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迴路轉!青島造船廠重整成功

峰迴路轉!青島造船廠重整成功

今年5月,給造船廠供貨,卻被拖欠數百萬元貨款的紀國龍拿到了第一筆清償貨款。猶如一隻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翅膀,就可能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紀國龍所在的供貨終端,正是全球海運市場低迷這場大風暴之下的一個縮影。

紀國龍所拿到的案款,來自於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造船廠)及其全資子公司青島揚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揚帆)破產重整案。

近日,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青島揚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破產案重整成功。這起案件,不僅是山東省法院最大的船舶企業破產重整成功的案例,同時也刷新了船舶製造行業普通債權清償紀錄,是截至目前全國法院中債權清償率最高的破產重整案。

老船廠的“沉船”危機

提起“造船廠”,在青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這家曾經的國營企業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為青島首批重工企業。青島造船廠不僅凝結了老青島人的“航海情結”,同時也曾是列入國家工信部船企“白名單”的企業。

據公開的資料顯示,2010年,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引入民間資本,其投資方為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78%和22%。下設全資子公司青島揚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

即便擁有國企背景和“白名單”身份,青島揚帆船廠也一樣難以抵禦市場低迷的困局,由於近幾年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造船企業面臨去產能的關鍵期,再加上公司自身擴張規模過大,經營不善、銀行風控斷貸等原因,2016年上半年,青島造船廠資金鍊斷裂,因此帶來的欠貸、欠款和拖欠工資等引起了眾多債權人和員工的不滿。

據瞭解,青島造船廠的資金困難問題,自2015年就開始了。2016年5月開始,欠薪事件持續發酵,而大股東方面卻遲遲不出面解決。財務困境沒有扭轉的跡象,公司多個訂單由於資金問題而無法繼續建造。由於船市持續低迷,新船造價極低,之前的訂單已經沒有優勢,加上資金短缺,該公司基本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據瞭解,2011年前後,國內造船業開始呈現衰退跡象,行業“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穩步下滑。2016年,全國造船行業的“三大指標”同比分別下降15.6%、32.6%和19%。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分析稱,訂單嚴重不足,使得59%的國內船企2016年沒有承接到新船訂單,中小船企的倒閉潮已經蔓延至大型骨幹造船企業。2015年以來,已有舜天船舶、明德重工、太平洋海工和浙江正和等多家船企宣告破產重整。2017年5月,工信部發文撤銷7家造船企業的船舶規範企業資格,青島造船廠亦位列其中。

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2016年12月6日,青島造船廠向青島中院申請破產重整,法院於2016年12月14日分別裁定受理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和全資子公司青島揚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破產重整,並指定青島清算事務所為破產管理人。

債權人903家、確認債權45億元,利益主體多方博弈,各種矛盾“風起雲湧”。這起涉及到這麼大的企業,和這麼多債權人的案件能否重整成功?青島中院民二庭副庭長馮梅告訴記者,自己當時心裡真的“沒底”。

馮梅說,法院依照破產法第73條的相關規定,同時基於造船廠對企業財產和營業事務的熟悉,尤其是對船舶製造行業特殊經營模式的多年經驗,將債務人自行管理與管理人管理的優、劣勢通過調查一一列舉,在綜合衡量兩者的風險、成本及利益後,做出了同意債務人自行管理的決定。青島中院經慎重研究考慮,認為可以採用聯合管理人制度。

2017年4月,青島造船廠、青島揚帆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分別在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兩家公司債權人進行了債權申報和債權確認。

2017年7月,重整管理人發佈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希望通過引入投資人的方式注入資金、恢復正常生產,並協助公司完成重整。重整管理人在多個媒體平臺上發佈公告,積極擴大開展重整投資人招募工作。然而,截至重整期滿,受整個國際海運市場低迷和船市不景氣的整體影響,無社會意向投資人報名參與重整。

如果沒有投資人參與重整,那麼青島造船廠、青島揚帆就有可能會轉入破產清算程序。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青島中院一方面批准青船公司延期提交重整計劃草案的申請,另一方面聽取管理人對其“兩股東參與兜底重整投資”的建議,通過釋法與交流,債委會表示支持,兩股東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華通公司也作出“以不低於破產清算價格接盤”的投資承諾。

歷時一年半重整成功

2017年底,兩股東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和青島華通公司分別提交了投資方案,為了消除各方顧慮,充分尊重債權人的知情權、異議權、決定權,管理人在組織債委會遴選確定重整投資方案無果後,青島中院及時指導債委會組織召開了第二次債權人會議。

據瞭解,由於900多家債權人分佈在全國各地,很多債權人無法到場,為了保障他們的權益,青島中院會議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對這次會議進行了現場直播。在這次債權人大會上,700餘家債權人通過網絡投票表決,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龍集團)的投資方案獲得多數債權人的認可。

然而,2017年12月28日,重整計劃草案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提請債權人會議審議、表決時,因職工債權組反對,草案未獲通過。

最終,建龍集團與華通集團的關聯單位青島市企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企發投)作為共同出資人,以不低於原草案的清償方案為前提,共同向青島造船廠提供償債資金,保障重整的順利實現。

從2016年底立案到今年5月份宣佈重整成功,該起案件的審理歷時一年半的時間。“我們堅守避免破產清算的底線,經過艱苦溝通,協調推進,集各方合力,進行了幾十輪次艱難談判和協調,召開了三次債權人會議,兩投資人最終達成投資協議。”馮梅介紹說,重整計劃最終獲得五個表決組全部表決通過,形成了普通債權每筆35萬元以下部分15天內清償,35萬元以上部分1年內清償70%或6年內清償100%的選擇性清償方案。

2018年5月14日,青島中院裁定批准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青島揚帆船舶製造有限公司重整計劃並終止重整程序,該案最終重整成功。目前,該案已進入重整計劃執行階段,在青島中院監督下,35萬元以下債權的債權人已於5月30日前收到了清償款項。

2018年7月10日下午,記者致電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的生產在破產重整階段一直沒有停止,目前手持訂單和生產經營一切正常。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全國造船完工164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8.3%;承接新船訂單196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99.6%。尤其是集裝箱船舶訂單爆增,同比增加356.7%。業內人士稱,造船新訂單爆增,一方面是因為新船價格處於低位,另一方面是因為今年航運業保持復甦態勢,船東有造船動力。

國外市場研究機構去年6月份發佈的《中國造船業研究報告:2017-2021》就預計,未來幾年中國造船業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