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人拿什麼干架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社青春日記]講的是薙刀

說某高中有三個女生,加入了一個運動性社團,學習「薙刀術」。「薙」字讀tì,同漢語的「剃」。

不過是一樣類似劍道的功夫,可親眼見了還是被震懾,成員清一色穿著袴服不說,還要一人一刀,兩方對壘。

面、小腿、手臂,連續擊打,得分。

這是片中出現最多的臺詞。

伴隨而來的,是粗獷直接的刀法,招招依靠身體力量和臂腕技巧劈砍刺擊,簡練縱橫、快準狠穩。

其被稱為「日本刀劍界的美國夢」,因門檻極低,不挑人,就算沒有武術根底,缺乏戰鬥經驗,也能從簡潔的招式中得到啟發,逆襲聞名。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社青春日記],薙刀是美國夢,即使不擅長運動的人也能因此轟動全國,圖為女主手持薙刀

傳說,薙刀術由僧人所造,後為嫁入武士家族女人的嗜好。她們以此行走江湖,守衛領土,端的是大和女子的堅韌落拓。

如今,日本每年都會舉辦「薙刀術比試大賽」,更為此拍了[薙刀社青春日記],招式利落輕快。

你看,江湖沒了,刀客還在。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還是得從唐朝說起。

八世紀,有日本僧人來大唐學習佛法。具體年月不大清楚,但多半是趕上了安史之亂,一睹了唐軍耍「陌刀」的風采。

《唐六典》卷十六載:

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重十五斤,長七尺,刃長三尺,柄長四尺。

有多厲害?《新唐書》記載了一個叫張興的將軍,於安史之亂時,耍起陌刀來:

賊將入,興一舉刀,輒數人死,賊皆氣懾。

具體長什麼樣不知道,因唐代兵器不準陪葬,所以至今都沒有陌刀出土,只能靠史料臆測。

不過,[龍門飛甲]裡,顧少棠耍的大關刀,就是陌刀的前身。

[師父]裡的巷戰那場戲,津門武人用的三尖兩刃刀,也脫胎於陌刀。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上圖是[龍門飛甲]中的大關刀,下圖為[師父]裡的三尖兩刃刀,結構與陌刀大同小異

日本僧人就覺得這是個寶,回國後改良了一下,使刀刃部分更尖細,不僅利於劈砍,還便於槍刺,取名「薙刀」。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屬於長柄刀的一種,對技巧要求不高,易於學習和傳授,適合軍隊這種大規模人群練習和普及。圖為日本的薙刀武士

薙,日本語,「橫掃」的意思。

其刀身較直,近端頭處變弧上翹,刃長兩尺(60cm),柄長六尺(180cm),加起來快要兩米半,確實有橫掃千軍的架勢。

自此,

僧兵漸漸被培養起來,持著薙刀保護寺院。[薙刀社青春日記]裡,就有這樣的僧人。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上圖為日本歷史上,揮舞著薙刀的僧兵,面目兇悍異常。下圖是[薙刀社青春日記]裡的女僧

寫日本文化挺有意思。

你會發現,這些習俗風氣都有個定律,就倆字兒:大唐。養貓,學的大唐;同性戀,學的大唐;耍薙刀,也學的大唐。

大唐喝個茶,人家有茶道;大唐插個花兒,人家有花道;大唐好個色,人家有色道。

實話講,這是日本人的長處。就甭管什麼,一旦落到他們手裡,都能給你發揮到極致,並傳揚下去。反觀你我,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忘得是真乾淨。

但這都是題外話了,說回薙刀。

很多人都對[繡春刀]有個誤解,覺得裡頭一身日本浪人造型的週一圍,耍的是薙刀。其實不是。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繡春刀],週一圍扛在肩上的一柄長刀

這個叫「御林軍刀」,雖說也是長柄長刃,但只有一米六,很明顯不如平均兩米的薙刀長。

但刀越長越重,唐朝那會兒,一斤等於660克,重達十五斤的陌刀,相當於現在的二十斤。更別提薙刀了。

這麼一來就不適合馬戰,大開大合非常吃力。有人想了個轍,削去圓柱柄的兩邊,大大減重,還比從前穩固,更能在夜間交手時判斷刃向。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平治物語繪卷》描述的鎌倉時代持薙刀、作馬戰的武士,現藏於波士頓美術館

就這樣,以輕便聞名的薙刀漸漸在武士階層普及,進而,又在武士家族的女眷中得了人氣。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江戶時代,嫁入武士家族的女性,都會以一把薙刀作為嫁妝。

其製作工藝華麗異常,有金漆或銀漆的花樣,刀鞘上還印有家徽圖騰。只因「武家女子必習武術」,且戰事頻發,以薙刀防身,有百利而無一害。

這種刀法,叫「薙刀術」。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誠忠義士傳》,武士大星良雄的妻子石女,正在練習薙刀術,作者歌川國芳

武器是有性別的。

[臥虎藏龍]裡的玉嬌龍,慣愛使一把小弩箭,驕縱、潑辣。《權力的遊戲》裡的艾莉婭,用的是一把小刺劍,冷豔決絕,不留餘地。

而薙刀,輕量武器,很大程度彌補了女性先天在力量上的劣勢,刀法明快簡潔,帶著堅韌與忠貞。

日本很多影視和動漫作品,都有薙刀女武士的設定。

比如《Re:創世主們》,有個活躍在平安末期到鎌倉初期的女武士,叫板額,其在戰鬥時所使用的就是一把薙刀。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Re:創世主們》,女武士板額

再如《銀魂》,女二號誌村妙的武器有三:拳頭、木屐和薙刀。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銀魂》,志村妙手握薙刀

最著名的要數大河劇《八重之櫻》,女主自從嫁入武士家族,就將薙刀術作為必修技能研習。並認為,

薙刀凝聚了武士之魂。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八重之櫻》,武士家族的女眷如是說

與劍不同,當然不同。

以電影[英雄]為例,無名練就「十步一殺」,上咸陽大殿刺秦王,拔劍時一念一動都講派頭。說到底還是虛招過多,實戰意義不大。

頗有裝腔作勢之感。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劍之道,避其鋒芒一擊必殺,其能完勝刀的地方,就在於刺擊。圖為[英雄],無名刺殺秦王

其比之於刀,各方面均有不如,比如劈斬的手感,再如穩定和韌性。

但劍法攻心為上,講求刺擊,一旦擊中,必死無疑。「寧挨十刀,不吃一劍」就是這個道理。

這便顯出了薙刀的優勢,它刀柄頗長,厚背薄刃,刀頭略彎,可刺可砍,兼容刀劍二者的好處,又以「橫掃」為長,可劈砍可格擋。

憑速度和反應,招招攻敵要害,極具殺傷力。

這些招式,在[薙刀社青春日記]裡均有亮相。

比如遠距離劈砍面部、擊打小腿,利用槓桿原理加快刀刃運動,避免因距離過近而進行的角力。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社青春日記],長柄兵器可以拉開距離優勢,後趁敵人不備擊其面部

挫動敵人銳氣之後,再來一個橫掃千軍,講求技巧和敏捷性的比拼。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社青春日記],薙刀以橫掃為長,同時要閃避對手攻擊,再借沉身之勢,舉刀上劈。

更有近距離格擋,但萬萬不可僵持太久,因其對力量的要求格外嚴苛,稍有不慎便潰不成軍。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社青春日記],距離越遠,越有更廣的使用空間來發揮薙刀技巧。若兩方距離太近,幾乎無法閃避,只能格擋

這就是薙刀術,乾脆果決,簡潔有效,與敵人保持距離,發揮優勢,並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鬥。

可是,若被擊中怎麼辦?

片中,薙刀社的社長說,「捱打要殘心。

」在日語裡,「殘心」的意思是「留心」,指捱打後要忍,且絕不能掉以輕心。

就如古代日本,那群征戰沙場的女武士。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女武士駕黑馬持薙刀與敵人廝殺的木質版畫,楊洲周延作於1899年

她們全副盔甲弓箭,持著薙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如果戰敗,不必切腹,而是以薙刀割喉或刺進胸口。

不為旁的,只是如[薙刀社青春日記]裡那位僧人所說:女人要有出息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最後的武士]裡,湯姆·克魯斯被日本部隊俘虜,押解他的武士,手中所持的便是薙刀。

[必殺第四號]裡,真田廣之耍起薙刀來無人能及,充滿日式風骨,「每擊一人,掌聲雷動」。

還有前文提到的《八重之櫻》,女主的哥哥山本覺馬,更是有歷史原型的薙刀高手,曾以此令那無禮的死亡,宵小們陪葬,投機的命中只剩恐慌。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左圖為《八重之櫻》中的山本覺馬,右圖是其原型,為江戶時代末期的薙刀高手和槍炮專家

可知,持用薙刀並非女人的專利,男子也習練薙刀術。非要說區別,則出在刀刃上。

其大致而言,刀身較寬且彎曲弧度較大者,稱為「巴型(巴御前)」;刀身較窄且弧度較小的,則稱為「靜型(靜御前)」。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上圖為巴型,下圖為靜型,均以進攻為主,同時融合「攻守兼備」理念,適當招架和迴旋

前者女子使用較多,後者以男子為多。

且受自身力量所趨,男子耍起來較之女子更為靈活,理所當然速度更快,從而在擊打時不會令空門大開,將胸腹全部交予對手。

很多浮世繪畫作都描繪過這種情形,快起來甚至可以擋箭鏃、摘人頭。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左圖為《後三年合戰繪詞》,一位武士用薙刀摘了敵人的腦袋。右圖為《次郎右衛門》,武士揮薙刀抵擋密集而來的箭鏃

但話說回來,其實不管什麼刀,武士耍起來都很快。

明朝武將何良臣曾說,「日本刀不過三兩下,往往人不能御。」劍戟片裡的武士殺人也不用第二刀,只聽得破風之聲,敵手已血濺當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何況薙刀有一大缺陷——沒有斬技。也就是說,並不存在「斬下」的刀法。只能依靠一種類似「抹」的動作,快速迅猛地殺敵。

因此,耍普通刀要快,耍薙刀,更要快。

多快?

《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一回,曹操在關羽上馬時將熱酒斟下。關羽出帳提刀,鸞鈴響處,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座頭市物語]裡的殺陣戲,盲人阿市以閃電刀法劈蠟燭、切柿子,一時風光無限。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座頭市物語],阿市的刀法一直為後世所效仿

[東邪西毒]裡,盲劍客臨死前抬頭看天,由於對手刀快,令他喉嚨處鮮血迸濺,像風聲一樣。

[帶子雄狼]裡,反派武士也被一刀砍中脖子,死前在大漠自語:「我聽見我的脖子在哭,像冬風在吹口哨。」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帶子雄狼],武士死前自語,感慨刀法之快,後來被電影[東邪西毒]借鑑之

刀,簡單兩筆,可上陣殺敵,可切雞宰牛,沒有註腳,沒有派頭。

刀客,受盡孤獨悽苦的淬鍊,揹負不為人知的艱難,帶著滾燙的恨和至死不渝的堅持,滌盪江湖,揮刀斜指,騎最快的馬,殺最恨的人。

其一生大抵只會為三個字所困:不甘心。

就如[薙刀社青春日記],那群女生輸了比賽,笑著安慰彼此「都很努力」。待人群散去,她們才敢放聲哭泣,嘆了一句:

但還是好不甘心。

就因為這三個字,才有了後來千辛萬苦跟僧人學刀法的執著,才有了從前薙刀女子保家衛國時,那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的氣魄。

日本女人拿什麼幹架

©️[薙刀社青春日記],燃性不足,劇情有生硬的移植感,動作也透著僵化,卻還是戳中了薙刀武士的靈魂

古龍曾說:「歌女的歌,舞者的舞,劍客的劍,文人的筆,英雄的鬥志,都是這樣子的,只要是不死,就不能放棄。

刀如此,薙刀術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