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外賣店?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跳過那些不必要踩的坑

一個餐飲品牌在從創立到逐漸壯大的過程中,會產生許許多多的問題,同樣的,作為餐飲品牌的創始人,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踩到大量的坑,那麼哪些坑是最需要注意且極其容易被忽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餐飲品牌路上的“神坑”們。

相信很多人在創建餐飲品牌之初,都會看到很多“專業”的經驗指導提到產品標準化。事實上,我的觀點是,餐飲品牌在創建之初就把產品標準化是沒有必要的。正確的順序是在餐飲品牌創建完成後應先研究區域內同領域的頭部餐飲品牌產品搭配和口味,在充分了解餐飲市場的情況下,做微創新。

那麼每個階段對於產品,創始人們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呢?

(一)當你只有1-3家店時,不要考慮產品標準化,而更應該把重心放在出餐,用戶維護等線下管理方面,深入門店本身。很多人往往有個誤區,就是覺得第一家店可以自己運營,等到門店數量增多後再找代運營。事實上,越是早期的店鋪,越需要專業的代運營。哪怕短期來講相對成本較高,但是在店鋪初期把運營交給專業團隊的好處在於,1.專業代運營擁有比商戶擁有更好的平臺關係,這也就意味著,對比自己運營的商戶來講,代運營團隊擁有優質的平臺資源。2.專業代運營擁有比商戶更強的數據化管理能力。 對於線上運營,門店的數據收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專業代運營可以根據門店數據對門店活動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而商戶自運營,因為缺少經驗,往往只能看到表層數據,不知道如何精細化運營做出適合自己門店的方案更修。3.專業代運營擁有比商戶擁有更多樣的品牌管理意見。餐飲品牌的運營不只是基礎數據的抓取,除了數據分析外,代運營公司還會結合線上線下對門店提出綜合性的調整意見,有於經驗的豐富和接手的品牌數量多,代運營公司給出的管理意見往往也更具參考價值和市場借鑑意義。

(二)當店鋪數量為3-4家時,也只需要部分產品做到半成品即可。當店鋪數量為1-3家時,考驗的是餐飲品牌創始者的個人管理能力,而當數量到達3-5家店時,考驗的往往是創始人的團隊管理能力,這兩者的還是有較大差別的。當店鋪數量在3-4家時,如若實行產品標準化,那麼單門店的管理成本會上升。因此在早期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長遠考慮品牌的定價和成本,因為一旦擴張,由於供應鏈成本的提高和門店成本的上升,毛利會下降,由此最初的抉擇就尤為重要。

(三)當店鋪數量為5家店時,應該將產品標準化開始重點考慮。因為當品牌門店擴張後,品牌核心盈利的構成其實是供應鏈端和加盟費。 供應鏈端除了供應產品的價格外,還有運營的抽傭。 之所以會有運營的費用是因為為了整體的品牌長遠效益,對所有門店進行統一運營會更有利於品牌管理 ,否則則運營水平和成果參差不齊,不利於品牌發展。

(四)當店鋪數量大於5-8家店時,品控成為該階段品牌發展的核心,所以將產品實現標準化將更有利於品質管理。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時期,很多人會選擇將所有產品標準化或者將爆品標準化,事實上這兩種做法都不對。建議方法是先將非爆品標準化。 我們都知道,要尋找優質的供應鏈資源不是易事,因此在標準化的過程容易踩坑。對比品牌爆品和非爆品,明顯爆品在這一階段踩坑的損失遠大於非爆品,在這一階段的門店規模還不足以承擔爆品的產品風險,由此權衡之下,更應先將非爆品標準化,待選擇完優質供應鏈後,再放心地將爆品標準化。

以上就是針對 產品標準化的時機把握和選擇做出的建議,不少餐飲品牌在創建過程中都犯過這些錯誤。

然而針對餐飲品牌創建時的“神坑”,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也會繼續向大家說明,歡迎關注!

我是倪旭濤,我在預見未來和你聊餐飲外賣的那些事兒

我既是你的品牌顧問,更是你餐飲路上的導師。

(轉評將有機會獲得“查查店”的內測名額哦,歡迎諮詢瞭解!

想開外賣店?一篇文章教你如何跳過那些不必要踩的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