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第161篇推文 正文:1812字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據《南京日報》及各媒體消息:

“國家統計局南京調查隊的調查數據顯示,返鄉的農民工,超7成的創業者都實現了盈利......”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以前在城裡打工的時候,看報紙上說人均工資8000元/月,王二小非常深刻且羞恥地感到拖了祖國的後腿。

如今返鄉創業的朋友超7成都盈利了,為何偏偏自己又是另外3成,這豈不是把褲腰帶都給拽斷了?

哎,說多了都是淚,看看調查的結果,到底是哪些項目最賺錢,讓我也學哈子經驗嘛。

一、虧損的都是幹啥的?

南京調查隊抽樣調查發現,開展經營的104位創業者中,盈利的有79家,佔比高達76%。(厲害了)

盈虧平衡的21家,只有4家暫時虧損。

這4家是幹啥子的?

果蔬種植

糧食種植

寵物寄養

機器配件加工

怪說不得王二小之前種蔬菜掙不到錢哦,真的是躺到都中槍。

雖然樣本小,但還是說明了些問題,這些項目確實有點兒先天殘疾,想要賺錢還得靠後天多努力。

二、最賺錢的都在幹啥?

調查顯示,大家返鄉選擇的創業項目都還是挺傳統的,主要集中在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

剩下的則搞起了種養殖,盈利頗豐的大多是從事蝦、蟹等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加工的。

只有極少數人選擇了文化創意產品。

野生土特產經營

如今土特產都不得行了,非得要野生的。

不由讓我想到了今年的藍莓,地頭收就10多元一斤,送超市賣6.9元/盒,估摸著有二兩重。

野生採摘的,收購價80多元,送超市賣30多元一盒。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無獨有偶,敢打出“野生土蜂蜜”招牌的,100多一斤銷量出奇的好,不賣個100多元,分分鐘被人認為是假貨,當真野生的要長得乖些?

今年進山摘藍莓的都是帶著耙子去的,一薅(hao)一大片,沒辦法,就衝這價格,大家能不積極嘛?

不僅採挖土特產這一無本買賣賺錢,收購包裝後送到各大超市銷售的經銷商同樣賺錢。

圍繞房子和地做無本買賣

房子大有空閒房屋,又恰好在景區附近的,搞成民宿出租的大有人在。

本來就是自家的房,在民宿平臺註冊賬號後掛在網上,有客人住就接待下,利用閒置房屋增加收入,也算是個無本買賣。

還有覺得自家院子大了,出租院子給城裡人種菜的,收取地租後,如果對方沒時間照顧,可以加錢要求幫忙種植管理。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自己平時本來就要幹農活,自家院子就是順手的事兒,也算是個無本買賣。

生態採摘也是同樣,蔬菜水果長在田間地頭,要摘還得請人,還得想辦法賣,不如掛個牌子,有人來摘就收點錢。

特色生態種養殖

特色生態種養殖賺錢的,項目普遍都比較小。

山雞算是比較大的了,再往下走比較受歡迎的是鵪鶉、蜈蚣、螞蚱、蛆等等。

大的像孔雀、火雞、鴕鳥、娃娃魚等,見過經營得還不錯的,但好多從業者稍不注意就虧錢了。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這些投資大,心疼,被不少朋友定義為假項目。

種植方面選擇的對象也都比較小,是黑糯玉米、赤菇、彩椒、菇娘果、紅樹莓等等。

項目小確實有優勢,佔地小、生長週期快、投資小,虧了也不心疼。

房建家裝

這是借了政策的東風。

一是財政撥款,要求危房改造。

二是農民工返鄉後翻新老宅。

三是宅基地確權後,兒女戶口遷到城裡了,怕自己百年之後房子垮了,宅基地被收回,所以決心把宅子修成碉堡的。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房子一旦翻修,不得裝修裝修?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傢俱、彩電、廚房用品等等順便也就換了,賺錢的機會也就來了。

搞直播的

以前田間地頭搞直播怕流量不夠,現在全國流量不限量了,敞開播。

有點農村特色野生植物資源方面知識的人,開直播很受歡迎。

直播中藥材知識的尤其吃香,還不趕緊和身邊的江湖郎中、赤腳醫生搞好關係,尤其是村裡的一些老中醫,你負責直播攝影,他負責採藥講解,仙風道骨,像模像樣。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當然,將城裡的餐飲小吃帶回農村創業的,做農家樂的等等,大多也都賺到錢了。

調查顯示,南京的許多地方還有返鄉創業貸款政策。

三、返鄉創業,互聯網運用情況普遍較差

上面說項目裡面真正意義上的農業項目,也就特色農產品種養殖和野生土特產經營。

所有項目都存在互聯網程度低的問題(直播除外),大多數農民老闆仍主要依靠實體店經營,75.8%的經營者來自線上的收入不足一成。

超七成返鄉農民工創業盈利,這些項目更賺錢!

南京電子商務協會農村電子商務分會副秘書長周超說:

“以高淳為例,目前已經有3萬名蟹農通過“某某網(不打廣告)”等網絡平臺,把螃蟹從蟹塘直接發向消費者餐桌,但這一比例僅佔當地蟹農的10%,離定的60%的目標還差得遠。”

就電商扶貧發展的勢頭來看,要脫貧增收,還真得依靠互聯網。

看來回農村創業,如果懂電子商務並能很好地運用,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創業項目選擇固然重要,如何利用互聯網搞電商運營同樣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