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這場流行病之後,我們如何自處?

近幾年,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親子節目盛行,網友們在花式評價明星帶孩子的同時,《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母相愛》等雞湯文也引起了大家關於家庭教育的關注與和思考。

正在熱播的《媽媽是超人》第三季,就再一次引發了關於“育兒”的大討論:網友們用羨慕的語氣評價霍思燕和嗯哼,把同情的眼神留給黃聖依和安迪,日常想去賈靜雯家偷女兒,鄧莎家的大麟子也成了新一代小男神。而眾多萌娃星媽獻藝,也再次帶出一個最近很時髦的詞——“原生家庭”。

“他所看到的東西都是他的”,過著小王子一樣生活的安迪,可能是個有“童年陰影”的小朋友。這種反差的認知,讓網友們產生了更多代入感,也讓大家越發相信,父母的陪伴、教育,這些原生家庭的因素,會對一個人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

但筆者看完眾多大討論卻覺得,對自己更好、也對身邊人更好的方式或許是——當我們是父母,再怎麼強調“原生家庭”的重要性都不為過;當我們作為子女,還是儘量把“原生家庭”問題看輕些吧。相信自己成長的力量,放棄對父母不現實的期待,對雙方都是一種解放。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家委會 | “原生家庭”這場流行病之後,我們如何自處?

媽媽們的測試環節

與前兩季相比,這一季的《媽媽是超人》引發了更多關注和討論升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這季的萌娃們普遍年齡偏大。除了賈靜雯的小女兒,其他孩子都在4、5歲左右,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能更多地跟父母進行交流。在節目呈現出的交流中,他們開始顯露出各自不同的性格,而從孩子的待人接物,就能給星媽們進行打分。

不同親子相處模式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節目裡的四組家庭,雖然都是明星之家,卻仍是當代中國家庭的縮影。有的幸福美滿,有的疏於陪伴,有的是年輕家長和長輩之間的育兒對壘,都在不同程度影響了孩子的性格。

家委會 | “原生家庭”這場流行病之後,我們如何自處?

嗯哼和霍思燕

霍思燕和杜江的兒子嗯哼保持了屬於四歲孩子的天真和可愛,但又很會表達,詞彙豐富也很有邏輯。霍思燕和杜江既把嗯哼當成一個孩子,又當成了一個朋友。

在節目裡,霍思燕和杜江從來不吝嗇表達對孩子的愛。“我愛你”,是他們三口人共同的口頭禪,夫妻的親密也沒有避諱過孩子。

所以,嗯哼也很願意、並且擅長表達自己的情感。母子倆吹個口琴,也變成了商業互吹:“我特別佩服你,吹得特別好聽!”“媽媽吹得更好聽!”“那是因為你愛媽媽,所以你覺得媽媽吹什麼都好聽。”“媽媽吹的是小公主的歌,我吹的是小王子的歌!”

同樣的還有賈靜雯和修杰楷家的咘咘。咘咘是個非常愛表現的小朋友,願意逗大家開心,說自己是媽媽的心肝寶貝。因為爸爸和媽媽也會時常表達出恩愛,給孩子很多鼓勵,所以咘咘的性格特點更為凸顯,帶點小聰明的撒嬌,但是也會適可而止。

家委會 | “原生家庭”這場流行病之後,我們如何自處?

安迪的奶奶

相比之下,黃聖依與兒子安迪身上,我們看到了家長因為工作疏於陪伴,孩子由奶奶帶大,這樣一種“留守兒童”家庭模式暴露出來的問題。

安迪被奶奶養成了“徐水道明寺”。他喜歡出去玩,奶奶就給造一個遊樂場;喜歡滑雪,就讓他擁有私人滑雪場;還有獨立的遊戲室,獨立的幼兒園。節目裡,安迪雖然表面上好像什麼都不缺,但卻是幾個小朋友裡最不快樂的。敏感、不想面對鏡頭,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

安迪在與媽媽單獨相處的時候,經常表現出一種抗拒感。而黃聖依也確實不太瞭解孩子,對孩子唯一印象就是安迪長大以後想當警察,更深層次的交流可以說幾乎為零。問黃聖依關於孩子的問題,全程幾乎靠蒙。比如提到月球,五歲半的安迪想到了行星隕石空間站,而黃聖依卻以大人的心思猜測小朋友應該會想到嫦娥和玉兔。

對小朋友來說,財富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安全感,反倒是父母的陪伴會讓他們更開朗,更快樂。血緣固然是無可替代的天然聯繫,但良好的親子關係終究是交流、陪伴、彼此用力去愛的結果。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我之所以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很大程度是原生家庭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這樣總結自己的性格弱點甚至人生軌跡。“原生家庭”似乎成為一種時髦的流行病。

確實,父母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性格和發展。哪怕是在路人那裡不算什麼的缺點,都可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滅頂之災。

安迪出生時,黃聖依擔心孩子被曝光,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送到長輩身邊,自己又時刻擔心被拍,很少去看孩子,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因此,作為母親的她不知道安迪喜歡什麼,不知道他的夢想。在黃聖依意識到這個問題,想把安迪接回身邊的時候,安迪已經三歲,他似乎已經不需要她了,他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纏著跟媽媽睡,而是變得非常獨立。

家委會 | “原生家庭”這場流行病之後,我們如何自處?

安迪和黃聖依

逛街、買衣服、拍照片統統都是不要。黃聖依問他為什麼,安迪只會重複“我不要,我不想”,很難表達出他內心真正想要什麼。

即使是跟最愛的奶奶分開,安迪也只是默默的流淚,並沒有大喊大叫,始終很隱忍。有意思的是,“隱忍”這個詞,也成了黃聖依的標籤。這是她老公楊子評價她的優點,雖然這對母子不常相處,但安迪身上的隱忍和剋制,卻與媽媽如出一轍。

與安迪相比,嗯哼是外放的。他樂於表達自己的情緒,霍思燕也能第一時間get到自己兒子的情緒。

節目裡,霍思燕朋友的小baby因為酷似嗯哼小時候,得到了霍思燕的寵愛。小孩子通常都羞於承認自己吃醋,但嗯哼沒有。他先是故意往媽媽懷裡鑽,引起霍思燕的注意。接著躺在地上,用毛毯蓋住頭。霍思燕也馬上注意到了兒子的感受,跟他解釋為什麼會喜歡這個小baby。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嗯哼覺得自己不是在無理取鬧,也更願意跟媽媽分享自己的情緒。

親子類真人秀裡赤裸裸的“證據”,加上原生家庭概念的普及,

大家越來越願意覆盤自己的人生,試圖尋找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通常也都會找到一些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自己現在的種種問題,和童年及成長中的一系列負面經歷相關。

“原生家庭”不是所有問題的出口

“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當年,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出這句話時,可能不會想到它在如今的中國被使用得有多頻繁。

2008年初,豆瓣出現了一個名為“父母皆禍害”的討論小組,小組成員至今已超過123萬人。他們在網上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控訴父母,言語中充斥著自卑、消沉、封閉與怨恨,在控訴中將父母變成了自己最大的仇敵。

不能不說,“原生家庭”概念的流行,雖然讓國人開始正視心理問題,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也是硬糖君為何要稱之為“流行病”。

本來,一些人是“糊塗”著好好過日子的,日日被灌輸“原生家庭”,忽然開始尋找自己成長經歷中的蛛絲馬跡,越想越覺得難以釋懷,反而沉浸在往昔痛苦中無法自拔。

甚至,“原生家庭決定論”也成了一些人推卸人生責任的擋箭牌。性格缺陷、工作不順、找不到對象……似乎都可以怨原生家庭。再發展到極致,就是“鳳凰男”的性格缺陷、“有弟女”的家庭問題,幾乎形成了一種社會刻板偏見。

把人生的不順歸咎到父母和家庭身上,似乎可以緩解我們對自己的不滿。但其實,這個世界從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們重視原生家庭,更不要忽略了孩子成長的力量。同樣的環境也可能塑造不同的人格,既有“寒門出貴子”、也有“貧家養嬌兒”。終究,只有我們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即使是受到大家諸多喜愛的嗯哼也不得不說性格也有自己的問題。當然,這也是大多數孩子成長軌跡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即使爸爸媽媽給了足夠的安全感,但在《爸爸去哪兒》裡,嗯哼還是會有短暫的分離焦慮,會有些情緒化,甚至有些膽小。

就算是同一個家庭,也會養成不同性格的孩子。比如胡可、沙溢家的安吉、小魚兒,同樣的爸媽,安吉和小魚兒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性格。原生家庭一定會對人產生影響,但在後天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本身的佔比顯然會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