中國各階層的排序中,也一直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商人排在最後。

即便到了現在,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幾十年,信用觀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人們往往對“商人”這個標籤仍然帶有一些不自覺的貶低。提起商人,大家最容易想到的是“無奸不商”,“唯利是圖”這些詞。很少有人會想到商人為社會進步創造的價值作出的貢獻。

再比如,西方國家從小就會給孩子灌輸“金錢”有關的理念,小孩子做家務會給一定的零花錢作為獎賞。這些細節在巴菲特傳記裡和達里奧的回憶裡都有著豐富的描述。《窮爸爸富爸爸》這種與“金錢”有關的啟蒙讀物更是經久不衰廣為流傳。

但在中國呢?有多少讀者小時候從父母那裡得到過與“錢”有關的知識?又有多少讀者認真想過自己為人父母之後會正兒八經地給孩子講一講“錢”有關的東西?恐怕這樣的人是非常稀缺的,畢竟大部分人自己也不懂。

羞於談錢,公開談錢往往被視為是不恰當甚至zz不正確的事,對錢的運作機制幾乎毫無瞭解,這可能是很多中國人過得比較辛苦的重要原因。不信你看,有多少人嘴巴里說著錢不重要,但實際上又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變著法子多賺點錢呢?

嘴上說不要,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虛偽”的面具下生活久了,人就會累,就會得病,甚至會做出極端行為來。

此前在知乎平臺上看到過這樣的諷刺行為:一面罵著某些大V利益燻心在答案裡插廣告,另一面又在私信裡和廣告主點頭哈腰地談軟文價格,可以說是非常精神分裂了。

依我看,大家就應該學會大大方方地談錢,不要羞恥,不要做作。畢竟信用社會,沒有錢寸步難行。

對於年輕人而言,很多人在20幾歲的年紀,意識不到“錢”的重要性,總覺得談錢太短視,更應該追求的是什麼呢?

是理想、是情趣、是愛情、是工作氛圍、是成長空間......

但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你把它們統統落地下來,哪一樣不需要錢?可能錢少了還不行。

就比如說工作當中的成長空間吧,你不賺錢跟著一個會忽悠的老闆,每個月領著幾千塊,這樣的日子過久了怕是隻會磨滅了你的鬥志順便把抱怨生活的毛病也一併給你培養出來。

哪怕你自己創業(包括創業公司早期有股份的員工),也一定不能迴避賺錢這個話題。創業的業是什麼?是企業是商業,商業的本質就是要賺錢,不賺錢的商業是非常不道德的。小年輕們不要想到創業就是改變世界,先忽悠投資人幾千萬燒光了再說,這樣的想法很危險。

事實上,牛13的創業者在幹偉大的企業之前,往往都已經被證明有非常強的賺錢能力。比如馬雲搞阿里時已經搞了一箇中國黃頁賣了好幾百萬,劉強東在中關村賣光盤已經千萬銷售額了。先證明你是一個好的商人生意人,再談創業理想和改變世界,贏面可能才會大一點。

光明正大地談錢,掙錢,一點都不短視,反而顯得真誠和踏實。

年輕人,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工作之後,你不追求收入的增長,你追求啥?還有什麼比收入更能量化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你以為每年多讀了幾本書,多去了幾次陌生城市旅遊,多去了幾次健身房,就能自動讓你的人生光亮起來嗎?想得太簡單了。

年輕的時候,要減少消耗性支出,多積累。這裡的積累主要就是指錢的積累。

哪怕你健身你讀書,其實最終也要轉化到“變現”這個問題上來。通過讀書,提升思維認知和文化水平,再獲得更好工作機會時就能勝算多一點。健身把身體搞好了,加班就能多抗幾個小時,創業就能多奔幾年。這些都是很現實的問題。

搞收入積累財富往往才是年輕時很多事情的“終極變量”。不要錯把手段當目的了。

不要想著年輕時就要享受生活,不懂推遲享受的人,以後的日子往往都會過得比較慘。

我最近喜歡觀察身邊的同學朋友,處在三十歲左右這個年紀,你會發現,大家的差異迅速就顯現出來了。這種差別可以大到讓人難以置信。有些人的收入可能是另一些人的十倍甚至百倍;有些人已經自己開公司當老闆相對自由地主宰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在單位裡每天絞盡腦汁跟剛入職場的渾身都是勁兒二十出頭的小鮮肉較量。

這些差別是突然發生的嗎?看起來好像是。兩三年前大家還很像,四五年前大家還是同班同學,怎麼突然一些人就把另一些人遠遠甩在了身後?在大家家庭背景也類似的前提下。

差別並不是突然發生的,它只是量變到質變的外在表現而已。

事實上,三十歲的差別,在20多歲就已經寫好了開端,只是那時的你並沒有意識到而已。同樣,四十歲的不同,在三十幾歲已經決定了。人生就是這樣的,變化都不是一瞬間發生的,都是“水滴石穿”的積累結果。

但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不會刻意為以後做打算。都奉行著“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的生活法則,得過且過,恣意放任自己的慵懶和墮落。想當然地以為到了三十歲,自然就會很有錢了,到了四十歲,一切都會穩定下來財富也會比較多了......

這些想法都幼稚得有點可愛。

生活的真相,往往是,船到前頭不會直,車到山前也沒有路,很多時候橋頭是大彎,山前是懸崖。這這才是生活的樣子。

因此,年輕的時候,多為以後“未雨綢繆”是非常有必要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非常符合生活真相的古訓,最好每天念一遍。

那如何未雨綢繆呢?未來那麼多變量?要重點準備哪一塊呢?

錢。

年輕人,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很多問題,都是錢的問題。這一點不需要槓精來反駁,等你到了三十歲四十歲,自然就會同意。

千萬不要覺得,錢慢慢賺就可以了,有錢沒錢快樂就可以了,沒錢我還有愛情啊,沒錢我還有自由啊!這些想法都太過文藝,離生活太遠。

慢慢地你會發現,年歲漸長以後,父母生病要不要錢?孩子上學要不要錢?想創個業為自己活一把要不要錢?

這就是真正的生活,巧婦難為無米炊,沒錢難倒英雄漢。絕大部分事情,你都需要有強大的財力作為支撐。

不要當父母需要你時,除了眼淚,你一無所有;不要當孩子需要你時,除了慚愧,你一無所有;不要以後回首一生時,除了蹉跎,你一無所有。

你可以沒有文藝的情懷,可以沒有有趣的靈魂,也可以沒有帥氣漂亮的外表,甚至可以沒有愛情,但你不能沒有錢。

不是年輕的時候你窮,到了三十歲四十歲你就自動變富自動有錢了,生活的邏輯絕非如此簡單。

年輕的你,必須時刻都要謹記這句無比真實而有力的話:

年輕人,現在沒錢算什麼,以後沒錢的日子還多著呢!

時刻記住這句話,你就知道當下的每一天,應該如何度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