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材投資人斷想

曾幾何時,自己以人材投資人自居,那個時候這個名字是個稀罕貨,在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呂不韋那樣的寄貨可居,在未來似乎可以通過自己的一些不經意之舉改變一些不能改變的事情等等。現在想想看,這些年突然冒出了很多以“人材投資人”身份出現在市場上的人員。似乎又多了那麼一些商業氣息——說到商業氣息我並不迴避,我一直覺得,人的成長始終是伴隨著財富的積累與充盈。所以說培養人這件事其實並不單純;但是從另外一個側面說,人的培養絕對不是說急功近利的,在很多時候我們把人看成了錢,那人就真的淪為掙錢的工具了。

“人材”已經越來越少

可以說“人材”是人才培養的最初階段,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老闆總是說我希望的人是一張“白紙”,但是不可否認現在的“白紙”是越來越少了,你能想到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學生整體的擇業觀念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但從另外一個側面講,學生群體作為主要的“人材”,對於規範性的東西已經非常抵制了,他們希望或者強調的是個性化的成長方式

“定製化”產品必然沒落

曾幾何時我們對“工匠精神”那可謂推崇的是五體投地,其實“定製化產品”與工匠精神沒錯,錯的是什麼?錯的是人才不可能完全按照“定製化”的模式產出,這就好比說你的父母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反過來你也一樣要跟他們的人生重新來過……我們自己想想都可怕的邏輯,在現在的年輕人身上更是不可思議。所以傳統的“步道式”樣子的領導也好,老師也罷,也會越來越離這個時代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