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自今年四月中旬註冊加入微博,我算是開始了作為一個自媒體人的經歷。從註冊自媒體平臺到學會發文,因一無所知,可以用“瞎折騰”來形容。因而在吸取了因文中有推廣信息被扣信用分、單篇文章有違規內容被禁發等之類的教訓,並經過n次個位數最多十位數甚至是“0”的發文瀏覽量和推薦量的磨礪後,我從一個“新手”漸也“折騰”成有點“老油條”的樣了,尤其是對曾讓我困惑莫名的“漲粉”問題,竟也象是突然開了竅,不再為自己“粉絲”的有無而糾結了。

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每次發文,對我來說,都像是“擠奶”一樣,是硬“擠”出來的,因我不是靠玩自媒體混飯吃,也沒有人給我施壓,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在跟自己較勁,所以有時哪怕是熬夜,也硬要爭取每天“擠”出一篇東西來。至於這樣“擠”出的“快餐文”質量如何,自己心裡也沒底,因有時為了趕“任務”,通常是剛寫完再匆匆瀏覽一遍就發文了,然後才開始關注閱讀量。

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說實話,原來看到頭條上那些什麼星、什麼團、什麼“大V”之類只是隨便露露臉、亮亮相,並丟下幾句家常一樣的話,或抄幾句“雞湯”、“牛奶”之類的短語、短文,也能有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閱讀量及幾千上萬的評論時,我就曾對自己辛苦熬夜“擠”出的東西自我感覺良好,並抱有無限信心;然而事實很殘酷,文章出來後一看,閱讀量基本是個位十位數的存在,有些甚至是“0”,老實說剛開始看到這些寒磣的數字,我曾經很認真的想:是堅持?還是放棄?

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但最終還是“自己跟自己較勁”的思想佔了上風,而且這種思想越來越明晰;思想的轉變,心態也開始跟著改變,我變得心平氣和起來,連帶寫文章,雖仍有點硬“擠”的味道,卻變得有點認真、謹慎起來了。

至於對別人動輒十萬幾十萬上百萬閱讀量的現象,也開始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公平。我想,名氣大、人氣高,自然會粉絲多,粉絲多自然會閱讀量多,這沒什麼可奇怪的。我們有時往往只看到別人的成功,看到別人的名氣大、人氣高,卻沒看到別人為達到這一步,在無人知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代價和時間,那麼當別人終於成功,終於成就了自己的名氣、人氣,並通過這人氣、名氣輕鬆摘取成果時,也是應該的,沒什麼不公平可言。

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當然,跟名人、名星,比名氣、人氣,是沒法比了,但有一點也還是可比一比的,那就是才氣。才氣人人有,人性是相通的,沒人會說自己不行,尤其是男人。如果要較勁,那就在“才氣”上較吧,因“才氣”不是“粉絲”,不會因你是名人、名星而偏心,它只偏愛勤奮和努力,還有天賦。

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不過“才氣”不是靠“粉絲”的多寡,閱讀量的多少來測定的。有“才氣”未必就有“粉絲”、有閱讀量,“才氣”多也未必就“粉絲”多、閱讀量多;正如某些偉大的人物,在世時其作品藉藉無名,窮困潦倒一生,直到死了n年後,其作品才出名,其才氣、才華才被世人認知、認可,如中國的王小波;外國的梵高、安徒生、卡夫卡等。可見,真正檢驗“才氣”的是時間。所以,如果你有“才氣”,那就讓時間來證明吧,是金子總會發光。

名氣、人氣、才氣與“粉絲”之關係

已故作家王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