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審皇帝」落馬兩年半後的首度亮相

撰文 | 孟亞旭

落馬2年半後,姚剛首次露面,出現在河北省邯鄲市中院的法庭現場。

這位“發審皇帝”變化頗大!

“發審皇帝”落馬兩年半後的首度亮相

“發審皇帝”落馬兩年半後的首度亮相

2015年11月,在證監會原主席助理張育軍落馬兩個月後,姚剛落馬。

近2年後(2017年7月20日),姚剛被雙開,當時官方通報中的“為搞政治攀附”還曾被媒體廣泛報道。

被雙開一年後,姚剛終於站在了法庭上。

涉嫌2罪 炒股獲利210萬

邯鄲市檢察院指控,姚剛涉嫌兩罪。

其一,受賄罪。

2006年至2015年,姚剛利用擔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副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為相關單位在併購重組、股份轉讓過程中股票停復牌、避免被行政處罰等事項上提供幫助,通過其親屬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6961萬餘元。

其二,內幕交易罪。

2007年1月至4月,姚剛利用擔任證監會主席助理兼發行監管部主任的職務便利,獲悉相關公司重組上市的內幕信息,使用由其實際控制的他人股票賬戶在關聯股票停牌前買入,復牌後賣出

,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210萬餘元。

無論是受賄罪中為相關單位提供幫助的方式,還是“內幕交易罪”本身,都與姚剛的身份有著密切的關係。

他是證監會元老級的“創始人”。

姚剛,1962年5月出生,山西文水人,經濟學博士,他曾是證監會內最年輕的部級後備幹部,被市場評價為證監會內最懂專業的領導。

公開資料顯示,姚剛在證監會成立不久(1993年起)就進入證監會工作,1999年任國泰君安證券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2年起,姚剛歷任證監會發行監管部主任、證監會主席助理、證監會副主席等,執掌IPO、再融資審核大權13年,被外界稱為“發審皇帝”。

“搞政治攀附”

2015年 A股經歷劇烈波動,前期高槓杆推波助瀾,後期股指暴跌全國救市。姚剛曾作為證監會內最懂專業的領導參與救市工作,當時證監會內負責救市的領導還包括另一位副主席劉新華和9月份被調查的主席助理張育軍。劉新華於姚剛落馬前退休。

救市三人組,退了一個,落馬了兩個。

“救市”總指揮姚剛被查前,證監會內已經有多人落馬——

2014年12月,姚剛老部下李量(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原局長)落馬;2015年8月30日,曾任姚剛秘書的劉書帆因涉嫌內幕交易、偽造公文印章、受賄等犯罪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2015年9月16日,證監會原主席助理張育軍落馬。

在落馬近兩年後,姚剛被雙開,官方稱他“為搞政治攀附,利用職權為他人及企業提供幫助”“破壞資本市場秩序和證券監管部門政治生態”。

“發審皇帝”落馬兩年半後的首度亮相

反腐專家黃葦町曾對媒體表示,中紀委提出的“政治攀附”,就是說姚剛在證監會期間通過利益輸送的形式找“後臺”,企圖在政治上依附一個比他更有權勢的“後臺”。

被指牽涉“令計劃案”

政治攀附了誰?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姚剛、李量主管下的IPO審核,在當時成為了權力尋租的重地。

此前據媒體報道,姚剛及其家屬曾牽涉到北大方正高管腐敗被查案以及令計劃案,二者同屬山西籍龐大的神秘權力組織“西山會”會員。

北大方正CEO李友等人多年來向令計劃家族等輸送不法利益和賄款,又借錢給姚剛的兒子姚亮,用於購買方正證券3000萬股股票;通過他們控制的成都華鼎公司,借錢給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局長李量,用於購買北大醫藥2000萬股股票。姚亮及李量因此獲得鉅額收益。

另據新京報報道,姚剛與令完成有共同的高爾夫球愛好,令完成投資的6個創業板公司,均在姚剛治下通過發行審核。

李量在2016年11月一審,檢方指控:

李量為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申請公開發行股票或上市提供幫助,並於2000年至2013年收受上述公司投資人所送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693.622654萬元。

據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統計,落馬後被雙開用時最長的前三分別是國家安全部原副部長馬建(714天)、福建省原省長蘇樹林(635天)以及姚剛(615天)。

如今,蘇樹林在今年2月被檢方公訴,姚剛剛剛過堂,而馬建,自去年2月被最高檢立案偵查後,仍沒有最新進展。

雖然姚剛案備受關注,但相比十八大後落馬的眾多“老虎”而言,該案進度緩慢。

隨著案情進展,公眾對姚剛所犯的事情愈加明晰,但仍有不少問題待解,比如“相關單位”“相關公司”指的是誰?

資料 | 北京青年報 新京報 新浪財經 第一財經等

校對 | 李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