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程式設計師就算35歲也能很酷

15年一位深圳36歲的IT男被發現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面,當日凌晨1點他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他是清華計算機碩士,生前就職於某通訊公司負責一個項目軟件開發。據其妻子說,他經常加班到凌晨,有時甚至到早上五六點鐘,第二天上午又接著照常上班,她認為其猝死與長時間連續加班有關,“他為了這個項目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都說35歲是人生的一道坎,在「三十而立」和「四十不惑」之間。IT行業也普遍存在一個說法“程序員幹到35歲就不行啦”,而且各種年齡版本的都有,然而事實真的這樣嗎?

@劉鑫:

我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們說程序員只能幹到25 。

我二十五歲的時候,他們說程序員只能幹到27 。

我三十歲的時候,他們說程序員只能幹到 35 。

我現在三十七歲了。我覺得再幹三十年毫無壓力。

據說圖靈獎得主,SQL語言發明人 Jim Gray 七十六歲還在寫程序,上帝無法用時間打敗他,最終讓他消失在茫茫大海。

別怕!程序員就算35歲也能很酷



近日彭博商業週刊也發表了一篇標題為“Over 30? You’re Too Old for Tech Jobs in China”(需翻牆),文中開頭引用了去年十二月份中興深圳總部一位工程師的跳樓事件:歐建新,一名中興公司研發工程師,一週前被公司要求離開其崗位。家裡有妻子和兩個孩子的他為了不失業去公司談,不知道歐建新是否與公司負責人見了面,也不清楚在他到達公司後具體發生了什麼,悲劇結果就是歐建新從中興研發大樓26層墜樓身亡。那一年,他42歲。

四天後,歐建新的妻子在某博客平臺上發表一篇有關她丈夫和他死因的文章。據她的敘述,中興通訊拒絕給出歐建新被解僱的理由,彭博商業週刊的記者曾試圖聯繫該公司,但公司負責人和代表並沒有給予任何回應。

別怕!程序員就算35歲也能很酷



據此,彭博商業週刊認為歐建新之死引發了網友對科技從業者年齡問題的探討。

“科技公司之所以要招聘年輕人是因為公司要求自己的員工接受高強度的工作,比如 996 工作制。”

但是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加劇,這樣的局面將會有所改變。根據世界銀行集團的統計,2017年中國人口中年齡超過40歲的有47%,而在20年前這一數據為30%,到了2030年,預計將上升到55%。所以大齡職工會越來越多,今後再招聘年輕人可能沒那麼好招了。


某上海科技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Helen儘管有著一頭烏黑的頭髮、光滑的皮膚和年輕般的外表,但卻深知與年齡有關的壓力:她今年38歲,老闆告訴她,“不要招聘那些年齡超過35歲的人”,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年齡歧視吧。

Helen說:“多數30歲的人已經結婚,還得照顧家庭,他們無法專注於高強度的工作……如果一個35歲的求職者不是想成為一名經理人,那麼公司甚至都不願意看一眼簡歷。”不過,在說這句話的同時,她也擔心這種傳統觀念或許也會在不遠的將來降臨在她自己的頭上。

在美國,年齡歧視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自2015年以來,谷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直都有與年齡問題相關的員工集體訴訟官司;今年3月份,據ProPublica的一項調查顯示,IBM在過去的五年共裁掉了近2萬名美國大齡員工,同時“大幅度增加1980年以後出生的員工”。就這樣,這兩家公司還說他們沒有違反勞動法。

別怕!程序員就算35歲也能很酷

在中國,對年齡歧視可能更嚴重,中國法律有禁止性別歧視、宗教歧視和殘疾歧視等,但對年齡歧視這方面一直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在很多招聘網站中的數以萬計的招聘信息,都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

比如北京一家技術初創公司的前端開發人員最近發佈的招聘公告表示,該公司願意放寬對教育程度的要求,但年齡卻不能放寬:大學學位並不是絕對必要的,但如果你年齡大於35歲,就不要申請打擾了。

那麼35歲以上的程序員到底該何去何從呢?據調查,大多數大齡程序員出路無非三條:轉管理、創業和繼續敲代碼。

轉管理和創業就不多說了,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今天就說說繼續敲代碼怎麼辦?我們絕不應該像文章開頭那兩個極端案例一樣。我們要做到有智慧的敲代碼:35歲了應該都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照顧,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可以無憂無慮的泡在公司加班,最好的一種方法就是轉自由工作——遠程工作

別怕!程序員就算35歲也能很酷

客棧之前就採訪過一位從技術出身的遠程工作者:布耗子,今年近40歲,有15年的工作經驗,開發經驗就長達10年之久。不僅曾參與設計開發過各類信息管理系統、內容管理系統、軟件開發平臺、金融風險分析系統、APP等,還擁有豐富的團隊組織及管理經驗。

早些年的他創業不順,從北京回到家鄉昆明後有一段思考後續方向的空檔期,他便乘著這段時間在網上找點兼職。後來無意中看到客棧在招兼職項目經理,工作模式正合他意,發了份簡歷申請通過後便正式簽約稱為程序員客棧的一位遠程項目經理。

本來他並不太善言辭,但是工作久了,什麼都幹過:從最底層的初級程序員到高級開發工程師,從一位小職員到自己在北京合夥創辦公司,除了沒做過UI設計外,基本上什麼研發職位都做過。這次也是由於職業生涯空檔期,便來到了客棧作為一名遠程工作者。

雖然作為項目經理,但他的工作可不比開發人員少。因為他是做過多年技術開發的,所以在做項目管理時,有很多需求和功能點他都會提前驗證下可行性。思考問題時他也會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然後再想辦法處理問題,讓程序員和客戶方信服。

對於這種遠程協作,他認為一大風險就是人。每次一個新項目基本上都是不熟悉的人,其能力、性格、時間等因素都是未知的,需要通過面試摸底、初期磨合瞭解以及前期項目計劃中的緩衝期保留等方式儘快消除不確定因素,需要判定某個人會給項目帶來風險後應在早期及時更換人員。他說他創業時就曾僱傭過高薪低能的人,因抱有幻想沒有及時處理而深受其苦。其次,在確定人員可行的情況下,由於不能面對面交流,在項目進度中要給予其他人一定的信任。

別怕!程序員就算35歲也能很酷



程序員是一種特殊群體,和其他手藝人不同,雖然都是匠人,從某些角度看,做一輩子瓷器、畫一輩子畫、編一輩子程貌似沒什麼不同。然而,電腦畢竟是一種特殊的工具,程序員的工具也一直在變,昨天delphi、今天java、明天Go,後天就有可能python。有人願意不斷去接受挑戰,適應變化,而有的人則就覺得會一種語言就可以了。

@李楠

之前有一個把fortran改寫為C的項目,團隊十幾個人吭哧吭哧幹了兩週,看著進度不樂觀,壓力越來越大,開始加班。而這期間總有一個老頭每天來幾個小時,坐在電腦面前敲一敲代碼,然後下午六點,準時提包走人。而我們還在那裡加班,休息之餘,也議論過這個老頭,據說是一個高人,但是沒人看出高在哪裡,代碼路過的時候瞟了一眼,完全看不懂。於是接著加班。

結果有一天,本來風雨無阻的老頭沒再來。當初年少無知的我們私下裡嘀咕,不是掛了吧?結果 Leader 果然把我們叫到一起,說要宣佈一個重要消息:這個老頭寫了一個轉換器,可以自動把 fortran 的代碼給轉成 C 了,轉換後的代碼稍微調整後就可以過編譯。大家全部都轉測試吧……

遠程工作也一樣,雖然年齡大了不能長時間在公司加班,但也需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保持智慧,做一名資深“掃地僧”。

往期閱讀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