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油「入列」拋儲國家隊,「清倉」進入尾聲期

中美貿易戰正式爆發五天之後的7月11日(週三),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祭出”徵稅政策,額外針對高達2,000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商品徵稅10%,最終將通過聽證會並於今年8月底正式宣佈相關對華貿易措施。匯易網注意到,進入2018年以來,隨著中美貿易關係的急轉直下,我國政府穩步推進三農領域的“市場化”與“金融化”,同時全年將深化推進供給側改革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鑑於此,在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之前的今年1月,我國政府通過電子交易平臺向市場投放臨儲菜籽油,並且於今年6月14日重啟臨儲大豆拍賣,於6月22日啟動臨儲進口豆油“洩庫”。近日官網通告稱,我國政府臨儲菜油不日也將加入糧油“國拍”行列,隨著供應面壓力的持續增長,加之政策面衝擊不斷,近階段我國植物油市場料將跟隨外盤延續脈衝行情之基調,國產豆油、菜油包括進口棕櫚油價格易跌難大漲。

額外徵稅加入中美貿易戰“套餐”,全球商品市場遭遇“熊出沒”拐點

週二(7月10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公佈了一份清單,列出了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10%關稅的清單,兌現了特朗普最近的威脅。“(此次徵稅金額)大致相當於他們(China)對我們(USA)的出口,”一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表示。JCI視角解讀,儘管美方發佈的2000億美元額外徵稅措施暫時不會生效,但是最終公佈的時間距今僅有一個多月時間,更重要的是此次特朗普政府擬對華徵稅的商品中首次出現“中國製造2025”類別。

正如近期本網油脂欄目獨家視角文章中所闡述過的,從貿易摩擦到貿易制裁再到貿易戰,美國政府對“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扼殺意圖愈見清晰;同時,投資者對21世紀最重要的G2關係——中美關係的嚴重擔憂,已經演變成商品期貨、金融證券等資本市場的“斷崖式”下跌行情,顯然豆油、菜油和棕櫚油等植物油市場同樣難以獨善其身。如前文所述,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市場波動風險所帶來的巨大挑戰,我國政府繼續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清理託市收購政策“舊時代”的糧油積壓庫存,這也與政策面共振繼續施壓植物油價格的反彈空間。

臨儲植物油進入“清倉”尾聲期,後期國內行情或跟盤延續買方特徵

本網觀點認為,經過2015年的“試點”、2016年的“加快”和2017年的“鋪開”直至2018年的“到位”,我國臨儲菜油通過連續近三年的公開競價投放,成為國內農業領域、儲備體系響應國家戰略規劃諸如調控“市場化”、結構性改革“提速”、生態農業“促安全”等方面的排頭兵,有望在今年完成“去庫存化”的歷史性任務。JCI市場跟蹤統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政府實施油菜籽託市收購與菜油臨儲政策,最高峰時期的國儲菜油庫存總量一度接近600萬噸,目前尚有126.6萬噸的庫存結餘。同時,目前我國政府手中的臨儲大豆庫存可能接近600萬噸、臨儲豆油庫存總量不低於200萬噸,顯然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之下,臨儲油與臨儲豆的減負將貫穿2018年的下半年,並且已經對國內市場帶來明顯的抑制作用。

菜油“入列”抛储国家队,“清仓”进入尾声期

綜上所述,JCI視角解讀:美國政府正在按部就班的實施所謂“美國利益第一”的國家戰略,通過關稅壁壘措施和總統特別關稅等手段,意圖打壓中國崛起、中國製造和“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國際媒體報道稱中國在“搭橋”、美國在“築牆”,中美兩國貿易戰絕非兒戲而是具有大國博弈的深層次背景……如是,全球商品投資者(包括主力機構)風險偏好情緒的升溫也就不足為奇,這意味著近階段美豆類、馬棕油等外盤農產品期貨將繼續承壓探底,進而拖累我國植物油等周邊品種跟隨走低,不過中長期而言商品市場“跌出黃金坑”之後的反彈空間猶存。

作者:XXX;來源:中國匯易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