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全文3400字,閱讀需要約5分鐘,配圖全部都是本人實地拍攝,故事來源:英談老支書路召洋)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在河北省邢臺的西部,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說是比較神秘而又隱蔽的村莊。從地理位置上看:四周皆環山,村前有一條並不洶湧的小河流,猶如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從建築風格上看:一排排的石頭做的樓房依山勢而建,向東西方面延伸,儼然一座古時文明。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我在河北的大小媒體中都看過這個村的名字,越來越多的報道也讓我充滿了好奇,最終還是把嚮往變成了現實,走進了英談村,兩天一夜,就像捧著一本厚厚的書籍一樣,從頭到尾翻了一遍。現在,從我的角度來帶領大家解讀這個神秘的英談村。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英談村距邢臺市區大約有70公里,屬路羅鎮西8公里處。英談村分為3個自然村莊,分別東莊、前莊(前英談)、後莊(後英談),村前村後長約600米,寬約200米,有全村200多戶,620多口人。從古到今,政客、商賈以及文人墨客皆稱此地是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該村自然風景獨特秀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山清水秀,民風純樸,有一川、三山、六巖、九溝、十八堖和“江北第一古石寨”之稱。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據村裡的老支書路召洋路大爺說,英談這個村落的建築,地處丹霞地貌。基本都是用的紅砂岩,上至屋頂城牆,下到橋洞,路面,皆是這種岩石,這種材料多數是多附近山上採下來,硬度很高,而且有片狀,有塊狀,村民採下後簡單加工就可以拿來蓋房修路,實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英談古寨為何稱為寨,是因為在村子外圍有2000多米的寨牆,佔據了整個英談村的五分之三,村子前後皆是綿延不斷的巍峨大山。可能很多朋友也會有跟我一樣的想法,這種建築不應該稱作為“城”嗎?又為什麼要稱作“寨”呢?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英談老支書路召洋

路大爺介紹,雖然英談村的寨牆也有四個城門,不過卻不能稱作為“城”。

其一是英談不是當時政府所在地;

其二是英談當時的經濟雖然繁榮,但人口沒到達到標準,所以只能稱為“寨”了。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英談石樓

英談古寨中有67處明清古建築石樓,36處石橋,到處都是山泉。建築風格基本都是“無樓不成院,上樓沒有梯”。像這座用石頭建成的大型山寨,在國內其他地方是沒有的,進入山寨後民居大多以兩三層建築為主,民居都是依山而建,隨坡就勢,開放院落,設有後門。英談村有“姓三支四堂”一之說,所謂的一姓,全村的村民95%以上都姓路,路姓有三支,三支指的是三兄弟。三支又分設有四堂,這四堂是德和堂(老大)、中和堂(父親養老房)、汝霖堂(老二)、貴和堂(老三)。據說三支四堂鼎盛時,是當時順德府的首富,土地遍及冀晉交界處五縣。這一姓三支四堂的歷史,有與黃巢傳說的神秘,有艱苦創業的精神,有和諧文化的體現,有英談人文的內涵。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貴和堂

挨著寨門處的石樓就是貴和堂,貴和堂屬於這四堂中最為大氣和宏偉的,也是品質最高的一處。可能在現代人的眼中,不過是一處用石頭堆砌的房子,但在明清時代,從建築材料到四層的樓房,細節到門和窗的設計風格,都是找當時最出名的匠人設計的,貴和堂這一處的石樓的技術和風格在當時屬於最為先進和時尚的,也是向大家展示了當時路家的實力。底層一對門,一樓多為柴房或者養牲畜,二樓多為倉庫,三樓四樓供人居住。當然,在這裡所說的堂,並不指一處石樓,而是這一區域的石樓群。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在石樓下方就是暗湧,地下有多處泉水,四季不息。村民們就地取水,挖出一小洞,用來取水和洗衣。想著這邊的人可以用山泉水來洗衣服,真是太奢侈了。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貴和一滴泉

在三樓處,還有一處景觀,叫做“貴和一滴泉”。此處也是山泉水,常年滴落,水質甘甜,所有遊客至此都要來品嚐一下。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德和堂

沿著山體往上走,就到了德和堂。德和堂是兄弟中老大家族的住所,較貴和堂更年久一些。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千年古井

在德和堂處還一處千年古井。據路大爺介紹,這口井1米7深,水位有1米四,常年有水,因為怕孩童或者遊客發生意外,所以鎖了起來。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德和堂二樓圍欄

在德和堂二樓處還有一些圍欄。這些圍欄也是用紅砂岩做的,而且使用的是“榫卯結構”。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榫卯結構

相比現代固定結構使用釘子和沙石,我國古代的工匠更偏好於運用榫卯結構,所謂“榫卯結構”是我們古代製作工匠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榫眼)。這種結構的巧妙運用,不僅讓幾百年前的傢俱或者建築依然保存完好,同時也更具藝術性。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一線天的巷子

當時的英談經濟繁榮,人口密集,從這僅留的一米寬的巷子裡也能體現出來。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繡閣

這處是德和堂的一處繡閣,也是家族中小姐往的地方。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中和堂

中和堂是兄弟三人父親的養老房,在中和堂,五代行醫,是當時順德府(邢臺市)遠近文明的醫療館。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中和堂“留餘地”石板

門外的石板設計很特殊,就是在門板和檔門板處,留有10公分左右的空間,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嘉慶年間路家分家三分分單

在這所院落中,世代行醫的老爺娶了三房妻子,大房和二房有子,老三因為年輕,暫時無子。老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獨寵老三,惹得老大和老二嫉妒非常,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對三房施壓、奚落,而且教育子女不要跟其相處。老爺得到後不滿,把全部財產交給善良的三房姨太,更是讓家族關係劍拔弩張。就在這個時候,大房身染重病“蛇纏腰”,花重金請來的醫生都無力迴天,眼看生命垂危,還是三姨太出手藥到病除了。老大當然羞愧,前去請罪,得到了老爺和三姨太的諒解。隨後老爺便讓人建成了這處“餘地石”,意思是不管在生意場上、交朋友、還是家庭中,為人處事都要留充分的餘地。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國民河北政府鹿仲麟的舊居

在中和堂的院中,在戰爭時期還是國民河北政府鹿仲麟的舊居。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白求恩的辦公室

在中和堂的二樓,還是國際主義戰士,我們的友人白求恩的辦公室。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富貴樹

在院中還有一棵幾百年的梨樹。這顆樹也很別緻,因為是嫁接樹,中間的肚兒非常大。也被人稱作“富貴樹”。梨樹上結的梨子叫秋梨,不足成人的拳頭大小。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汝霖堂

再往上走,就是汝霖堂,是路家老二的宅院。在路家兄弟中,數得老二學識淵博,當時皇清畢業學生,也是個樂善好施的人。曾出善款修繕順德府(今清風樓)北城門,當時的邢臺府尹贈送汝霖堂“慷慨濟民”牌匾。後在土改中,這所宅院被分給了農委主任,農委主任帶領當地農民鬥地主、分田地,村民即把“慷慨濟民”的牌匾改為“為民立公”,贈送給了農委主任。這處也是八路軍總部舊址。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冀南銀行路西行舊址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俯瞰英談石寨

走到汝霖堂最高處的一所宅院裡,俯瞰英談古寨,看到的是亂而有序的古石樓。據老先生介紹,用石板做的屋頂,不僅冬暖夏涼,而且取材方便,即使壞了,再拿一塊補上就可以了。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貴和堂老院

貴和堂老院,這是英談一處高官的府邸,也是英談古鎮的正中心。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鬥供

從屋簷下的十個鬥供也可以看出,在貴和堂的老院中,曾出現官職很大的路家子孫。在古代只有在朝為官的家中才會出現這種鬥供,布衣百姓家是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建築的。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英談的石磨

在汝霖堂的巷子裡,我們還看見了一個特別大的石磨。相比於其他觀賞的石磨,吸引我們的是,這個石磨還是可以使用的,一位村裡的大媽就用這具古老的石磨在磨一些蛋殼、山藥乾和玉米粒來飼養自家的土雞。看得出來,這邊的雞伙食還是不錯的。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千年石樓

再住上走,就看見了一間千年石樓。雖然石樓只有簡單的二層,不過從外表也能看出得這歷經歲月的洗禮後,依然矗立在英談的大地上,就像一位蒼老的將軍在率領著自己的將士們一樣,滿目瘡痍卻依舊趾高氣揚。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養蜂人

除了石樓,在英談的山上,還有許多像張叔這類的養蜂人。放出的蜂兒去採集山澗裡開得最好的花,釀得最好的蜜。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農家院

傍晚時分,我們住進了南城門外圍的一家名叫“素雲農家院”的地方。這位老闆娘也就三十歲,自家種的蔬菜和果樹,也是把家裡改成了農家院來招待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這裡的消費真是特別的低,據老闆娘介紹,平均每個人頭一天三燉飯加上住宿也就是50元,是不是覺得挺不可思議的。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千年古樹

在村外的一個山坡上,張書記還帶領我們參觀了幾株千年古樹。這些古樹有板栗樹,有梨樹,一個成人在樹旁邊顯然特別渺小,需要七八個成年人才能把樹環抱一圈。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霧子堖

在英談的外圍,還有十八個堖,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霧子堖。霧子堖屬於太行峽谷群的一部分,海拔1300米,也是邢臺地區海拔最高的地方。為什麼稱之為堖呢?那是因為在當地高大的山峰叫崖,矮小的山頭稱堖。每當有霧氣沒過了霧子堖的尖角部分時,就會下雨,這可能也是霧子堖名字的由來吧!

在英談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霧子惱,堖兒尖,颳風下雨它預先……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北寨門

石城、石門、石橋、石樓……一座千年的古老石寨怎麼可能用兩天的時間就能完全解讀呢?這一千多年發生了太多的故事,也有著太多的風景。與其聽我說,不如走進英談看一看、走一走、逛一逛、品一品,相信你會跟我一樣,收穫滿滿!

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去解讀英談古寨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