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遭遇“绝境”,数千名顶尖专家举家来华,西方强行拦截失败


我们大家都知道,苏联曾是世界军工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军工产业占国民总经济的一半,科技人才更是独揽全球四分之一,一度压的美国喘不过气来,可好景不长,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大量军事武器停工,顶尖人才面临进退两难的境地,乌克兰作为当初苏联军工的主要生产地,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诞生,即使这样,乌克兰依然在美苏的重重压力下,销毁了大量武器,其中不乏图-22M3、图-160轰炸机。

正当苏联的“帝国遗产”即将陷入绝境时,我国却传来一则好消息,使得乌克兰的军工技术和人才绝处逢生。1993年我国正式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苏联遗留的军工技术和人才,还成立了“友谊奖”,表彰那些对我国科研做出巨大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同时,对来我国工作的科研人才实施全方位照顾,他们的家人不仅能免费获得住处,还可以享受优厚的待遇。

“双引工程”实施以来效果显著,黑海造船厂内著名的船舶设计与建造资深专家,航母总备设计师巴比奇·瓦列里就入驻了我国青岛中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院。还有乌克兰的动力心脏,安东诺夫设计局和马达西奇公司,我国建造了120多平方公里的生产区,数千名“安东诺夫”公司的工作人员携家眷来这儿工作生活,马达西奇公司的前工作人员,也在我国发动机新厂中工作。


这些乌克兰人才为我国带了更多的好处,其实长久以来,我国与乌克兰在军工领域上的合作从未停止,无论是“瓦良格号”,还是安-225运输机,这些关键军备技术,促进了我国军工领域的进步。但别人的总归是别人的,我们还是要独立研发属于自己的武器,可能在某些方面还有差距,但这并不可怕,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总会追上,静下心来一个一个超越,正如马伟明院士所说,领先就领先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