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統工程」引爆產業動能,航天科工駛入自主可控「深水區」

以“系統工程”引爆產業動能,航天科工駛入自主可控“深水區”

近年來,伴隨信息產業國際競爭加劇,“自主可控”作為落實國家軍民融合和網絡強國戰略、提升國家網絡安全能力的關鍵舉措,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也正因此,關於如何發展自主可控信息技術產業並構築完整、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探討,長期以來備受關注。對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通過實踐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即以航天“系統工程”思想發展自主可控事業。

“系統工程”是系統,還是工程?

近代科學分析方法主張,要深入研究客觀世界,就必須把事物分解開,一部分、一部分地去認識它。這與古代樸素辯證唯物主義相比,顯然有著很大的進步性,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比如將事物分析得越來越細,便很容易割裂事物間的聯繫。因此,僅停留在分析方法上還遠遠不夠,還應該把客觀世界看作一個統一的、在相互關聯中變化的“系統”來加以研究。1981年,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在《略談系統工程》中強調。

事實上,對“系統科學”有所瞭解的人,一定對“系統工程”並不陌生。“系統工程”作為直接聯繫改造客觀世界的工程技術,是“系統科學”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分析研究系統組成要素、組織結構、信息流、控制機制,運用各種組織管理技術協調整體與局部之間關係,以及實現系統最優目標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要以為這是多麼神秘的概念,實際上它在中國航天工程領域早有成熟運用,並發展出一整套完善的方法論體系。但即便這樣,似乎還不足以解釋為什麼“系統工程”思想可以指導自主可控領域的實踐。要回答這一問題,就要從自主可控產業的系統屬性說起。

點燃思想引擎,啃下自主可控“硬骨頭”

不可否認,自主可控產業就是一個巨型系統,而實現完全自主可控則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道理很簡單,自主可控不僅涉及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研發,同時還涉及系統集成、系統測試驗證、應用適配、環境支撐等核心專業能力,體系龐雜且風險識別難度高,非常需要“系統工程”思想這樣更加先進的管理哲學。

以“系統工程”引爆產業動能,航天科工駛入自主可控“深水區”

航天科工歷來是“系統工程”思想的先驅踐行者,如今這簇“系統工程”的思想聖火,又被成功運用到自主可控領域,並重新煥發了新的內涵與活力。

航天科工運用“系統工程”思想建設自主可控信息系統,關鍵在於系統搭建過程中國產化軟硬件的適配與優化工作。目前,我國國產化軟硬件在性能方面仍與國外同類產品存在一定差距,即使單個軟硬件產品性能再好,也不能保證由其搭建的信息系統能夠流暢運行。如何使國產化軟硬件搭建的自主可控信息系統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實現運行速度大幅提升,亟需以“系統工程”思想進行論證佈局。這就好比一名優秀的將軍訓練磨合一支新組建的軍團一樣,將不同品牌、不同廠商的國產化軟硬件持續進行適配優化,使這些國產軟硬件組合而成的信息系統能夠良好、穩定運行,實現“1+1>2”的效果。

以聯盟促產能,駛入自主可控“深水區”

自主可控,不是實現關鍵軟硬件領域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就夠了,它還對自主可控產業生態、自主可控產品和技術的市場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國產化關鍵軟硬件發展緩慢,我國用戶對國外Wintel(Intel+Windows)生態高度依賴,不僅阻礙了國產化信息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也不利於自主可控產業生態的成型。

所幸的是,航天科工集團在以“系統工程“思想助推自主可控市場化及生態化方面已做了充足探索,並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航天科工採用“大分工、大協作”的商業模式,以“系統工程”思想為指導,建立起集系統集成、適配、優化、產品生產、應用軟件研製等於一體的產業聯盟,逐步形成了以航天科工二院706所為總體牽頭單位開展自主可控系統性應用頂層設計、國內優勢力量廣泛參與的基本格局。目前,航天科工充分發揮產業聯盟的智慧與力量,率先完成了覆蓋全集團的2萬餘臺國產化終端部署工作,打造了自主可控信息系統的國家級“樣板間”,是迄今為止國內自主可控信息系統領域最大規模的應用案例。

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發展自主可控的短期目標是什麼,長期目標都一定是促使產品從“可用”到“好用”發展,促使產業鏈從上下游健康互動向成熟的產業生態進化,這既是我國自主可控發展的“深水區”,也是真正實現信息技術產業無堅不摧的安全保障,同時更是一項需要“系統工程“思想指導的複雜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