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文/馬慶雲

梅婷、鄔君梅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陪讀媽媽》正在電視臺熱播。這部電視劇真正的價值並非幾位有錢的媽媽如何在溫哥華給孩子陪讀,並且與這群少年鬥智鬥勇,而是,一位來自上海衚衕做小吃店生意的窮人媽媽,如何在溫哥華與孩子“患難與共”。

《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其他幾位媽媽的孩子都出自富裕家庭,大夥都是花錢自費來溫哥華讀書的,接受國際化教育,並且以後打算為考常青藤名校做準備。而羅盼是因為在本國的成績好,作為交換生出現在溫哥華的學校的。而他的父母在上海的衚衕裡邊開了一家早點鋪子,父親也經常通過給人送水貼補家用。

以羅盼家庭的財力來看,他在國內不能算貧困家庭,畢竟還有店鋪,並且經營了早點生意。但是,因為置身溫哥華,並且處於富裕的華人圈子,所以將羅盼母親彰顯的格外貧困了。她在溫哥華只能以打黑工來賺錢繳房租,從而在兒子學校旁邊陪讀。而陪讀媽媽互助會的女會長,也就是鄔君梅飾演的角色,為羅盼媽媽安排了到各家做鐘點工的工作。

《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看似已經相安無事,卻在近期的劇情中,突然爆發了一次偷書事件,所有媽媽都不敢僱傭羅盼媽媽了。這件事情,有個緣起。羅盼媽媽經過書店,看到打折的《哈利波特》,所以給兒子買了下來。但是,因為工作的疏忽,《哈利波特》放在一個袋子裡邊,被保潔人員當做垃圾收走了。

而羅盼媽媽在下一家做小時工的時候,發現對方的孩子書架上也有這本《哈利波特》。並且對方告訴她,雖然孩子有不少書,但這孩子不好好讀,買了只是擺設。以上這些劇情,推動了羅盼媽媽偷書。她將這本《哈利波特》偷偷帶回家,並且告訴兒子,這是自己買回來的。羅盼如飢似渴,認真閱讀起來,並且帶到了學校,卻最終被書的真正主人發現,兩邊爆發了衝突。

《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校方將兩位媽媽叫到一起對峙,羅盼媽媽承認偷書的事實。另一位媽媽趕緊讓自己的孩子道歉,並且說不能追求此事,是自己孩子不懂事兒,書讓弟弟讀沒什麼。而羅盼遭遇巨大的精神打擊,極度崩潰,跑到了海邊。

在海邊,有一場母子的對手戲。羅盼媽媽讓兒子再忍一忍,等考上大學,有了工作,就可以光宗耀祖了,貧困只是暫時的,並非永遠。截至此刻,羅盼媽媽依舊不認為自己的偷書行為是嚴重的錯誤,她將這一切歸結為經濟的貧困。其實,這並非一個個例,不少窮人媽媽都會為自己的錯誤找到一個貧困的理由。

《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而且,這個理由會被當做一種看似堅韌不拔的品格存在。偷書這件事情,羅盼媽媽並不認為自己在根源上就是錯誤的,她依舊強調,自己就是想讓兒子讀到這些課外書,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才能考上她並不知道什麼是常青藤的大學。而她將大家對偷書的批評看做是一種貧困生活給與自己的磨難,不是錯誤,是生活給自己的磨難。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正是在這種可怕的前提下,催生了羅盼媽媽讀書就是要光宗耀祖的真實動機。讀書,上名牌大學,就是為了有好的工作,好的社會地位,最終就是要光宗耀祖。這其實是一代中國人的真實想法。我們將讀書極盡功利化,讓它徹底成為攀爬世俗的標杆。而讀書的真正目的,也被這些錯誤的認識曲解為要活出一個人樣來,要光耀門楣,要顯擺等等。最終,即使有所社會成績,也是將自己的人性完全扭曲掉了。

《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因此,我們就可以回到這部電視劇窮人媽媽偷書讀的本源上來了。她真的是為孩子負責嗎?人無論在貧困還是富有中,都應該保持基本的道德良知。我們無法在貧困中保持一種道德上自憐自愛,也便不可能在未來的富裕中保持一種對世俗的相對清高。貧困的時候可以偷書讀,富有的時候依舊只能是金錢的奴僕。這簡直是一代人的悲劇。

其實,時至今日,在國內,已經沒有幾個家庭讀不起書了。即使真有孩子捨不得買書,只要大大方方地說出來,國人之間也會踴躍相助。我們在慢慢地培養一種優秀的道德觀念,衡量事物,不再以當年的經濟富有程度作為標準,而是用更人性的道德溫度去看待與評判。其實,回到劇情中來,羅盼媽媽將這本《哈利巴特》借給孩子讀,不是更妥帖嘛。我想,劇中書的主人能夠在真相大白之後讓自己的孩子趕緊服軟,趕緊告知校方不要追求,那羅盼媽媽借書的時候,也一定會借給她。

《陪讀媽媽》窮人媽媽給孩子偷書讀,真的是愛孩子嗎

可怕的是,有些人享受自己作為窮人的那種狀態,並且以貧窮作為道德優勢存在,並且假想大家都看不起貧困,因此自己處於一種無愛的空間內,所以要發奮做點什麼,從而光宗耀祖,要其他人都得對自己畢恭畢敬。這種狀態,才是真正的貧窮。經濟的貧窮可以救助,精神的貧窮,實在讓人著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