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原創 2018-02-16 R君 R君愛電影

在電影中感受出眾的思想、深刻的人生和未知的世界.....

R君說

這又是一部今年的奧斯卡大熱門電影(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 5項重磅提名),一部講述青春、成長和抗爭的電影,幾乎是北美普通Teenage (20歲以下年輕人)最常見的生活狀態寫真......幾乎所有的影評都給予了“感同身受”這樣的評價,難怪評分如此高啟(豆瓣8.0分)......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家境貧寒的Christine, 無論在學習能力、社交還是各方面都平平無奇,卻堅決不甘於平庸的生活,嚮往更自由廣闊的天地,嚮往自己的突破,甚至給自己起了個外號叫“伯德小姐”(Lady Bird - 其實直接翻譯應該是“飛鳥女士”,象徵著她自由飛翔的渴望)........而她的母親,限於家庭條件,只能不斷的對她提出各種管制要求,為此,她和自己的母親經常都會發生激烈的衝突......

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Christine不願意聽從母親的教誨,做事不顧及他人的感受,甚至後果,看似自由瀟灑,甚至想愛就愛,為此幾乎失去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失去了自己的童貞,後悔莫及,雖然自己最後如願以償,遠離了家鄉,去了大城市,最後才意識到,當初母親所教誨的各種事情,原來是那樣的真誠,母親才是真正在關心自己的成長和未來......

其實,每一個年輕人,甚至很多成年人,都不會意識到,有時候許多的勸誡是基於多少人的苦痛悲劇教訓之上的。你可以忽視這些真誠和善意的建議、勸告,但最終,當很多事情發生的時候,才會意識到:眼淚和疼痛才是幫你成長最好的老師.......

然而,何必呢?

看清自己,再談夢想......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年輕人最嚮往的就是沒有禁忌和管束的生活,其實哪個人不是呢?

尋求突破,不甘平庸,擁有夢想本來是件好事,但是光有夢想,沒有去實現的能力和行動,基本上就是“白日做夢”了。

伯德小姐就是這樣的典型,雖然她一心想飛離自己的家庭,飛離她認為是一個鄉下地方的薩格拉門託(加州的實際首府,而不是大家認為的洛杉磯、舊金山或者聖地亞哥),去往大城市,去往美國東部的那些私立大學(在美國,college代表的是大專學校,而不是本科,往往教授的是比較專業的職業知識,而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畢業後通常也會從事相對專業但社會層級不高的工作,比如技師、工程人員、護士、烹飪等等,跟真正的大學University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別)......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這當然是一個好夢想,雖然她的母親反對她這樣的規劃,因為去那麼遠的地方讀大學無論學費還是生活費,對收入貧乏的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其實母親真正的心理是不捨得女兒的遠離......)

因為此事,母女之間經常有著罅隙,而母親言辭也比較的直接甚至有時候刻薄,讓伯德小姐的逆反心理也就更加的嚴重.......

但重要的並不是母女問題,事實上,伯德小姐對自己的夢想雖然很執著,但是其實從來就不夠足夠的努力.......她的學習成績處於中游偏下,雖然自己努力在假期打工賺學費,甚至求自己的父親幫她申請助學金,但是總的來說,從來沒有實質性改變自己追求夢想的一些必要條件......我們最常看到的,是她花費更多的心思去追求自己喜歡的男生,買衣服打扮自己,跟不務正業的一些同學瞎混,甚至惡作劇學校的修女老師......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其實伯德小姐真的那麼沒有潛能嗎?老師其實覺得她的本性裡面,充分具有愛和觀察力,所以寫出來的文章非常感人,“對薩格拉門託充滿了愛”。這本身就說明伯德小姐其實有自己的才華,只是她自己並沒有意識到.......

因此,即使她最後很幸運,得到了東部學校的青睞,孤身一人到了那邊,仍然處於那種混沌迷離的生活狀態,除了終於意識到孤獨離家和思念的痛苦,並沒有得到她想象中的自由和發展的天地......

當然,這其實也是北美年輕人的常見社會現象,對自我價值沒有清晰的認知,沒有明確的目標感和改變現狀的能力和意願,但是又期望叛逆和改變,最終雖然能夠得到自己要的一些東西,但是仍然迷茫而不知方向.......因此電影才會有那麼多觀眾的共鳴......

所以,光有一個空泛的夢想夠嗎? 實際上,伯德小姐的這個願望本質上不是夢想,而不過是一個改變,甚至僅僅是一個逃離,從一個城市逃離到另一個城市,從一個愛人逃離到另外一個愛人,從一個家庭環境逃離到另外一個模式環境.......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其實每一次逃離,都會擁抱到一些新鮮的東西,甚至感覺到不同的快樂。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發現自己需要提升和改變的地方,任何逃離都不過是一種暫時的逃避,最終還是會回到同樣的結局.......

比如,有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好,老闆不好,團隊不好甚至被分配的崗位不好,總是期望著換個地方可以有質的差異,其實他/她從來沒有真正去好好看看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是不是真的沒有發展和提升的境地。 最常看見的,就是換了一個公司,換了一個環境,沒有過多久,以前曾經困擾自己的問題現在又出現了......

所以,任何的改變都需要從先看清自身的問題開始,然後尋求自我的努力提升,再談夢想的一步一步接近和實現,否則只是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而已.......

真正的生活真相,其實常常就是你自身性格的投射。

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必要嗎?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大多數這部電影的評論,都在感嘆伯德小姐這一段經歷和很多人的親身經歷如出一轍.......結論就是:青春就是需要走一些彎路,有一些疼痛,才會意識到真正的人生。

正所謂:“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情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講一萬句話不如摔一跤,眼淚教你做人,後悔幫你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要走的彎路,一米都少不了.......”

真的如此嗎?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R君這一路,有過很多良師益友,也親眼看過很多周圍的人沉淪。 最大的感悟就是:“人生最大的捷徑,就是少耍性子,少走彎路!”

對每一個人來說,唯一的公平就是時間。 每個人人生條件再不同,所被給到的時間都是一樣的,都是18歲,20歲,27歲,37歲........

所以最重要的是,在同樣的時間內,儘量少浪費時間精力去嘗試無謂的體驗,因為每一次走彎路,時間是再也回不來的東西。 越早認知到自己,越早相信自己,越堅持一些道路,反而越容易積累經驗和成功......

一定會有人反駁說:年輕就要多體驗,多試錯.......是,理論上沒有錯,但是要看你本身有沒有這個本事能夠提煉每一份體驗的積累。 大多數人是體驗太多、試錯太多,結果把自己試廢了.......你可以學習喬布斯去研究佛學,或者去日本浪蕩,但是當他突然可以快速收身做事業的時候,你能做到和他一樣嗎? 如果你做不到,你只是學了他浪費時間的那一段,卻沒有學會他積累和成功的能力,結果只會讓你越學越遠.......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就像伯德小姐,雖然最後飛了出去,但是隻是在那裡喝酒聚會荒廢人生,真正修煉自己未來需要的發展能力嗎? 如果沒有前進,待在一個小城市和待在一個大城市,其實本質有差別嗎?

真正成熟的人,不會輕易去說“自己越活越明白”,也不會整天對人生下終極結論,感嘆“懂你的人才配你的餘生”如何如何......如果人生這麼簡單就能讓你想明白看明白了,你早就成佛成仙了。其實你的感嘆不過是基於自己在環境變化帶來的早期舒適感,離真正的生活真相,還遠著.......

就像伯德小姐愛上了丹尼,看起來那麼美好的愛情,結果對方卻是個同性戀;然後她又愛上了那麼帥氣的凱爾,甚至獻出了童貞,結果對方是個真正不務正業,玩弄女孩輕車熟路的渣男........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當然,伯德小姐最後終於意識到母親對自己的愛,意識到其實自己還是多麼喜歡自己的家鄉,意識到很多疼痛的痛苦,但是這樣必要嗎?

你選好了人生的道路,堅持了很久,甚至被很多人說“傻的可以”,那麼到了收穫的時候,就不應該突然改變自己的初衷,像一個孩子一樣看到另外一個可愛的玩具,就突然忘記了自己其實本來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

如果每個人看到更好的東西就想著去追求和擁有,其實你永遠都不會有幸福的生活,因為貪慾本身就是7宗罪之一.......

說來簡單,做到不易。 大多數有時候,疼痛了才會提醒自己選錯了......可是,這樣真的必要嗎?

你期望像鳥一樣自由的飛翔,能夠展翅高飛,但是你真正瞭解鳥所經歷的艱辛痛苦嗎?

《伯德小姐》: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

最後,R君感覺,《伯德小姐》恐怕在本屆奧斯卡會顆粒無收,因為對手們實在太過強大,這部青春期電影畢竟顯得過於青澀稚嫩吧......

R君,2018年2月16日,在加拿大時間年初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