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在海南G98環島路進入瓊海市區的高速路兩旁,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高速路東側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市區,而西側則是綠得沁人心脾的田園風光,而今天我要說的大園古村就掩映在這片綠色裡。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座村落看似普普通通,40多戶人家300多口村民,自明清以來,竟先後走出了3位舉人,9位貢生,63位秀才,民國及新中國以來,又有153名大學生(其中博士生4名)金榜題名,成為享譽全島的‘教育村’、‘秀才村’、‘華僑村’和‘博士村’,也成為海南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問字到大園”,這個古村在漫漫數百年間,哺育出代代‘識字人’。直到現在,仍才俊輩出、能人不斷。

之所以‘’江山代有才人出‘’,難道真的是這裡風水好嗎?在村裡的世德園裡,我們找到了答案。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世德園復建於2011年,建在清代私塾世德堂遺址之上。環繞世德園的《弟子規》長廊長約100米,陳列著46塊書法碑刻,均為來自全國的書法名家特意為長廊書寫的墨寶。我們陝西作家陳忠實的書法大作也赫然其中。

這匯聚文采風流的長廊雅趣十足,傳統的碑刻工藝把金石味與書卷氣結合得天衣無縫,或大氣磅礴、遊雲驚龍,或簡淡秀潤、文采炳煥,那一筆一劃中韻、法、意、勢各選其位。遊人佇足在碑文下,撫摩玩味,餘韻無窮。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走過《弟子規》書法長廊,進入第二個院落,12面鐵桿黃色旌旗在路兩側筆直矗立,迎風招展。旌旗上書寫著明清12位舉人貢生的名號,以激勵後人。而在旌旗的最前面,則是兩塊石碑頗引人注目,其中一塊刻著‘吃蕃薯飯也供仔讀書’令人為之震撼。多少年來,就是這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卻造就了大園村今日的聞名遐邇。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瓊海大園古村風不盡,蕭無聲,穿越歷史的長河,這個以黎氏家族為主的家風傳承,在寂靜中卻始終保持了一種滾燙的精神姿態。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再往下走,便是最後一個院落,重新修建的節孝坊。據《會同縣志》記載:王氏,是黎敷的妻子。黎敷去世的時候,她只有二十七歲,卻不改嫁,擔負起操持家庭的重任。她對上誠心侍侯公婆,早起晚睡,任勞任怨,不辜負兩老的恩情;對下精心教育兩個兒子,讓他們都能夠進入學校讀書,成為國家有用之才(長男文秀,庠生;次男以佑,貢生,有《大禮八景詩集》傳世)。王氏的無私母愛,得到鄉親們的稱頌。乾隆六年(1741),鄉里上報給會同縣令於暲,於縣令正式報告朝廷,得到皇帝的批准,建立“節孝坊”,予以隆重表彰。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節孝坊”原建於黎氏大宗祠千秋坡上,每年春秋兩季均享受後人的祭祀。後因颱風損毀,今移建於“春暉園”內。大園古村人文鼎盛,有其歷史原因,其中母愛之功不可沒。清康熙年間,黎敷公妻王氏“以慈母而兼嚴父”,養育兩孤成才,被全縣公推為“節孝”榜樣,建造牌坊表彰,樹立起一座母愛的豐碑。數百年來,大園村的母親們含辛茹苦,“寧可自己吃番薯,也要送仔去讀書”,從而養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俊彥,她們不愧是大園耕讀文化的堅強基石!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這個幾十戶的小村子出舉人出貢生出博士出教授,難道只是水土好麼

我們遊覽世德園的時候,正是雨後的早晨,整個園子裡只有我們一行客人,有一位50多歲的婦女熱情接待了我們,陪我們緩緩觀看,間或回答我們的疑問,而且不時地反覆提醒我們要注意路滑,當我們臨走時,熱情地遙邀請我們流留下簽名。我乃無名之輩,從未在任何地方煞有介事地留下名號,但此時此刻,看著那婦人慈祥的笑臉誠摯的眼神我遲疑了一下,然後鄭重的在留言簿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並特意註明來自陝西。我想,我姓甚名誰並不重要,但對於這個身處海島立志堅守立世之本弘揚傳統文化的大園村來講,能有和我一樣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紛至沓來,也許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慰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