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自小酷愛古典文學,喜歡極了滿門忠烈威震三關的楊家將。因而,三關之一的雁門關是我很早就心儀的地方,只恨無緣往訪。此番執意前來,其實就是要了一個盼望已久的心底念想。

遂攜兩個極好的朋友, 一路向東行,天光或暗或明有點冷,但是,沒有天氣預報說的那樣嚇人。我們幾個,是屬於那種隨意慣了的人吧!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觀花賞草,看雲聽風,目的地是雁門關,也只三百多公里,可半天下來,尚沒有走一半行程。

過盧芽山腳下時,忽有一種舊地重遊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那年那月的情景。想起了馬倫草原,太子殿,想起了岢嵐美不勝收的柏芝羊肉,不經意間為旅途增添了一些生動的故事情節。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因為貪看沿途風景,幾個小時的路程卻走了差不多一天,至晚方宿代縣。極目望之,太行莽莽蒼蒼,雁門關已在眼前。不過一切都是明天的安排了,現在的重中之重,就是好好吃一頓,於是選一重慶飯店,又置酒,三晉的風情俱在杯中矣!

雁門關腳下,遺存代州古城舊址,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中心有邊靖樓,高盈百尺許,唯宏偉,唯古樸,上書威震三關四字,我疑心是楊家將守土抗戰的駐地,沒有來雁門關,已經嗅到了濃濃的硝煙氣息。

代州,也許就是一代風流的意思吧! 邊關的天,說變就變,天色陰沉,光灰灰而暗,風颼颼而冷。尚未到雁門關上,先訪楊家祠堂。寒風中,細思量,才怪自己出門為什麼不加衣裳?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楊家祠堂,距代縣十多公里,坐落在大山腳下。天氣晴明時可以感覺到那種青山遠黛的美麗,而此時唯寧靜,唯莊重!一切都靜悄悄的,彷彿唯恐打擾了英靈的夢!

祠堂不十分大,但是供奉了楊氏一門忠烈的排位和雕像。碑刻詳細記載了當年的金沙灘一役,字裡行間,我似乎還能嗅到那種慘烈的氣味。來這裡憑悼的人很多,到處瀰漫著一種悲愴的氣氛!嗚呼!山高水長,難覓忠魂,將軍一去,大樹飄零。詩曰:

塞上塵沙野茫茫

邊音迴轉古城牆

群山靜,風蒼涼

斯人遠,舊事殤

太行巍巍千尋意

雁門關上寫文章

雲煙深深塵封處

不見當年楊家將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轉而移步雁門關。從入口處仰望,雁門關雄居大山之上,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穿風過雁,氣度軒昂。門額所懸"天險"、"地利"二匾,清晰可辨。

城樓巍然凌空,閣宇攬月撫雲,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廂,李牧祠堂與其對面相望。咋看之下,彷彿包含了無數的歷史烽煙和滄桑。鎮邊祠位於關城天險門外東側,佔地三千餘平米,是雁門關最具規模的建築群之一。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該祠堂亦稱武安君祠,是為紀念戰國時趙國名將李牧而建,武安君是李牧的封號,李牧在那個時代和秦國大將白起齊名,不過白起在長平之戰中背上坑殺戰俘的惡名。所以,李牧其人更為出眾。

當年李牧一直鎮守雁門關,時北邊的胡人屢屢犯境,李牧用奇計於趙悼襄王元年大敗匈奴在關門外,殺死敵方十多萬人馬,滅了襜襤。迫使單于向大漠遠遁,完全清除了北方的憂患。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經此後十幾年,匈奴兵不敢入侵趙國邊境。李牧也因此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關於這些戰績在祠門口的碑文裡面都有記述,展開歷史發展的卷軸漫步長廊,從這一點上看,李牧在雁門關的風頭應該蓋過了楊家將。有司馬光的《李牧祠》道:

椎牛晌壯士

拔距養奇才

敵帳方驚避

秦金已暗來

旌旗移幕府

荊剌蔓叢臺

部曲依稀在

猶能話郭開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鎮邊祠院前有磚砌平臺,上豎旗杆,配以石獅。正中左右各築踏朵臺階,石雕欄杆。

山門分設鐘鼓二樓,祠院建造前後兩時,側邊為廂房,正殿供李牧像。但是背面亦有韋陀金身雕塑,既然仙人混雜想來人們的心目中李牧已經羽化成仙了。

好像是為了印證我的看法,壁畫上除了講述武安君的英雄事蹟,亦懸掛朱衣道人傅山親筆對聯:

重臺唱法祥雲遍覆菩提樹

蓮臺傳經瑞口光臨極樂天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離鎮邊祠,入天險門。此為關城南側第一道城門,石基磚券,牆垣設垛口,門洞很寬,有青石板鋪路。此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間清晰車轍。

天險門上建有雁樓,坐西朝東,四周雕樑畫棟,正面明間為隔門,兩邊為磚牆頂。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翹,屋頂交以青灰瓦,正脊兩端安大吻,四角懸掛風鈴。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門樓如此,關城更見風韻。其橫連兩面大山,俯瞰北南深谷,垛口置兩門大鐵炮直指關外,亦有刀槍劍戟等各種兵器陳列。門外的邊貿街直通圍城。其座南向北,上有樓名寧邊,俗稱明月樓,為明代嘉靖年間所建。

連接圍城,東城,西城,城廊為石頭邊牆,周長約一千多米,南端分接關城東西城兩翼,北至谷底延伸圍合。圍城城門高大厚重,為抵擋外敵入侵的第一要衝。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東城位於古關道一側的制高點,據《雁門關地理總考》載:據山,無壕塹,垛口六百。南接天險,西擁地利,與二門延伸城牆連為一體,地理位置異常險要。

其下有烈士墓和抗日紀念碑,一下子就把硝煙瀰漫的歷史拉近了距離。回到現實中來才感覺到了雁門關文化的渾厚,一己之身的輕微,以及蒼山遠黛的瑰麗。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山不在高,有古韻就行。雁門關居八百里太行北端,北瞰恆山,西望五臺,襟連大運高速,通衢秦晉兩省。山高且險峻,遠望氣勢磅礴,近觀雷霆萬鈞,和寧武關,偏關,並稱三關,楊家將的故事已經家喻戶曉,抗日烽火亦曾在這裡點燃,三關亦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今攀雁門關,仍能夠感覺到似乎硝煙瀰漫。而山多奇石,坡多古木,斷壁殘垣,處處有古人的痕跡。我一路沿棧道而上,心境在悠悠古韻中徜徉,除了畏懼刺骨的冷風,就是對古人懷念的心情!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既登頂,俯瞰群山萬頃,溝壑縱橫,清風浩蕩,霧鎖蒼嶺。雁門關風光,如一幅畫,像一卷書,乍看已覺包羅萬象,細究更覺其中千般風韻!

當此時也,不由得百感交集,想人的這一世,山一程,水一程,帶著空空的行囊,帶著四季的風塵,一路走來,陰晴圓缺,悲歡離合,其實就是為了尋找這樣的風景吧!

生命,本來是一場遠行的旅途,有時候風雨如晦,有時候麗日當空,有時候刀霜劍雪,有時候鳥語蟲鳴,卻是怎樣的一種波瀾壯闊?莫若,選絕美的景緻,灑如煙的情懷,在感悟的歷練中體會生命的色彩!呵!

雁門關上高峰

錦旗漫卷西風

今日登峰造極

寫盡千般心情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離雁門關,又往訪天牙山,其位於代縣南五十公里處,滹沱河畔,突現群山兀立,高者狀若牙齒,低者形如蓮花,雖不十分險峻,然千姿百態,或壁立,或圓潤,或斜出,或縱橫,無不引人入勝!

有介子推背母銅像,高盈十三米餘,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其西,立巨大的觀音菩薩於水中,前面有奇石似鼓槌之形。一切都瀰漫著一種慈悲祥和的氣氛,我看見,介子推像前有許多人指指點點,在忠孝已經越來越無足重輕的今天,介公像不再只是風景,而應該是一種警醒吧!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不凡的靈魂卻萬里挑一。看過雁門關及天牙山風光,歸來再細細思量。忽然覺得,面對俗世的浮華與嘈雜,面對紅塵的沉迷與瑣碎,人需要多一份好的心情,好的氛圍,來修養和完善自己。

但是,你要相信,並且確定,那份好的心情,好的感受,一定不是別人給的,是要靠自己在大自然的風光旖旎裡面,一點一滴去感觸的。

不思量,自難忘,太行山中,雁門關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