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陳雲是黨內公認的經濟學家,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長期參加黨和國家的經濟領導工作過程中,提出了許多前瞻性、開創性的正確意見,深深地影響了新中國經濟建設事業發展的進程。關於重視黃金儲備功用的意見,就是其中一條。

黃金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由於作為硬通貨和特殊商品所具有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彌補國際收支赤字、抵禦國際投資基金衝擊、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

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形象地概括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的作用說:“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作為最後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更好的東西可以替代它”。可以說,對一個國家來講,擁有黃金儲備,就增加了應對各種國際風險的底氣和手段。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因此,保存適當數量的黃金儲備,是世界各國比較普遍的做法。據2015年6月的數據,黃金儲備佔外匯總儲備比例,美國、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均超過60%,其中,美國黃金儲備更是達到8133.5噸,佔其外匯總儲備的73.7%。

(一)購買、儲備部分黃金,注重發揮其調劑作用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主持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工作的陳雲就已經注意到要重視黃金儲備的問題。

當時,解放戰爭進入到最後的關鍵階段,由於長期的戰爭,解放區出現了嚴重的財政赤字,影響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為了研究和解決這一難題,1949年7月27日至8月15日,陳雲在上海主持召開了有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五個地區的財經部門領導幹部參加的專題會議。

陳雲在會上提出了發行公債的主張。他認為,在1949年8月至10月內發行公債,可以減少貨幣發行,使物價不致過分波動。關於發行公債的數目,他“傾向於發行24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這其中包括收購一部分黃金外匯。

為什麼要收購一部分黃金外匯呢?陳雲解釋說:

【“因為京滬杭三角地區殷富戶普遍存有黃金美鈔,公債目的雖在收回人民幣以減少發行,但事實上勢難完全拒收黃金美鈔,故華東擬在公債中接收300億元價值的黃金美鈔”,這樣一來,“公債收回之數字除黃金美鈔外只有2100億,在放多收少中銀根不致過緊,如出現過緊而不利於工商業時,可以延長繳款期限或減少推銷數字”。】

陳雲還就發行公債的具體手段和主要目的作了闡釋和說明:要綜合運用調劑通貨、調劑公債發放數量、調劑黃金和美鈔收進的數量三個手段,“使其服從一個目的,即達到我們所預期的金融、物價保持良好的狀態,保證糧食和其他重要物資的供應”。

在戰爭仍在進行的背景下,陳雲抓住了問題的關鍵,通過發行公債(包括收購部分黃金外匯),既能及時支持戰爭的順利推進,又能保證糧食和其他戰備物資的基本供應和價格穩定。

針對收購黃金、美鈔,陳雲想得很細,他特別強調說,調劑黃金、美鈔收進的數量很有講究。黃金、美鈔收多收少,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物價平穩,銀根較緊,即可多收進些。

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為什麼陳雲在這裡要把黃金與外匯特別是美鈔放在一起說。

從一般意義上講,在金融投資領域,黃金和外匯價格變化快,投資贏利空間大,而且二者相關性強,因此人們習慣把二者並稱。當然,陳雲這裡把黃金與外匯特別是美鈔並稱,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這就是1944年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定建立的佈雷頓森林體系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這一體系實質上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的國際貨幣體系,其主要內容為兩條:一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政府和央行可以按照35美元1盎司黃金的官價(換算下來,1美元=0.888671克黃金)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國的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1%的範圍內波動。

按照這樣的規定,美元實際上等同於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從這個意義上講,買美元外匯,也就等同於買黃金。因此,陳雲在這裡才把黃金和外匯(美鈔)放在一起說。

在解放戰爭還在進行、新政權尚未建立、中國共產黨還未在全國執政的情況下,陳雲能注意到黃金在貨幣體系和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收購黃金外匯、調節平抑物質的主張,這是難能可貴的高瞻遠矚之見。

新中國建立後,長期的戰爭消耗和破壞,使全國財政經濟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同時全國百業待興,儘快恢復國民經濟成為新政權的首要任務。

面對這樣的局面,在其他的經濟舉措之外,陳雲主張要適時使用黃金以發揮其調劑經濟的作用,同時要量力收購市場上的黃金以供不時之需。

1950年6月6日,在七屆三中全會上,陳雲指出:

【“黃金和白洋,現在是處於相當的凍結中,要加以使用。什麼時候使用,這要看人民幣穩定的程度”;要根據我們的現有力量,“有步驟地收美鈔、黃金和白洋。先收美鈔,再收黃金,最後才是白洋。黃金的數目不會太少,據說社會上有500萬兩,就算150萬兩,也可摺合1億多美元”。】

事實證明,量力收購併適時使用黃金和白洋,對當時彌補財政赤字、穩定物價、恢復生產發揮了很好的調劑和壓艙作用。

從上述陳雲的分析和主張來看,在新中國成立前後,他就已經深刻認識到,黃金作為貴金屬和“硬通貨”對於國家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用於儲備、保值、投資,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凍結”或使用,用於穩定金融市場,平抑物價波動,調劑國家公債發行和人民幣供應。

因此,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和國家財力及時而適當地收購黃金備用。當然,新中國成立之初,鑑於當時的客觀環境,對外貿易還很薄弱,對黃金在對外貿易和世界市場中的作用,陳雲關注得還比較少。

(二)可以根據情況,“拿出部分外匯購買黃金”,“對外匯儲備進行保值增值”

1972年4月,陳雲結束了在江西兩年多蹲點的生活回到北京。不久,經毛澤東同意,他參加了以周恩來為組長的國務院業務組,主抓對外貿易工作。

當時,國際金融領域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解體。1971年8月15日,美國宣佈停止以美元自由兌換黃金;到1973年3月,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度。

這樣,支撐佈雷頓森林體系這兩條基本規定,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彼此之間維持固定匯率,就被打破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由此瓦解。從當時美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情況來看,這一體系的瓦解是必然的。

此外,美國當時對外深陷美蘇爭霸和越南戰爭的泥潭,國內經濟又陷入低迷和滯脹之中,國際收支連年逆差,財政赤字和通貨膨脹嚴重,美國黃金儲備急劇下降,從二戰後初期的價值245.6億美元下降到1973年的110億美元,美元信譽嚴重下滑。與此同時,中東石油危機爆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與危機之中。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元加速貶值,金價上升,國際市場上出現了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

陳雲見微知著,敏銳地觀察到國際金融形勢出現的這個重大變化,並預測這種變化最終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如果早一點出手,趁金價還沒有完全漲起來之際,及時用外匯購進一部分黃金,就可以降低外匯貶值帶來的損失,而且為我國應對國際經濟的波動提供更多的迴旋餘地;如果出手遲了,金價已經漲起來了,那就是完全相反的局面。

1973年5月5日,他對外貿部的周化民等人說:

【“貨幣大概不會再同金子聯繫在一起了。你們研究所怎麼看?我看,35美元一盎司黃金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世界黃金產量每年約2200萬兩,價值35億美元。而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按每年增長1%計算,就是300億美元。當然,貨幣還有周轉次數。

根據我國的經驗,貨幣發行量與商品流通量大概是一比八。就是拿這樣的比例計算,目前黃金產量也是跟不上商品的增長,何況黃金還有它的工業用途。這在貨幣市場上是個很大的問題,值得注意。”】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這裡陳雲特別強調要注意美元和黃金價格的升降趨勢,因為他根據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產量與商品增長以及黃金的多方面用途等方面的情況綜合判斷,黃金的價格很可能會上漲。

6月7日,陳雲要求人民銀行蒐集相關資料,認真研究有關國際金融和貨幣的十個問題,其中有三個問題就直接與黃金相關:

【“美、日、英、西德、法各國從1969年至1973年的貨幣發行量是多少?外匯儲備是多少,其中黃金儲備是多少?”

“現在世界黃金年產量是多少,其中主要產金國的年產量是多少? ”

“法國財長德斯坦是主張把貨幣和黃金聯繫起來的。世界上貨幣總流通量和世界上黃金總持有量,是否可以算出一個大致的比例來?”】

通過研究,陳雲對一定時期內美元與黃金比價的變化趨勢有了更明確的認識,並由此提出建議:

【“拿出部分外匯購買黃金,以規避匯率風險,對外匯儲備進行保值增值”。】

7月14日,在聽取香港華潤公司所屬五豐行負責人彙報時,陳雲說:

【“今後金價仍看漲,現在黃金與美元很難聯繫在一起,35美元、42美元一盎司黃金早已突破,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美元還要繼續爛下去。”】

同時,他也清醒地指出:

【“現在,美元雖然疲軟,但在今後較長時間內仍是國際主要貨幣,還沒有別的貨幣可以代替它,其原因是美國生產力在世界上仍然是最大的。”】

基於這些情況,陳雲建議:

【“我們外匯儲備較多,存銀行要吃虧,除進口一部分生產所需物資外,可考慮買進黃金。請人民銀行、財政部和外貿部一起開會研究。”】

7月27日,在同外貿部負責人及該部價格小組成員談話時,陳雲再次談到了國際金融形勢。他先是對美元牌價的變化趨勢作了分析:

【“美元貶值,危機發生。美元同黃金的關係已割斷,不可能再恢復。但美元也不會跌得一塌湖塗,拿美元同國民黨的金元券相比是錯誤的。”】

接著又談到黃金價格和我們的對策:

【“黃金價格還是要上漲的。在80美元一盎司時,我曾建議買黃金,但銀行認為利息損失大,不合算。買黃金是為了保值,不是投機。買了以後,可不可以再賣出去?在需要付款的時候可以賣出去,這不是倒賣,而是為了支付。”】

他還建議:人民銀行的任務是管好貨幣的波動,要當好國家的外匯財務經理和金融經理。人民銀行要有專門搞這方面研究的人,如果這個工作做不好,會犯錯誤。這些主張和建議有理有據,為相關部門放下顧慮,適時量力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購進黃金作為戰略儲備提供了支持和參考。

與此同時,陳雲還向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提出,我們與其把外匯存在瑞士銀行遭受風險,不如用這些外匯買點黃金存起來。國務院最終採納了陳雲的建議,在國際市場購買了不少黃金,增加了國家的黃金儲備。

據《中國金融統計》的數據,我國的黃金儲備,從1970年到1974年由700萬盎司增加到1280萬盎司,增加了近一倍。事實證明,這些黃金儲備在此後一段時期的美元持續貶值中保證了我國僅有的一點外匯儲備的安全,也為此後改革開放的啟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財政支持。

在“文革”期間受到“左”的思想的束縛下,陳雲對國際金融形勢能夠基於有限的信息作出深刻分析並提出有效建議,不僅體現了他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私擔當,更體現了他在經濟金融領域的獨到眼光和卓越能力。

(三)“我們有一些黃金,什麼時候賣出,什麼時候買進,應該看準時機”

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國內經濟發展,國家財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繫日益頻繁,中國面臨的周邊和國際環境逐步改善,在黃金儲備的管理使用問題上又出現了一些脫離實際的認識和看法:

比如,有的機械地以為只要把經濟發展起來就行了,黃金儲備可有可無,放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持續跟蹤觀察;有的覺得國家經濟形勢好起來了,已有的黃金儲備足夠用了,不用再抓住合適時機購買;有的觀點則在動用黃金儲備方面比較隨意,沒有充分考慮要把黃金儲備真正用在國家急需的用途上。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針對這些認識和看法,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情況,陳雲對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國的黃金儲備政策提出了進一步的主張。

1981年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戰略等問題,陳雲在會上講了八條意見,其中一條專門講到了黃金儲備問題:

【“我每天看貨幣的日報表,我主張,告訴銀行,表上面最好加一個黃金的市價。銀行搞這個比較容易,帶一筆就是了。我們有一些黃金,什麼時候賣出,什麼時候買進,應該看準時機。”】

陳雲這裡強調了買賣黃金不能盲目更不能想當然,要持續跟蹤金價波動,看準並抓住時機穩妥進行。

1983年3月17日,陳雲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國家計委、經委黨組對當時經濟中幾個問題的彙報時,再次談到黃金儲備問題。

他自問自答道:中國現有黃金儲備是怎麼來的?絕大部分是1973到1974年間國際貨幣動盪很厲害的時候買來的。我同李先念講,與其要把外匯存在瑞士銀行為什麼不買點黃金?“黃金就是從這裡來的。”

針對當時有些人急於把僅有的那點黃金儲備花掉的想法,他直截了當地說:

【“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有這麼一點黃金不算多,必需的。”】

此外,他還針對動用黃金儲備彌補國家財政赤字的做法指出,對支出超過收入的部分,可以用銀行投資或賣黃金的辦法來彌補,但“年年這樣搞下去不行”。也就是說,黃金儲備是要在緊急和關鍵時刻備用的,不能作為平常之計動不動就隨便動用。

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確實無愧於“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隨後不久的6月30日,陳雲在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反映美國國務院經濟研究中心顧問愛德樂對我國財經工作提出兩條意見的內部材料上批示:

【“有經歷的外國人也是摸著石頭過河,所有外國資本家都是如此。凡屬危險項目,他們不搞,寧吃利息。這是一個千真萬確的道理。”】

愛德樂的兩條意見是這樣的:

其一,不同意中國國際金融學會鄭州討論會上提出的外匯儲備只需相當於三個月進口額和400噸黃金儲備已經足夠,甚至可考慮出售一部分黃金首飾的建議。隨著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引進外資的增加,只留相當於三個月進口額的外匯儲備是不夠的。一旦國際出現大動亂,外匯就會變得毫無用處,只有黃金才可靠,因此黃金儲備不能減少。

其二,外貿發展計劃不能只考慮對中國有利的一面,還應考慮國際金融貿易出現對中國不利一面的可能性。因為外貿要受國際市場和其他國家政策的影響,一時有利的局面可能會發生不利變化,因此,對長期外貿發展計劃應注意穩妥性。

把陳雲的批示與愛德樂的意見結合起來看,陳雲實際上是認可愛德樂的意見的。財政金融工作要慎重和穩妥,要考慮到最壞的可能性,國際形勢一旦出現大的動盪,單有少量外匯儲備是不保險的,只有作為硬通貨的黃金才可靠,因此保持並增加適量的黃金儲備是十分必要的。

針對在黃金儲備的購買和使用問題上的一些錯誤認識,陳雲及時進行了揭露和批評。

1985年2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陳雲又講到了外匯儲備問題。他提醒大家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儲備多少外匯、多少黃金?

針對當時有些人以為“我們有120億美元外匯,還有幾百噸黃金,就覺得手燙得不得了啦”,他指出:我們許多同志並不是很清醒。我們有100億、150億、200億美元外匯,不算多。我們是個大國,儲備一二百億美元外匯,有風吹草動的時候可以應付。從長遠來看,現在我們的外匯不是多了,而是緊了。

1987年12月18日,陳雲同一位中央領導同志談話時說:

1981年我發表過一個意見,就是我們這個國家有120多億外匯作為週轉資金,很有必要。1983年我又提出來,我們的幾百噸黃金是怎麼來的?

但是,有些人對這些外匯,還有黃金,“覺得燙手”,不知怎麼辦才好。結果,“大力提倡高消費,大量進口消費品,還號召穿西裝”。這是“不懂經濟的表現”。

這裡,陳雲舊事再提,主要是提醒有些人,不要覺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了,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對外貿易額增加了,手頭可以支配的財力更多了,國際經濟政治形勢也趨向緩和了,中國國際地位提高了,就可以放鬆警惕、高枕無憂,放鬆對國際經濟政治形勢特別是金融形勢的關注和研究,放鬆對外匯和黃金儲備的管理。

總之,陳雲關於黃金儲備之功用的認識、主張和建議,不僅見事早、抓得準,而且因時而變、辯證客觀,既相當專業地揭示了黃金作為貴金屬和硬通貨所具有的財政、金融和工業用途,又結合國際形勢的變化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的現實和未來需要,從治國理政的高度,提出了頗具前瞻性至今都仍不過時的建設性意見,無愧於“

黨內經濟學家”的美譽。

【高長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研究員。原標題《陳雲談黃金儲備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