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原來還可以治病?

多數80、90後的童年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長大。

我們愛刀光劍影的酷炫,愛孤野修丹的神秘;

愛你儂我儂的神情,也愛生離死別的悲壯;

愛架構歷史格局的宏偉,也愛創造跌宕起伏的想象。

金庸小說原來還可以治病?

更多深層次人類學的內涵可能當時並沒有掠過你的心。

這兒要說的是武俠精神也可以治癒你的心!

那些在病痛中掙扎的人,我來給你們打打氣喲~~!

豎起信念

誰都不想生病,特別是筋骨病。有句話叫傷筋動骨一百天,可能100天都不夠。在各種煎熬下,如果沒有意志力的支持,很難想象可以穩定地走出困境。

生命的本質如何體現?金庸的回答是,戰勝痛苦。

金庸小說原來還可以治病?

以《神鵰俠侶》中的楊過為例,他就是在戰勝一連串痛苦後成長為“神鵰大俠”,並以“西狂”的美稱,與黃藥師、一燈、郭靖、周伯通並列為“五絕”的。

人生離不開痛苦。沒有痛苦,人只能卑微的幸福。偉大的幸福正是戰勝最巨大的痛苦所產生的生命的崇高感。生命裡的強壯程度,取決於所承受的痛苦的份量。與痛苦相對抗,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情。

尼采說得好:“從生存獲得最大成果和最大享受的秘密是:生活在險境中!在維蘇威火山旁建築你們的城市!把你們的船隻駛向未經探測的海洋!在旗鼓相當的對手以及同你們自己的戰鬥中生活!

思考我是誰

記得在讀書的時候,老師說過你們要想象好以後在社會中的位置。

那時候我也不是很懂這句話的意思。直到最近才明白原來想清楚在社會中的位置與思考我是誰——那個經典的哲學問題——是同一個問題。

金庸小說原來還可以治病?

作為個人,“我是誰”?作為人類的一員,“我是誰“?要不加回避思考這個問題,是並不怎麼容易的。只要環顧四周,就不難發現有很多人終其一生也不知道他要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該怎樣確立自己的人生態度與價值觀。

《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中的西毒歐陽鋒在文章中有如下片段描述:

他自於華山論劍之役被黃蓉用計逼瘋,十餘年來走遍了天涯海角,不住思索:“我到底是誰?‘是景物依稀熟稔之地,他必多所逗留,只盼能找到自己,這幾個月來他一直耽在嘉興,便是由此。近年來,他逆練九陰真經,內力大有進境,腦子也清楚得多,雖然仍是瘋瘋癲癲,許多舊事卻已逐步一一記起,只是自己到底是誰,卻始終想不起來。

歐陽鋒與洪七公數日惡鬥,一宵苦思,已是神衰力竭,聽他連叫三聲“歐陽鋒”,忽然間迴光返照,心中斗然如一片明鏡,數十年來往事歷歷,盡數如在目前,也是哈哈大笑,叫道:“我是歐陽鋒!我是歐陽鋒!你老叫花洪七公!”

在病痛期間,你有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可以回顧過去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從而獲得些人生感悟,進而向內訴求思考自己到底是什麼的樣的人。這種過程得如抽絲撥繭,慢慢深入思考自己的本心。

剋制慾望

人的慾望有著無限擴張的趨勢,這就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對立抗爭,導致了生命與自然的破壞。

《笑傲江湖》是權力慾膨脹的寫照。武林門派明爭暗奪只為武林秘籍——葵花寶典,以便取得江湖霸主的地位。《連城訣》是金錢欲氾濫的說明。為了財寶,“鐵鎖橫江”戚長髮殺了自己的師父,又殺了自己的師兄,連親身女兒都懷疑,對自己的徒弟也不放過。

很難想象慾望的擴張能帶來身體的衰敗。

有句話叫身體上的疾病都是心裡疾病的反映。

內心疾病指的是心靈過於放肆而沒有約束。

金庸小說原來還可以治病?

得腰椎間盤突出的人多半長時間久坐,身體姿勢差。他們不懂得如果調整自己辦公時的狀態,也不懂鍛鍊的堅持。這說明他們的內心在狂飆,而身體被內心的工作強度給拖垮了。

膝關節受傷的人可能是被車撞的,可能是運動不當、走路摔跤。有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內心十分糾結混亂的時候,宇宙能量不穩定,容易發生碰撞的慘事。這時他的心可能不是寧靜的。

所以我們需要修心,從而獲得剋制慾望的能力。追求和宇宙整體的調和,時時保持內心的寧靜是一種偉大的修行。

最後想說的是沒有過不去的坎,生病時如果能把心態端正,並且充滿能量,那麼曙光一定在前方!

金庸小說原來還可以治病?

你覺得呢?

可以在評論也談談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