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又一家公司上市,女首富要換人了?

湖北又一家公司上市,女首富要換人了?

與盛天網絡女掌門賴春臨的草根創業不同,明德生物(公司全稱:武漢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位女掌門陳莉莉與王穎均為學霸出身的科研創業者。

7月10日,明德生物(股票代碼002932)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敲響上市鐘聲,首日股票由發行價20.45元/股飆漲至29.45元/股。7月11日,明德生物再度漲停,公司創始人陳莉莉、王穎身價為10.3億元。只需再來一個漲停,她們的總財富將超過賴春臨。

10年前,明德生物在武漢光谷成立,始終致力於POCT快速診斷試劑與快速檢測儀器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POCT即“即時檢驗”,也稱“床旁檢驗”,指採樣現場進行的、利用便捷式分析儀器及配套試劑快速得到檢測結果的一種檢測方式,它具有使用便捷、應用範圍廣泛的特點,是體外診斷行業的一大細分領域。

經過10年艱苦創業,明德生物如何一步步贏得今日的成就?成功上市之後,又將如何開拓新市場呢?

湊40萬元創業

時間回到2006年,陳莉莉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前往德國海德堡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一年,她參加了國家教育部和科技部舉辦的“第一屆‘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業創新大賽”。

陳莉莉脫穎而出,憑藉自主研發的“海特TM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快速檢測試劑盒”項目,榮獲大賽二等獎。大賽期間,她得知東湖高新區的武漢留學生創業園對海歸人才創業的扶持政策後,決定回國創業。

“當年臺上參加比賽的她,推薦的項目學術味很重,也屬於專業領域的創業。”一位參加過那次活動的人士向支點財經回憶稱,“她得知武漢光谷在生物產業領域有扶持政策後,便想設立一個研發團隊。”

2008年,明德生物正式創立,陳莉莉與武漢留學生創業園簽訂孵化協議。

創業伊始,公司只有6人,幾個股東湊了40萬元作為項目啟動經費。陳莉莉有些感慨地說,“現在的創業環境實在太好了,而我們當時是以小米加步槍的節奏在創業,沒有任何的創業輔導,全憑團隊摸索過河。”

在德國完成醫學博士學位後,2010年,陳莉莉又去美國波士頓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她的創業搭檔王穎也是位“學術達人”,曾經同在同濟醫院工作,又一同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從事心血管疾病等醫學方向的研究。

這兩位學者出身的創業者,當時並沒有完全把精力投入到公司的日常運營中。在2011年之前,陳莉莉主要從事學術研究,她坦言,“從學者到創業者還需跨過多個坎。”

“其實,她的演講煽情能力不弱於馬雲。”一位參加過明德生物年會的人士向支點財經回憶,在公司成立3週年的年會上,陳莉莉一上臺就喊道,“明德的將士們,歡迎你們披荊斬棘回家”,舞臺背景中一張PPT播放著她從員工朋友圈截圖而來的各種加班圖片。

全職歸來

公司發展停滯不前,這讓部分團隊成員打起退堂鼓。

在美國從事研究的陳莉莉需要做出抉擇,“一個人只能夠專心做好一件事,要麼專心致志地繼續做學術研究,要麼全身心投入到創業中來。”

2011年底,陳莉莉毅然選擇回國。“只有花費更多的精力,才可能將企業做大做強,我必須做出選擇。”

從美國回來前,陳莉莉已經充分認識到中國的體外診斷試劑領域屬於朝陽行業,這讓她更加堅定了信心。

“所有事都必須親力親為,因為我是做學術出身,所以在企業管理方面我沒有太多的經驗。在參加東科創星首期特訓班之後,最大的收穫是充分認識到了人的作用。”陳莉莉說。

同屆的東科創星特訓班上成員向支點財經回憶,“陳莉莉有一雙深邃的雙眼,她總是默不作聲地認真聽課,有時深夜仍在堅持不懈地學習。”

2015年10月,陳莉莉出席一次新三板做市活動,並在總結經驗時說,對初創期的創業者來說,最核心最重點的是,不論創始人還是創業團隊,都要聚焦業務。“只有你的業務快速發展了,才可能有成就更大規劃的機會。其實,業務發展好了,可以帶著管理走,再帶著你的企業文化一起向前走。當企業發展到第二階段,有了堅實的業績基礎,融資也就不難。”

有一次,朋友向陳莉莉建議研發市場上需求量大的一款產品,她明確否決, “並不是哪裡有市場就往哪裡研發,我們要堅守自己的主業。”

隨著第一款定量檢測試劑上市銷售的全面啟動,公司組建並擴大銷售團隊,陸續引進研發人才,不斷細分團隊結構和制定戰略規劃。團隊從最初的6人擴充到120多人,公司營收也從2011年的120萬元增長到2013年的2600萬元,接下來四年,業績分別達5780萬元、9534萬元、14098萬元、16512萬元。

為何明德生物的業績逐年翻倍增長呢?明德生物財務負責人周芸給出答案:一是POCT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二是分級診療制度推進;三是優秀的研發能力和快速的研發成果轉化能力;四是完善的經銷商網絡與技術服務能力;五是持續加大終端醫療機構的開發力度。

上市一波三折

明德生物步入了快車道,2014年初登陸新三板,成為湖北最早一批新三板掛牌企業。

掛牌之後,公司進行過3次融資,還於2015年9月至次年3月底,一度採取了做市轉讓。但是,這次做市轉讓導致股東數猛增至165人,為日後的IPO帶來了不少麻煩。

2017年,明德生物為IPO做準備,足足花了大半年時間,清理“三類股東”。

今年1月17日上會,明德生物遭遇“驚魂一日”。當天7只新股過會,三家被否決,一家被暫緩的就是明德生物。雖然證監會並未說明原因,但業界人士分析仍是“三類股東”尚未徹底清理乾淨。

等到“五一”勞動節後上班第一天,證監會發審委迎來湖北專場,長飛光纖、天風證券、明德生物三家過會。大家再度為明德生物捏了一把汗。幸運的是,明德生物過會成功。

雖然明德生物拿到了創業板的通行證,成為繼萬孚生物、基蛋生物之後,第三家以POCT為主營業務的A股診斷試劑公司,但是市場對於公司國內同業競爭仍心存疑慮。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孚生物2014年至2016年的淨利潤分別為9836.40萬元、12535.15萬元和14550.66萬元,分別約是明德生物的5倍、4倍和2倍。基蛋生物2014年至2016年的淨利潤分別為7456.21萬元、10478.80萬元和13832.18萬元,分別約是明德生物的4倍、3倍和4倍。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明德生物主營產品較為單一,主打兩類產品,一類為心腦血管疾病診斷POCT試劑,另一類為感染性疾病診斷POCT試劑。不過,陳莉莉並沒有對主營業務單一做出正面回應。但是,當有人問明德生物的技術和研發優勢體現在哪裡,陳莉莉直言有三:一是優異的技術研發成果;二是領先的儀器檢測平臺;三是高效的項目開發模式。

明德生物上市保薦機構代表國金證券投資銀行部業務董事徐學文透露,公司的現有產品確實存在著降價的壓力,未來毛利率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為了應對這個壓力,公司未來二三年可能會陸續會上市一些新產品。

如何打開新市場

國內POCT市場足夠大,但是,明德生物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據瞭解,強生、羅氏、雅培等大型跨國體外診斷公司佔據了國內POCT市場主導地位,憑藉其在研發、品牌、銷售網絡以及質量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幾乎壟斷了高端市場。同時,國內POCT行業的領軍企業大多分佈在江浙及廣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後起之秀明德生物,如何打開新的市場呢?

周芸介紹,從國內POCT整體市場規模估算,公司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在2%-3%左右,由於POCT產品種類較多,整體市場規模較大,明德生物主打產品如感染性疾病系列、心腦血管疾病系列在細分領域市場佔有率相對較高。

這為明德生物差異化發展贏得了生存空間。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醫藥健康藍皮書》顯示,2014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達到306億元,預計2019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8.7%,遠高於全球體外診斷市場的年均增速。

上市後,陳莉莉將重點放在開拓新的細分市場領域。她表示,此次上市補充流動資金主要用於公司未來幾年新產品的研發、註冊、推廣及公司業務快速增長對流動資金的需求。

同時,陳莉莉並未固守現有市場領域,“未來將在診斷領域的核心版塊上體現出自己的優勢,既能夠切合基層醫療的需求,也能夠切合大中型醫院的需求,讓POCT遍及中國大地,使快速診斷成為可能。”

7月10日,陳莉莉在上市致辭中表示:“明德生物成功登陸國內資本市場,這是公司的一個新起點,也是公司提升發展的一個新徵程。全力將明德生物打造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個優質上市公司。”

明德生物的曲折上市之路沒有白走。經歷挫折與彎路後,陳莉莉深信公司發展依舊要做好三件事:搭班子、定戰略、帶團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