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這是【咚咚找房】微信公眾號:szhome001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何時出臺,成為深圳人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在大灣區規劃出臺前,7月11日,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總規劃師鄒兵在《第八屆深圳房地產盛典城市更新專場論壇》上,精彩演講了《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的深圳市城市發展與規劃》,帶大家一起暢想了未來粵港澳大灣區下的深圳發展,乾貨滿滿。

鄒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深圳向西的通道需要不斷加強,除了深中通道,現在還在謀劃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從前海聯繫珠海,聯繫方式是海底隧道還是架橋沒有確定;第二是深茂高鐵,以後深圳到湛江可能有更快的直達通道。

而對於公眾關注的港珠澳大橋謀求未來雙Y格局話題,鄒兵坦言,從經濟上和工程可行性上來說,有很大難度。

鄒兵在演講最後特別提到了落馬洲港深科技創新園,表示香港正在發展北部經濟帶,這意味著深圳會有深圳河整體發展策略,而重要的突破口就是落馬洲港深科技創新園。以下為演講總結(往下拉,乾貨滿滿):

NO.1

城市更新規劃與城市規劃相銜接

這是深圳特色,走在全國前列

什麼是城市?2014年,國務院發佈《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明確將城市分為五類七檔。現在中國大概有10個左右超大城市,深圳位居其中,此外還有重慶、武漢、北京、上海、天津、蘇州等,全世界大概有40個左右超大城市。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什麼是城市規劃?城市規劃是指對一定時期內城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土地利用、空間佈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和實施管理。現在,深圳也在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

城市規劃有多重要呢?舉一個例子,各地政府樂此不疲地爭國家中心城市,包括東部一省舉全省之力要把省會打造成國家中心城市。可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確立,意味著資源、政策、用地指標等。

建立一個與法定的城市規劃體系相銜接、相對應的城市更新專項規劃體系,這是深圳特色,走在全國前列。更新單元規劃一旦完成審批手續,就會變成公共契約,開發企業不能隨意調整。

NO.2

回顧深圳三版總體規劃

具有前瞻性

回顧深圳規劃歷史,深圳發展規模大大超過規劃預期,這個過程中,深圳始終堅持多中心組團結構。這裡可以看到,從1982年到現在,深圳當時對人口的預測和實際人口值有很大差別,但深圳運行良好,說明深圳規劃的前瞻性。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30餘年來,深圳的城市性質在不斷演化,從最早的經濟特區,到1996年的經濟特區+華南地區重要經濟中心城市,到2010版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回顧深圳三版總體規劃:

86版總體規劃:彈性規劃,以經濟特區為規劃對象,確定了東西向三條幹道,北邊的北環、中間的深南大道、南邊的濱海大道,

首次把深圳作為一個大城市進行規劃,確定為110萬人口。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96版總體規劃:第一次把規劃覆蓋至深圳全市範圍,確定了三條放射性軸線,中部梅觀高速,西部廣深高速和廣深公路,東部龍崗大道。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2010版總體規劃:這次的總體規劃奠定了目前的發展格局,三條發展軸線與96年總體規劃有延續性,但同時指向香港。另外,三條發展軸線依託高速公路,與軌道交通結合。並確定幾個重要發展地區,在羅湖、福田的基礎上確定了前海中心,特區外四大新城,包括龍華、光明、坪山、龍崗大運中心。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NO.3

粵港澳大灣區

要為港澳發展注入新動能

從國家整體發展戰略格局上來看,有三大城市群,北邊是京津冀,中間是長三角,南邊是粵港澳。粵港澳,在國家戰略格局的分工上是影響東南亞,帶動南中國海的發展。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從廣東省空間發展格局上看,廣東省分為四大板塊:粵東板塊、粵北板塊、粵西板塊、珠江三角洲板塊。珠江三角洲地區集中了80%以上的經濟總量,廣東省的發展引擎就在珠江三角洲。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十九大報告中,粵港澳大灣區不是放在區域一章,而是放在加強祖國統一、維護港澳繁榮穩定,未與京津冀戰略、長江經濟帶戰略放在同一章節,說明粵港澳大灣區的實質是要為港澳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現在,四方(香港、廣東省、澳門、國家)共同編制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這意味著香港、澳門的發展納入國家的發展整體格局中。四方每年會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年度重點工作,由國家發展委徵求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澳門特區行政區政府以及國家有關部門意見達成一致後,共同推動落實。

NO.4

更多通道連通珠江西岸

是深圳努力爭取的目標

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態勢,從南面看,是南中國濱海發展主軸;向東是潮汕地區、廈門,聯繫海西城市群;向西通過湛江到海口,直通南寧,與北部灣城市群連成一個整體;向北有京廣發展軸和即將通車的贛深線,北邊還有第二發展軸,到湖南、湖北。

向西邊有一個重要節點,一是通往貴陽,一是通往南寧。現在所有通往桂林和南寧的高鐵都要到廣州換乘,廣州南站很快會趨向飽和,未來可能在江門附近建一個新的高鐵站,串接貴陽、南寧,深圳以後通向西邊的出行方向可以避免一定要到廣州。

無論如何,深圳向西的通道是需要不斷加強的,對於深圳來說,往西邊的聯繫,珠江東西兩岸的協同非常關鍵。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香港2030+發展戰略提出的重要發展方向,是香港島、九龍東、大嶼都會區,另外有幾個發展帶,東部發展帶、北部經濟帶和西部經濟走廊,通過大嶼山聯繫紅水橋,與西北通道有很密切的聯繫。

蓮塘口岸預計2018年開通,開通之後東邊有知識科技走廊,北部規劃新的經濟帶。香港規劃至少從發展思路來看,已經開始向北了,主動對接珠三角的發展。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對於環珠江口灣區發展格局,港珠澳大橋想要謀求未來雙Y格局,從經濟上和工程可行性上有很大難度。

除了深中通道,兩件事仍在謀劃中,一是從前海聯繫珠海,聯繫方式是海底隧道還是架橋沒有確定;二是深茂高鐵,以後深圳到湛江可能有更快的直達通道,可以彌補深中通道只是公路橋、不是鐵路橋的缺憾。

更多的通道連通珠江西岸是深圳努力爭取的目標,深中通道開通肯定能大大改善東西岸的交通,但是,如果居住在中山,來深圳就業,每天開車上下班,顯然從經濟和時間上都不現實。所有必須有大運量、快速軌道才能真正解決深圳和中山、珠江西岸一體化的居住就業問題。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NO.5

深圳大都市圈的構想

或許叫“深莞惠”

深圳市域中心城的面積非常小,深圳建設開發強度超過1,東京是0.8,香港是0.51,香港是0.97,深圳平均開發強度比香港還要高。

深圳交通越來越擁堵的原因在於,中心城區功能過於集中,職住分離加劇。從2000-2010年,原特區內居住比例下降,就業崗位上升,大量潮汐交通給城市空間造成重大影響。另外,原特區內很多低成本的居住空間——城中村被拆除。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呢?東京都市圈16380平方公里,約3760萬人。深圳+東莞+惠州的面積是15800平方公里,實際人口3300萬,與東京都市圈的面積驚人的相似,這可能是未來大都市圈的整體構想。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如果以50公里為半徑來劃圈,可以涵蓋東莞的全部和惠州的部分地區,與上海範圍基本是一個尺度。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NO.6

保稅區、皇崗口岸3平方公里土地

是落馬洲港深科技園深圳發展的重要節點

深圳總體規劃與香港2030+的發展相互聯繫,羅湖福田中心依託廣深港高鐵,東部通道與香港核心區聯繫,西部繼續與東大嶼都會區構成發展走廊。更重要的是北邊的聯繫,香港在發展北部經濟帶,

這意味著我們有深圳河整體發展策略,現在重要的突破口是落馬洲港深科技創新園。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雖然河套地區已經明確由香港主導開發,只有0.8平方公里,但深圳河北岸靠福田保稅區,福田皇崗口岸周邊加起來有3平方公里,這是達成高度共識的落馬洲港深科技園深圳發展的重要節點。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廣深科技走廊規劃一旦與香港聯繫在一塊,變成廣深港科技走廊,深圳的戰略意義就不同了。而落馬洲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或許僅僅是一個序幕,或許可以大膽暢想,沿著深圳河,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大框架下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構築一個新的深港合作的重要合作區。

另外,對於東進戰略,鄒兵認為分為“大東進”和“小東進”。“小東進”,指的就是公眾熟知的,在龍崗、坪山、鹽田、大鵬四區加強公共服務水平,提升新的發展極。而“大東進”,指的是在深莞惠、汕尾、河源3+2經濟圈範圍內推進功能和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高標準建設深汕合作區,才是構建深圳大都市區的總體發展戰略精髓。

大都市圈+大小東進,暢想大灣區下的深圳未來規劃

我是牛浩思

加好友請註明用意,敬請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