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起名要從消費者需求入手

消費者是企業的更終服務對象,所以公司起名一定要從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

公司起名要從消費者需求入手

通常情況下,除了鹽、糖、汽油這類同質性機槍的產品外,絕大多數單一產品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換句話說,每一種產品或品牌只能為某群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找到對品牌價值需求度更高、做迫切的消費群體,以實現品牌價值的更大化,是品牌塑建過程中的核心任務。

要想準確的找到品牌價值需求度更高、更迫切的消費群體,就必須對市場進行有效的細分。通常的標準有:人口統計因素(年齡、性別、經濟收入、婚姻狀況、職業、受教育程度)、心理和個性因素、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行為模式等。鑑於眾多品牌類書籍中,對於市場細分大都有詳細的描述,這裡就不在重複了。

市場細分只是對接目標群體更強需求的一項階段性的工作,並不是我們更終的目的。通過市場細分,我們要找出究竟哪些消費群體對品牌所提供的價值有需求?這個消費群體的需求程度與迫切程度是怎麼樣的?在現有需求的基礎上,還可能會衍生出哪些需求程度高於迫切程度強的需求?等種種問題的答案才是我們更終所需要的。

比如,奔馳與寶馬幾乎所對接的同一消費群體,但是當寶馬發現“乘坐舒適”這個需求程度高與迫切程度強的需求別奔馳佔據後,他們對目標群體心理和個性因素、生活方式、生活序貫、行為模式及社會環境與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後發現,“享受駕駛的樂趣”的需求將有極大的市場空間後,在與自身品牌的商業屬性進行對接後,更終去定了目標群體與價值方向。

一個品牌的商業屬性有時候可以對接幾個消費群體的更強需求。有些企業為了實現利潤的更大化,往往把對接成功的所有消費群體作為目標,期望賺個盆滿缽肥。這種做法同行是行不通的,這和“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是同樣的道理。

當品牌的商業屬性與幾個消費群體的更強需求對接後,為了事半功倍的塑建品牌、成長品牌,確保利潤的強勁與持久,我們還需要從市場環境的好與壞,市場需求的長與短、市場容量的大與小三個方面對目標市場進行綜合的考量。

市場環境的好與壞通常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與競爭幾個層面去進行評判;而市場需求的長與短,即需要評估每個消費群體更需求是短期需求還是長期需求,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大致如何;至於市場容量的大與小,則是為了能否強勁且持久的獲取利潤,去綜合對比每個擁有更強需求的消費群體人數的基本構成,現有直接競爭者與間接競爭者的數量,以及未來可能進入該市場的直接競爭者與間接競爭者的數量。

針對公司起名的消費者心理要求,則可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有效心理策略。

由中外工商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凝聚形成眾多心理策略有:

、迎合消費者的實用心理,以商品的主要性能或用途命名,如“三九胃泰”。

、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感,以商品的主要成分命名,如“麝香痔瘡藥膏”。

第三、順應消費者求實賞新心理,以商品產地命名,如“京東板栗”。

第四、投合消費者喜好工藝精良、用料考究的傳統產品的情感,以人名、綽號命名,如“麻婆豆腐”、“王麻子剪刀”等。

第五、滿足消費者的求知慾,以產品的研製過程和方法命名,如“666農藥”。

第六、符合消費者審美要求,以商品的形狀命名,如“佛受酥”。

第七、應消費者求新奇、獲實惠的欲求,用形容詞或褒義詞命名,如“萬家樂”電器。

第八、順從消費者求變求異的需要,以外文譯音命名,如“思考奇”糖果。

總之,運用心理策略給公司命名,目的是滿足消費者需要,促進消費者對商品的認識和產生良好的情緒體驗,誘發其購買動機。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商品質量和服務保證,商品名稱再好,也只不過是枉費心機。

準確的對接消費群體的更強需求,是未來企業獲取利潤的動力,它為品牌塑建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提供者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