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標銀行股權江湖:三大參股力量該咋瘦身?

超標銀行股權清理正在進行中。事實上,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包括多家央企、民營資本系族、上市公司在內的十餘家銀行股東,面臨的情況並不完全一樣,需要清理所持股權、退出董事會席位的要求也不完全一致。

央企參股規模大

民營資本持股路徑雜

記者梳理發現,至少有中國寶武集團、菸草總公司、中國遠洋海運集團3家大型央企持有超過3家商業銀行5%以上股權。

通過集團母體及旗下子孫公司持股,三家央企對商業銀行的股權投資呈現出規模大、數量多的特點,持股佔比也相對較高,投資標的則以資產規模較大的銀行為主,包括國有大行、股份行、大型城商行和農商行。

此外,除少數持股比例不到2%的持股投資外,3家央企在多數銀行的股權投資,都在被投資銀行取得股東董事席位。

但回顧歷史可以發現,3家央企對商業銀行的投資情況有所區別。以中國寶武集團為例,這家大型央企對4家銀行的持股比例均超過5%,主要原因在於寶鋼和武鋼的合併。在這之前,武鋼分別持有漢口銀行和湖北銀行2家銀行的股權,而寶鋼持有渤海銀行股權,並在去年9月受讓澳新銀行所持有的上海農商行10%股權。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身上,該公司由原中海集團、中遠集團合併而來,連帶著原本兩家央企旗下的銀行股權投資也合歸到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身上。這包括招行、光大銀行、渤海銀行及上海農商行。

不過,對於這種情況,應該可以予以一定豁免。按照3月初發布的《關於做好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持股比例和持股數量被動增加的不受《辦法》關於入股商業銀行數量規定的限制。其中,持股比例被動增加,主要指因其他股東持股變化,導致該主要股東持股比例增加的情形;持股數量被動增加,主要指因配股等情形,導致該主要股東持股數量增加。

菸草總公司則完全不一樣。基於豐厚的利潤和充沛的現金流,菸草系一直都是銀行再融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不論是定增,還是優先股。據記者統計,菸草總公司已參與中信銀行(港股00998)、興業銀行、交通銀行(港股03328)、農業銀行(港股01288)等多家上市銀行定增,並控股雲南紅塔銀行,合計參股、控股銀行數量至少7家。

與央企對商業銀行的持股相比,民營資本系族的持股要相對隱秘,持股路徑也更為複雜。

一方面,民營資本系族入股的銀行數量較多,除險資外,較多民營資本系族的投資標的以地方中小銀行居多,尤其是所在區域內的中小銀行,持股相對分散;另一方面,民營資本系族對銀行股權的投資持股路徑也相對複雜,只有少數民營資本系族通過直接或控股子公司持有銀行股權,更多的持股都是通過旗下關聯甚至影子公司來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安邦、富德兩家險企對銀行的股權投資,都存在股東資格至今未獲批、董事任職資格至今未獲批,甚至無法進入被投資銀行董事會的情況。

從入股情況看,大部分民營資本系族入股銀行的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在地方中小銀行由農信社、城信社改製為商業銀行,或者銀行發起設立時入股;二是在2006年城商行為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而掀起的增資潮中,逐步取得城商行股權;三是通過二級市場、參與定增取得部分上市銀行股權,或者通過受讓取得部分未上市銀行股權。

上市公司

對銀行投資更為透明

與央企對銀行持股規模“大”、民營資本系族對銀行持股路徑“雜”相比,上市公司對商業銀行的股權投資明顯更為透明。

記者梳理發現,對銀行股權投資較為熱衷的上市公司主要有現代投資、吉視傳媒、新湖中寶、兗州煤業4家。

其中,現代投資、吉視傳媒投資的銀行股權主要以省內農商行為主,且多為參與農信社改制時入股,投資入股的銀行數量分別達7家、4家,持股比例普遍高於10%。

這是否與“兩參或一控”的要求相悖?現代投資在互動易中表示,公司參股的湖南省內不同區域的農商行歸屬湖南省聯社管理,未超出《暫行辦法》規定持有商業銀行股權的數量。

“我們也去問過省聯社,得到的解釋就是這樣,因為是同屬湖南省聯社管理的多家農商行投資,並不違規。”現代投資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吉視傳媒證券部人士也表示,“暫時沒聽說監管層有要求我們退出部分銀行持股”。

新湖中寶、兗州煤業則在銀行股權投資中採取了基本一致的策略,即股份行、城商行同時佈局:對股份行的持股不超過5%,取得1家城商行第一大股東的席位。

以新湖中寶為例,除了持有溫州銀行18.15%股權、盛京銀行(港股02066)5.18%股權外,還間接持有中信銀行4.99%股權,且具備股東董事席位,同時還將持有的中信銀行股份按照權益法核算,列入公司重要的合營企業或聯營企業名單,年報中也表示對中信銀行“具有重大影響”。

不過新湖中寶證券事務代表高莉表示,“公司的銀行股權投資並不違背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只要不增加就行。”

兗州煤業則在原本已持有齊魯銀行8.67%股權、山東鄒城建信村鎮銀行9%股權的基礎上,於今年3月參與浙商銀行(港股02016)H股定增,持股比例也由去年末的2.86%上升至4.99%。另外,該公司還在去年11月公告稱,擬認購和受讓臨商銀行19.75%股份,若最終完成,兗州煤業將與臨沂市財政局並列該行的第一大股東。

這也引發了市場對該公司持股3%以上的銀行數量增至3家會觸發合規風險的擔憂。

今年3月底,兗州煤業高層在業績發佈會上回應是否繼續投資更多的銀行時,表態要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進行投資運作,並表示,“金融投資是兗州煤業重要的產業,銀行投資主要是作為財務投資,通過投資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同時規避一些風險,同時通過與金融企業的合作能夠更好地促進實體產業的運作”。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