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撈飯能治病!聽說豬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有約君說

幾十年前,廚房裡做菜常用到豬油。在生活物資匱乏的年代,一碗晶瑩剔透、芳香四溢的豬油撈飯,就是不少人美好的童年回憶。

猪油捞饭能治病!听说猪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後來,豬油的健康危害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廚房裡的地位逐漸被各種植物油取代,但是那種特殊的香味卻不可取代,連帶含豬油的菜式都蒙上了一層懷舊情懷。

如果現在有人告訴你,豬油已經被科學家“平反”,豬油撈飯甚至可以治病,你會不會覺得很意外?

豬油營養價值力壓群雄

成為最有營養食物第八位

一切要先從給豬油“平反”說起……

根據外媒BBC的報道,有研究人員在對過千種食材分析後,把100種最能滿足日常營養均衡需求的排了個序,其中不乏一些讓人掉眼鏡的結果。其中一條就是,豬油力壓990多種食材,進入前十,排名第八!

猪油捞饭能治病!听说猪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來看看排在豬油之後的“手下敗將”都有些什麼?

西蘭花、花菜、白菜等十字花科類蔬菜,

鯉魚、鱸魚等淡水魚,

鱈魚、三文魚、吞拿魚等海魚,

牛油果、奇異果等水果,

……

妥妥的都是公認的健康食品!

來看看BBC給豬油的評語:

富含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與羊肉脂肪和牛油相比,含有更多不飽和脂肪酸,更加健康。

猪油捞饭能治病!听说猪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還有人立馬羅列出豬油的N大好處:

可以增進食慾;富含維生素D;不僅含有飽和脂肪酸,還有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症狀……

這麼說,被詬病了多年的豬油翻身了嗎?

來來來,今晚我要伴著豬油渣炒菜心、紅燒東坡肉,吃下三大碗豬油撈飯!

猪油捞饭能治病!听说猪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醫生會讓病人吃豬油撈飯,

不過……

“其實,不能說是豬油得到了‘平反’。”廣州市紅十字會營養科主任譚榮韶表示,人們說某種食物好或不好,往往是就其中的個別營養成分來說的,都是“只見其一,不及其餘”。“在營養學裡面,從來沒有說哪一種食物是好的、哪一種是不好的,任何食物對我們都有用。”譚榮韶說。

就拿豬油來說,確實含有不少營養物質,他日常給病人開營養餐單,也會讓病人用豬油炒菜、撈飯,不過,針對的是食慾不好、營養不良的病人,“他們需要的是補充能量,而豬油含高能量、香氣誘人刺激食慾的特點,就正好可以滿足他們需要,讓他們吃得下飯,吃得進總比吃不進要好。”但是,如果其他什麼都不吃,單吃豬油撈飯,就會造成某些營養過量,某些營養不足,是會生出病來的。

如果把豬油和含有較大量反式脂肪酸的黃油相比,豬油顯然更符合健康定義,輕易把黃油比下去。BBC的報道中也指,

豬油與羊油、牛油相比,更加健康。

但是如果和植物油相比,豬油含有的飽和脂肪酸比例就更大。吃同樣分量的豬油和植物油,吃豬油會比吃植物油攝入更多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飽和脂肪酸比飽和脂肪酸更健康,但是不飽和脂肪酸吃多了,一樣會成為脂肪,在體內堆積哦!

猪油捞饭能治病!听说猪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沒有不好的食物,

只有不好的搭配

“所以說,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搭配。”譚榮韶提醒,平衡的飲食模式比單一某種食物是否健康要重要得多,“畢竟我們不可能只靠一種食物生存。難道現在說豬油好,就天天喝豬油嗎?”

其中,“量”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因素。還是以豬油為例,豬肉本身裡面就含有豬油,如果本身吃肉已經夠量了,額外又增加了吃豬油,肯定就是超標了。但是,如果是本身其他動物性食品(魚禽畜蛋奶)攝入得較少的,每天吃一兩塊東坡肉,也是沒有問題的。

BBC的報道在列出100種最有營養食物的同時也指出:如果有一種食物能恰到好處滿足我們每日營養需求、而又不至於超標,無疑就是“理想食物”。可是,“理想食物”並不存在。但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關鍵就是均衡地攝入多種富含營養的食物,使每一種營養素都不會超標。列表中排名越前的食物,表示越可能滿足而不超過日常營養需求,前提是和其他食物組合搭配食用。(來自有約君粗淺的翻譯)

用油吃肉 這樣最健康

“營養學不是說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是什麼要相對多吃,什麼要相對少吃,吃什麼都要適量,不要過量。”譚榮韶表示。

要注意的是,近30年來,我國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量逐年增多,總體來看“超標”的風險大於不足的風險。

那麼,怎麼吃油和肉才算適量呢?

搭配多種植物油

儘量少用動物油

每天食油不超過30克

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每天攝入的烹調油(即做菜時額外加入的油)應該限制在25克~30克。飲食離不開油,烹調油除了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還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並且有助於食物中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是過多脂肪攝入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生的風險。

因此,大家(尤其是家中掌勺的大廚)要學會“少用油”和“巧用油”,即控制烹調油的食用總量不超過30克/天,並且搭配多種植物油,儘量少食用動物油和人造黃油或起酥油。

“少用油”小竅門

●使用帶刻度的油壺來控制炒菜用油;

●選擇合理的烹飪方法,如蒸、煮、燉、拌等,使用煎炸代替油炸;

●少吃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餅乾、蛋糕、糕點、加工肉製品以及薯條/薯片等。

怎麼“巧用油”?

動物油的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植物油則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不同植物油又各具特點,如橄欖油、茶油、菜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則富含亞油酸,胡麻油(亞麻籽油)中富含a-亞麻酸。

因此應當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減少動物油的用量。

除了額外添加的油,各種豬牛羊、雞鴨鵝等動物性食物,也是日常飲食中脂肪的主要來源。控制脂肪攝入,也少不了它們這份。

猪油捞饭能治病!听说猪油的“不健康”身份要“平反”了?

吃肉指南

魚類首選,禽類優於畜類

平均每天吃肉不超過三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成人每週吃魚280~525克、畜禽肉280克~525克、蛋類280克~350克,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克~200克。除去蛋類,

魚、畜禽肉每天應該吃80克~150克。優先選擇魚和禽。吃雞蛋不棄蛋黃。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肉製品。

適量攝入原則

魚、禽、蛋和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等營養素,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體營養需要的重要來源。但是此類食物的脂肪含量普遍較高,有些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其攝入量不宜過多,應當適量攝入。

魚類

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且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有些魚類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作用,可首選。

禽類

脂肪含量也相對較低,其脂肪酸組成優於畜類脂肪,應先於畜肉選擇。

畜類

肥的畜肉(肥豬肉、肥牛等)脂肪含量較多,能量密度高,攝入過多往往是肥胖、心血管疾病和某些腫瘤發生的危險因素,但瘦肉脂肪含量較低,礦物質含量豐富,利用率高,因此應當選吃瘦肉,少吃肥肉。

動物內臟

如肝、腎等。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鐵、硒和鋅等,適量攝入可彌補日常膳食的不足,可定期攝入,建議每月可食用動物內臟食物2~3次,每次25克左右。

煙燻和醃製肉

由於在熏製和醃製過程中,易遭受多環芳烴類和甲醛等多種有害物質的汙染,過多攝入可增加某些腫瘤的發生風險,應當少吃。

所以說,

豬油還是那坨豬油,沒有變好,也沒有變壞。

獨沽一味,營養失衡;健康飲食,在於多樣。

世界萬食萬物,也大抵如此。

你知道是哪樣食物登上了“最有營養的100種食物”榜單首位嗎?留言寫下你猜的答案,前五位答中的粉絲,將獲得有約君送出的精美禮物一份!(我們包郵哦~)

醫學指導/廣州市紅十字會營養科主任譚榮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胡穎儀、孫冰倩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