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漫遊費7月1日取消!不轉型德國都會被淘汰,更何況三大運營商

流量漫遊費7月1日取消!不轉型德國都會被淘汰,更何況三大運營商

“我是勒夫,我現在真的想哭。”昨夜,衛冕冠軍的出局不知謀殺多少球迷眼淚!鋼鐵戰車轟然倒下出乎很多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在產業領域更是如此。自7月1日起,國內新老用戶省內流量將自動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臺),曾助運營商坐收好處的流量漫遊費轉眼就將被“小組淘汰”。

領到如此福利,不少網友紛紛決定在炎炎夏日為三大運營商送上一首“涼涼”。在電信管道資源嚴重萎縮的背景下,流量資費全面下調大勢所趨,三位昔日王者“躺著賺錢”的日子眼看就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只要能激活手上海量數據,運營商立刻就能在物聯網時代化身數據王者,再利用自身基礎能力進行賦能、實現增值。

管道資源萎縮 運營商慘變“流量販子”

本以為用戶會對此次“讓利”心存感激,誰知卻受到一萬點無情暴擊,不少網友認為,流量漫遊本來就是運營商的定價把戲,早該撤了!

話雖如此,可近來鮮有業務增長點的三大運營商真的只能靠這個了。2017年,中國電信產業業務總量猛增76.4%,但運營商用戶淨增和收入總量卻分別只有8%和6.4%的“尷尬”微增。

眼看互聯網企業利用流量紅利賺得盆滿缽滿,辛辛苦苦提供基礎資源的運營商卻窮得只剩“管道”,為什麼?

“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時代下,建設完善基站網絡,提供穩定電信資源是運營商的核心競爭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但隨4G普及,超200萬基站組成的LTE骨幹網架設完成,基礎設施帶來的增值早就透支。”

在電信服務已成基礎服務時,運營商們“增值賦能”的努力卻頗為遲緩,這就讓互聯網企業搶走了提供個性化服務的關鍵窗口,直接導致整個產業主導權易主。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移動電話達14億戶以上,普及率達103.7部/百人,用戶數已觸天花板,缺乏增值服務的三大運營商,只能為搶客大打流量價格戰。

無奈的企業選擇背後卻反映出產業的大邏輯。在萬物互聯時代,手握基礎設施的玩家僅靠資源變現是一定走不遠的。

萬物互聯數據為王 基礎設施應賦能生態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不是基礎設施企業不能賺錢,只是這三位“吃相”難看,為啥就不能換個打開方式?

在萬物互聯時代,海量終端交互。流量不值錢,但知道人們用流量做了啥,卻有極高價值。截止去年底,中國移動用戶數超8億戶,其他兩家也均超2億戶,擁有巨量數據的運營商可說手握“王炸”。

“任何終端在網絡上發生的交互信息運營商都有,將它們與客戶實名制信息結合,還能讓數據大幅增值。”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運營商的數據不僅海量,而且準確性高、地域覆蓋全、時間連續性好,完全可充分挖掘,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甚至當下火熱的新零售賦能。

這些事另一個基礎設施建設者早在做了。物聯網時代,各類終端要進行精準交互,高精準動態位置信息必不可少,“時空數據資產”不斷增值。

為助力合作伙伴充分挖掘這一價值,全球領先的精準位置服務公司千尋位置在為客戶提供北斗高精準定位公共服務基礎上,為未來城市、自動駕駛、智能手機等場景制定了定製化解決方案。

目前已有超1億部手機接入千尋位置FindNow加速定位服務;有43家車廠和解決方案商正用北斗高精度定位解決方案進行研發,佔自動駕駛行業超50%份額。而在鐵路、公路等領域也有數萬設備早用上了千尋位置的高精度定位服務。

通過為數據加上“精準時空座標”,千尋位置幫助合作伙伴對生產環節中的各類信息進行了有效儲存、管理和挖掘,為今後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進行研發改進和生產效率提升留下了寶貴的“時空數據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