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星:家庭財富不平等會自我放大嗎?

吳衛星:家庭財富不平等會自我放大嗎?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謝謝孫冶方基金會的各位領導,非常榮幸能夠獲得這個獎,我們主要研究的是“財富不平等和金融市場之間的關係”。

財富的不平等可能是因為財富傳承、收入和努力程度的不同,也可能是因為儲蓄的不均等,儘管大家普遍認為中國的儲蓄水平比較高。

現在我們比較關注的是資本性的收入不均等,舉個例子,我們賽跑的時候,有人跑得快,也有人跑得慢,但是如果有個人開著跑車和我們比賽,我們怎麼也跑不過他,哪怕我們非常努力。金融市場在財富分配方面,就可能是起到跑車的作用,使得富人可能更富有一點,窮人會更窮,進而使得財富不平等進一步放大。

從理論上來說,所有的家庭,不管有多少錢,都應該買點各種各樣的資產,最好的投資組合是市場組合,市場組合就是什麼都有,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從窮到富的過程中,可能開始是手頭有點現金,然後有點儲蓄,然後再有一點財富才會買住房,再富有一點可能買點保險、股票、基金,好像有個階梯性的結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樣。可以說,

與窮人相比,富人更多地參與到了金融市場中來。

還有就是,如果我們都參與金融市場,我家裡有10萬塊錢,每年賺1萬塊錢我就挺高興,結果別人有100萬塊錢,他一年賺20萬,賺了20%,那我心裡就有點不平衡了,但事實上確實是這樣:越富有的人,他們的投資組合收益率越高一點。

我們前面討論到家庭資產的問題,接下來再討論一下槓桿率的問題,就是說每個家庭在槓桿方面使用的好不好。

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顯示,家庭住戶的貸款數量是逐年遞增。但是也有調查數據顯示,從家庭貸款來源的結構看,越富有的家庭越容易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得貸款,不是那麼富裕的家庭可能主要是從親戚朋友還有民間的融資機構來獲得貸款。

我們的數據分析顯示,越富有的家庭,經營差異率(網易研究局注:經營差異率是淨經營資產利潤率和稅後利息率的差額,它表示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於經營資產產生的收益)越高,可能是因為富有的家庭貸款成本更低,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的投資收益率更高,還有可能是這兩個因素疊加的結果。

我們覺得金融創新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目前的金融理財產品只是進行了很簡單的創新,好像誰都可以做,我們經常看到銀行的一些產品,很多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的人也可以買,但實際上使用這些理財產品最多的還是富有的家庭。

還有一些像P2P這樣的新型金融理財產品,其實也是富有的家庭用的更多,窮人家庭也會用,我自己老家的一些農村家庭也會用,但實際上他們收益率更低,甚至會上當受騙。

所以說,怎麼樣使得金融創新讓更廣泛的人收益,還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我們確實要鼓勵一些金融產品創新,比如說像美國的401K計劃,它就是自動給員工一些基金的選擇,員工的投資可以得到一個平均的收益率,這樣的創新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面擴得太大的話,它可能又損害了一些底層投資者的利益,那麼這些金融理財創新產品是不是要受到更嚴格的監管,我覺得還是挺有意思的話題。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各位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