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西边与贵州黎平县交界,南接广西龙胜、三江县,处湘、黔、贵三省六县交界之地。这里以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3%。在历史上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

通道是以侗族聚居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奇观胜景遍布。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通道皇都侗寨风光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通道坪坦乡某侗寨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通道皇都侗寨河道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通道皇都侗寨

来到侗家,首先看到的便是侗族独具特色的各种建筑,其中以鼓楼、花桥(风雨桥)、寨门最为有名,被称为侗族建筑“三宝”。

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按族姓而建,是议事和娱乐的场所。楼中最高层置一大鼓,凡有重大事情,则击鼓以号召群众。

鼓楼的底层是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民间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人们在这里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鼓楼在建筑上系木质的四柱贯顶,八角形密檐塔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丝毫不差,牢固严谨,经风霜,历雨露,百年不倒。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皇都侗寨鼓楼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坪坦乡鼓楼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坪坦乡某村鼓楼

在通道侗族聚居地,每一处都可以看到鼓楼,在一些较大的寨子,往往会有好几座鼓楼。笔者发现,新建的有些建筑看起来和鼓楼一样,其实并未具有鼓楼功能而只是采用相同的建筑风格而已。如下面这座“鼓楼”,其实只是万佛山景区一座商业性建筑。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万佛山景区一景观

我们为了更多的了解侗族文化,溯河而上,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鼓楼。尤其是在接近广西、贵州的牙大村,还发现不一样的袖珍鼓楼。如下图中的鼓楼,确实小得很不起眼。至于为什么那么小,做什么用?笔者因当时找不到路人,又无法近前观察而未找出到答案。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牙大村袖珍鼓楼

风雨桥

“ 风雨桥”又名花桥,与鼓楼同属侗族建筑“三宝”之一。也是侗族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侗族与苗族依山而立不同,而是将侗寨建筑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侗家的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之为“风雨桥”。

风雨桥的建筑特色与鼓楼一样,不用钉、铆,全用木料拼接,在石墩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并饰以各种雕刻、绘画。桥内两侧置有长椅,供行人休息之用。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皇都侗寨风雨桥远眺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皇都风雨桥侧面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皇都风雨桥入口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皇都风雨桥内景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做工的寨民午间在风雨桥内用餐、休息

无独有偶,我们在河道上游的边远地区,也发现了一座让人不可思议的袖珍“风雨桥”,至于为什么在一条约一米宽的小水沟上,要花钱去修一座那么小的“风雨桥”,同样不知原由。留下这一迷团,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一探究竟。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牙大村的袖珍风雨桥

寨门

“寨门”也是侗家建筑“三宝”之一。每个侗寨都修建有“寨门”,寨门建筑雕梁画栋,极具民族特色。下图是通道皇都侗寨的一处寨门。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侗族歌舞

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饭养身、歌养心,无日不歌、无日不舞。以耶、歌、侗戏最为普及,其中又以哆耶舞、琵琶歌、芦笙舞最受人喜爱。下图是侗族姑娘、小伙为游客表演侗歌弹唱。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在皇都侗寨,每天都有几场室内侗族歌舞表演,下图是表演的部分歌舞节目: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侗民生活

通道地处湖南怀化的最南端,为三省交界之地,历史上因交通不便,经济极为落后。而现今铁路、高速路穿越全境。侗族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从极为落后状态,迅速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但愿侗族人民的生活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休闲中的寨民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卖茶叶饼的侗家阿婆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玩单反的侗族阿妹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西游漫记——通道侗族风情

临水而建的侗族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