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判斷一個創業項目靠譜的標準是什麼?

創業項目在經濟市場上數不勝數,有人在挖掘新項目,也有人為某個項目是否靠譜而犯愁。那麼如何來判定一個新創業項目靠譜呢?

經濟市場變化莫測,對於公司而言,新產品在市場上處於劣勢,銷量急劇下跌時,就會挖掘新項目、研發新產品、拓展新渠道運營。但挖掘的新項目是否靠譜,這是前期規劃時就需考慮的問題,因為新項目的研發也需要一定的成本經費,一旦到中後期銷售遇到瓶頸,就前功盡棄了。公司研發新項目判定其是否可靠,在於前期工作是否做足,如產品是否符合大多數用戶的需求?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優勢?

新項目的定位和研發是建立在用戶需求的基礎之上,而後在產品結構、產品屬性層面進行包裝,體現出產品的特殊性。新項目的用戶定位與產品營銷推廣的形式息息相關,因此產品上線之前需要打造完美的營銷推廣計劃,讓新產品在市場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現。

互聯網創業——判斷一個創業項目靠譜的標準是什麼?

另外公司品牌影響力是企業新項目的可行性的“助推器”,新的業務必然要追求新的營業額增長,做好渠道品牌運營,是一個新項目成型的關鍵所在。

而一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眾多投資機構一般都會優先判斷它的市場空間和發展空間,其次再看項目本身是否為剛需高頻產品,最後從市場競爭來考察項目的優勢大小,來判斷整個項目是否具有投資的價值。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如何判斷它是否值得我們為其投入寶貴的資源呢?

項目的市場大意味著覆蓋面廣,具有剛需意味著用戶的購買力強,而這兩個方面決定了單位時間內用戶購買的次數比同行產品或者服務要高,即為高頻投資項目。

當然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完全符合投資的邏輯,也是大多數投資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可投的標準。當然市場上也有很多項目不符合上述高頻投資項目的標準,但在市場上依舊深受投資人青睞。

如東阿阿膠就是個很好的案例,10年前的阿膠幾乎沒有市場,品牌推廣和網絡營銷也不成熟,導致很多用戶對其一無所知,就更談不上剛需和高頻了。而東阿阿膠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值得投資項目,10年間漲價54倍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其增長價值和發展空間是毋庸置疑的。

互聯網創業——判斷一個創業項目靠譜的標準是什麼?

那麼為何會出現非高頻剛需且不符合投資邏輯的項目,也能成為可靠的投資項目呢?難道投資機構的邏輯都是糊弄投資人的?

其實問題出在這裡,聽小編給你娓娓道來,當下市場上的投資者有資深的投資者,當然也存在普通的創業投資者。而投資機構判斷項目投資的標準,往往是針對資深投資者而言的,並不適合普通的創業者。為何這麼說呢?投資機構一般都有很高的投資容錯率,如果投資10個項目,而成功了1個,可能也算是成功的。對於普通創業者而言,根本就沒機會嘗試9個失敗項目。

而投資機構的剛需高頻的項目,對應到公司人事招聘層面,你會發現大型企業公司會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上面寫“重點畢業,成績優異”等條件,而符合這些條件的應聘者,才有可能是公司所需要的優秀人才。但這些「外周條件」與應聘者是否能勝任這項工作,並不存在「本質」上的關聯。重點畢業的就一定更加優秀嗎?其實不然,所以剛需產品的商業價值不一定高,是有前提約束條件的。

另外投資機構每天接觸的投資項目數不勝數,為了能提高篩選的效率,就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其是否可投,所以“大市場、剛需、高頻”的投資標準就應用而生。項目產品的剛需,嚴格意義上講是已經在市場上普及了,因此不能絕對界定某產品沒有剛需。

互聯網創業——判斷一個創業項目靠譜的標準是什麼?

其實,如果你多維度觀察和分析下,會發現大多數值得投資的商業項目有一個共性,就是項目本身的出現是趨勢使然,對於商業項目而言,所謂的“趨勢”並非是行業趨勢(如共享單車)和技術趨勢(如微信小程序),而是顧客的需求趨勢。具體可以界定為在某個階段用戶需求被滿足後放大,以一種更高效的迭代形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的趨勢。如網絡媒體之所以能替代紙質媒體,是因為網絡媒體能更高效的方式滿足大多數用戶群體的需求。

用戶的需求趨勢建立在用戶以更低的成本而獲取更高的價值,恰好某靠譜的項目本身能滿足用戶的這種消費需求。而這種消費需求往往是更深層的需求,要理解市場就要明白消費群體為何要用你的產品。然後才會懂得如何設計包裝自己的產品,從而打造出差異化競爭優勢。比如以前賣布娃娃的,大部分商家對“需求”的理解,都只停留在“更好的布料,更優秀的設計,更可愛的表情”等等...而芭比娃娃公司就不這樣想,因為他們發現:小女孩對布娃娃真正的需求,並不是布娃娃本身,而是想通過布娃娃來認識自己——看到自己長大後會是什麼樣。所以芭比娃娃就率先推出了以成人為主角的布娃娃,顛覆了市場。

項目本身的順應趨勢與市場、用戶需求息息相關,投資創業者理解了市場、瞭解了需求,再去提高效率,切忌本末倒置。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頭條號【互聯網全視角】作者冥繭發佈, 版權歸互聯網全視角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會舉報投訴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