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球》:狂野深沉的战斗风格

《最后一球》:狂野深沉的战斗风格

对于我来说,看球历史上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场球,是齐达内的惊天一撞。2006年德国世界杯,提前一年退役的齐达内,人生中作为球员最后一场正式比赛,被自己的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安排为决赛。加时赛上意大利马特拉齐的脏口,触怒了齐达内,他的光头奋力装上了对方的胸膛,后者应声而倒,齐达内被红牌罚下场,他经过大力神杯的镜头至今历历在目。这是明面上的过程,那一年意甲联赛多家豪门的老板和球员纷纷陷入电话门事件,世界杯冠军对于他们来说,是救赎也是博弈,这个点球罚出来的冠军,在阴谋论者看来有着同样有着很大的问题,也许是为掩盖更大的火灾现场。假如齐达内率领法国夺得冠军,那么意大利甚至欧洲足坛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危局,可想而知。

《最后一球》:狂野深沉的战斗风格

足球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运动,无数人为之痴迷,大到世界杯小到各国联赛,才华横溢的球星进行着搏击,然而足球从来就不会是纯粹的、简单的运动而已,商业化最为发达的全球性运动,一定是有着太多观众难以猜测的安排。本届世界杯正在俄罗斯举行,中国足球队没有参加,中国足球(比赛用球)和中国球迷(观看或者小赌一把)都参加了,然而第一轮很多传统强队就把球迷带到沟里去了。足球是圆的,具体到某一场比赛或者漫长的赛季,难以猜测。如果再让我想印象中最为特别的有关中国足球比赛,那么一定是1999年的足协杯决赛,在联赛中一球未进的乌拉圭前国脚罗梅罗,却在他在泰山队最后一场比赛中,也就是与大连万达的第二回合比赛,独中三元,假如补时阶段的第三球不进就会错失冠军,泰山队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双冠王。这场比赛,与《最后一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一球》:狂野深沉的战斗风格

作为世界杯献礼片,既有战斗民族的强硬热血气质,又兼顾人际温情,尤里父子从间隙到和解,尤里的职业生涯从低谷到重回巅峰,赛场有输有赢,人生的赛场亦如此,重要的不是眼前,是以坦然之心面对艰难困境,持之以恒方得始终。《最后一球》是干净的,也是曲折的,光明的最后逆袭,有着太多的人生感慨。主角再有光环(即便丹尼拉·科兹洛夫斯基是编剧、导演和男一号饰演者),也难以与C罗、梅西这种级别的巨星相比,他的跌宕起伏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普通人范畴,辉煌、失落、抗争、复兴,这就是大家的小小人生。辉煌有大有小、失落有深有浅、抗争有奋进有愤怒、复兴有超越有尚可。

《最后一球》:狂野深沉的战斗风格

齐达内的最后一场球,尤里的俄罗斯杯决赛,球队遭遇的每场比赛都是队员、球迷及观众的狂欢,无谓胜负燃炸无敌。这部俄罗斯的电影,剧情不失细腻曲折,且多了战斗民族的狂野深沉。作为一部足球题材的运动电影,足球场上血脉偾张的激情,超燃high爆的节奏,在影片中同样出色,宛如在看一场真实的世界杯比赛。落魄英雄与菜鸟球员,诠释了人生低谷时如何不屈与执着,追求自己的信念和荣誉。铁汉也有柔情,即便细分不多也是倾城之恋。父爱如山,更是微妙的情感,让你在观看足球比赛时也会不禁潸然泪下,这是一部足球版的《摔跤吧!爸爸》作为世界杯“献礼片”,《最后一球》值得所有伪球迷来一发。《最后一球》,即将于6月29日在中国公映,中国观众当然也不能落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