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黔江山水“颜值”更高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我们如何科学应对面临的任务挑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条重要原则和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是我们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的战略统筹、行动指南和基本要求,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要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必定会给予最丰富的馈赠,反之则必定会遭受惩罚。我们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自然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们必须以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既不守着“绿水青山”苦熬,又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快速发展,努力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良好效益。

要严格落实“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总体要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都是为了民生,决不能干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事,决不能让优美的自然环境成为“稀缺品”“奢侈品”。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利民,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老百姓都能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物,生活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宜居环境中。

要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生态是统一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一定要算综合账,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就是要对涉及生态环保的所有方面,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地域,就是要着眼黔江城乡全域抓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保无死角、全覆盖。全过程,就是要突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把各环节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要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行动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不能搞破坏性开发。“共抓大保护”,就是全域共同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全方位加强生态系统治理;“不搞大开发”,就是不搞建设性破坏,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在这一导向下,统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把高水平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坚决拒绝破坏生态环境的GDP,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新进展。

要加快实现“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核心目标。建设山清水秀美丽黔江,既要展现良好的自然生态之美,又要展示厚重的历史人文之美,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传承好巴楚传统文化、土家苗族风情,让黔江山水“颜值”更高,让黔江大地“气质”更佳;既要彰显城乡特色之美,又要彰显产业兴旺之美,让山水、田园、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