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原創 2018-05-06 R君 R君愛電影

在電影中尋找曾經迷失的自我、忘卻的美好和更廣闊的世界.....

R君說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上映3天以來,全球的首周票房已經累計6.3億美元,超過了《速度與激情8》的5.4億美元,成為全球首周票房的第一。它的首週末票房也高達2.55億美元,刷新了《星球大戰7: 原力覺醒》的影史紀錄,而週六單日的8300萬美元票房,也打破了《侏羅紀世界》保持的6960萬美元的週六票房歷史紀錄.......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這的確是影史上最賣座的影片,由於整個中國市場還沒有同步上映,似乎10億美元對這部鉅作來說也是毫無意義的,超過20億美元恐怕才是它的小目標........而據說我們的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在本片拿了5000萬美元的片酬,比其他所有主演的總和片酬還高......

如果說《頭號玩家》是彩蛋大戶,其實《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一點也不少,而且,更多的彩蛋是來自過去整個系列和人物電影中埋下的各種伏筆和鋪墊,當然這也讓欣賞這部電影帶來了一些門檻,比如建議你在看《復聯3》之前,能好好看一遍《銀河護衛隊1》、《銀河護衛隊2》《美國隊長3:內戰》《雷神3》和《黑豹》.......可以讓你在理解劇情的時候感覺更加順暢一些......

現在很多的好萊塢大片都能做到中國同步首映,唯獨這麼一部重磅作品沒有做到,實在很難揣測其中的原因。即便R君看完全片,也沒有找到延遲在中國同步的理由,也許只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戰火終於也延伸到了文娛作品? 不過,《復聯3》恐怕這次完全不用影響中國的票房,因為即使網絡上已經充滿了劇透和各種鏈接,即便是已經看過這部電影搶先版的粉絲們還是會衝到電影院,特別是IMAX劇場去好好重新欣賞一次這次歷史性的大戰......當然,也包括R君自己。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觀感是什麼:震撼、目瞪口呆 + 心碎......

豆瓣目前的8.5分也是《復仇者聯盟》系列中最高的一個分數(《復仇者聯盟1》8.0分;《復仇者聯盟2》7.1分;甚至超過了《鋼鐵俠1》7.9分和《美國隊長2》7.6分.......),的確,要承認,漫威整個“復仇者聯盟”的系列電影是越拍越有味道,越拍越有深度,從純粹的英雄片《鋼鐵俠1》開始,雷神也好,美隊也好,復仇者聯盟自己也好,從個人英雄主義探討到愛人相處之道、從政治正確探討到成功的原罪、從拯救世界的正義出發點到正義與邪惡邊緣遊走的是非曲直,看得人心潮澎湃、充滿激情、跌宕起伏......不得不說質量太高,到現在也只有諾蘭的《蝙蝠俠》系列3部曲還能做到同樣的高度吧.........

而這一次的一場大戰,真正是令人心碎........

(這之後的R君評論,儘量會減少對劇情的披露,但是不能完全做到屏蔽。所以介懷的朋友們可以等11號中國真正上映之後再看。)

最值得尊重的反派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有很多人說,這一部的《復仇者聯盟3》,簡直就是一部“滅霸1”.......的確,在這一部作品中,真正的主角完全不是大家所想象的是任何復仇者聯盟中的主要角色,而完完全全是滅霸的主線,其他的所有超級英雄,簡直就淪為了配角,甚至鋪墊......

據說,漫威過去很重視影迷們的反饋,“復仇者聯盟”系列收到的最多的反饋就是反派的臉譜化和簡單化,其實這何嘗不是所有超級英雄電影最難處理的部分呢?如果反派過於強大,超級英雄們會贏得相當慘烈,觀眾們會不舒適;但是反派過於幼稚,又會顯得不堪一擊,失去了對抗的意義.......(比如:DC的《正義聯盟》就犯了這樣的大忌,貌似強大的荒原狼對陣超人時簡直就是弱雞一隻,基本沒有可以看的戰鬥......)

總的來說,漫威過去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的反派還是相對處理的相當不錯的,無論是鋼鐵俠,還是美國隊長,乃至到最近的蜘蛛俠歸來,反派們大多都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智慧也有能力;更不用提像洛基這樣風格滿滿的反派,也收穫了無數的粉絲;即便如此,漫威仍然面對著影迷的質疑,所以這一次,甚至做的更加徹底......把整部復仇者聯盟電影的主角都變成了最大的反派 - 滅霸......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這不僅體現在他的能力上,更體現在他的個性,思考和行為上;應該說,除了洛基以外,滅霸恐怕是第2位漫威塑造最成功的反派人物......你明知道他消滅了半個宇宙的生物,甚至殺死了那麼多的英雄,但是你很難去恨他,甚至有些時候,你還會對他帶有一些敬佩和同情........

當他見到鋼鐵俠時,他一點都不恨這樣的對手,說到:“我認識你。你不是唯一一位被知識所詛咒的人.....” (這話聽著實在太深刻、富有哲理、而又帶有悲劇性......)

“You have my respect, Stark. When I am done, half of the humanity will still be alive....” “我尊重你,斯塔克。放心,我完成這個使命後,仍然會有一半的人類會存活著.....” 這是鋼鐵俠徹底失去抵抗力後他說的話.....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電影中,不止一次,他對於超級英雄們都沒有下絕對的狠手。而且不止一次,他信守了自己的承諾,在拿到自己該拿的東西后,也儘量減少殺戮。 尤其是在瓦坎達那最後一仗,已經收集到5顆寶石的滅霸,面對著不顧一切衝來的各位英雄,他非常明瞭,他們已經完全不是他的對手,只是輕鬆的把他們都打倒在一旁。 面對著痛心疾首的猩紅女巫,他深深的嘆著氣:“I understand, my child, better than anyone......Today I lost more than you can know.” (我比任何人都明白,孩子,這感受.......我今天痛失的比你還預想的多。)

他不肯痛下殺手,是因為他知道,他本來就將讓無限寶石造成了宇宙生物的一半灰飛煙滅,因此,他寧可讓寶石隨機來決定,因為那是“random, dispassionate, fair. The rich & poor alike.....” (隨機、冷靜而公平,不論貧富)

所以,他畢生的追求就是收集完整6顆無限寶石,這樣他可以不用一個星球一個星球的去征服、殺戮,而可以用簡單的動作,就可以再也不用重複他自己的家鄉Titan星球的命運了......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為此,他可以利用洛基這樣反覆無常的人物,甚至相信了他,把其中的一顆寶石給了他;他也可以犧牲自己最心愛的養女卡莫拉;在成功後,他也只想回到自己的居所,靜靜看著太陽下山......

如果我們暫時把他所追求的目的是否正義放在一邊,滅霸,只是另外一個在宇宙中堅持著自己的價值觀、理想和未來併為之奮鬥、拼搏和犧牲的一個孤獨的靈魂。 僅此一項,他和堅持著獨立正義的美國隊長、始終承擔著壓力的鋼鐵俠,又有多少相像之處呢?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漫威,再一次征服了我們的內心,不僅僅是因為那熱血澎湃的戰鬥和犧牲,也不僅僅是因為那些生離死別的感情,而讓我們可以從另外一些角度,去思考和感受,正邪對抗背後那複雜的情感、動機和歷程.......

世界上最精彩的對抗,莫過於是值得尊重的對手、值得尊重的規則和全面公平的對決;唯有這樣的對抗,無論勝負方,都會被人們牢牢的記在心裡。

其實無論是拼盡全力而依然落敗的復仇者聯盟眾英雄,還是最後勝出的滅霸,在這一場戰爭中,都經歷了傷痛、失去和心碎,這是一場真正令人心碎的戰爭.......

宇宙馬爾薩斯人口論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屏幕上出現“馬爾薩斯人口論”了,2016的改編自丹布朗《地獄》的《但丁密碼》,最初的核心也是因為一位富豪+科學家佐布里斯特試圖用病毒來控制世界人口(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也是消滅50%的人口,隨機,冷靜而公平......正和滅霸的理念一致......)

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 1766-1834), 是英國的經濟學家、牧師和教授。他在1798年的作品《人口原理》中第一次提出了人口增長、食物與環境衝突的理論:

在他的原理中有2個基礎:1. 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須; 2. 人類的情慾是必然的,因此會保持一定的人口增長。 基於這2個基礎,人口的增長會保持幾何級數的增長,如果不加以控制管理,每25年人口就會基本翻番; 但是由於土地的供應有限,因此,食物的供應只能以數學的級數增長; 最終,人口的增長一定會與食物的供應產生衝突,發生食物短缺,因而會導致貧窮、飢餓、社會分配不公,進而導致社會的衝突和不穩定......

當然,馬爾薩斯是一位溫和的學者,他的期望是人類可以自主道德的管理人口的增長,包括避孕、控制情慾等等,一些極端的控制方式,比如戰爭、殺戮等被動人口減少方式並不在他的主張之內。

即便如此,他的主張還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是同樣,也有不少人被這個理論所打動,從1932年奧爾德斯.赫胥黎的作品《勇敢新世界》開始,就有無數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會引用到他的原理學說。 在電影界,除了《但丁密碼》,2009年的《深空失憶》,還有去年的《獵殺星期一》,著名的《撕裂的末日》、甚至《駭客帝國》中,都有著他的學說身影.......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沒有想到,宇宙第一大boss,滅霸居然也持有了這樣的觀點......

的確,相比“成為宇宙的統治者和霸主”這樣的目的,“控制宇宙平衡、實現更遠的和諧未來”顯然是一個更加高尚的動機和目標......

當然,消滅一半生靈來創造平衡,實在太過激進,所以很難令人接受,自然會受到大量的抵抗,成為眾矢之的。 因此,身為本來就實力超群的Titan泰坦巨人的滅霸,也相當智慧的去尋找和擁有6顆Infinity Stone(無限寶石)來對抗全宇宙的反抗。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才會說出“我們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被詛咒的人”,但是“Hardest choices require strongest wills” (最艱難的抉擇,需要最堅強的意志)。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滅霸和卡莫拉有一段對話,是相當現實的:

滅霸:“I save you” (我救了你)

卡莫拉:“No, we were happy on my home planet” (不,我們本來在自己的星球上很幸福)

滅霸:“Going to bed hungry? Scrounging for scraps?” (餓著肚子睡覺,在垃圾中尋找食物也算嗎?)

“Your planet was on the brink of collapse. I'm the one who stopped that.” (你們的星球瀕臨奔潰,是我阻止了這悲劇的發生)

“You know what's happened since then? ”(你知道這之後發生了什麼嗎?)

“Children born, have known nothing but full bellies and clear skies. It's a paradise.” (孩子們出生了,他們每天都能看到晴天,吃飽肚子,過著天堂般的生活。)

卡莫拉:“Because you murdered half the planet.” (那是因為你謀殺了半個星球的生命)

滅霸: “A small price to pay for salvation” (為了救贖整體,付出的小小代價)

“It's simple calculus. This universe is finite. Its resources, finite.” (這是簡單的算術而已。宇宙是有限的,資源也是有限的)

“If life is left unchecked, life will cease to exist.” (如果生命不受控制,生命就會自取滅亡)

“It needs correction.” (這必須改正)

卡莫拉:“You don't know that” (你根本就不知道)

滅霸: “I'm the only one who knows that. At least, I'm the only one with the will to act on it.” (真不幸,我是唯一一個知道真相,並且願意採取行動的人.....)

滅霸之所以這麼執著,是因為他親眼看到了自己所在的泰坦星球發生了同樣的歷程。而沒有親歷這些過程的生靈,的確是很難接受同樣的動機和理由。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大部分人都害怕去思考未來,也害怕改變,他們沉迷於現實的安逸、穩定,甚至不願意去想更久遠的事情。很多時候,很多人即時知道現在的舒適安逸愉悅只是暫時的,仍然不願意跳出現狀去尋找突破,因為改變始終充滿了未知,而未知,從來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恐懼和無助.......

所以,在未來的不確定和暫時的安穩之間,很多人會選擇暫時,也許也沒有錯,但是會前進的人始終會前進,哪怕承擔了多大的風險代價痛苦,也許他們也會失敗,但是始終,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看到最後的成功。而停留在原地,甚至放棄過去犧牲、積累的人,你也許從來就不配擁有更好的未來,也從來就配不上那些在執著付出的另外一半。

我們不想評價滅霸的動機,但是作為一個行動派,滅霸看到了未來,勇於並執著的行動。所以雖然他殺戮眾多,但他卻不會對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們痛下殺手,因為在他的心裡,尊重著這些英雄,他們和他一樣,執著而勇敢,即便與他對立,卻充滿了責任和犧牲精神。

這大概才是英雄們共有的氣質,無論你持有哪種立場.......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最後,即便你從網上應該大致聽說過一些《復聯3》中會有大量英雄死亡的設定,當真的場景發生時,你還是會被震撼到....... R君當時的表情就是:“目瞪口呆!”........這目瞪口呆並不是因為有些角色的死亡並不像之前很多媒體猜測的那樣,甚至有人說跟之前的預告片都有些出入,而是場面實在太令人震撼,甚至有些令人無法接受......

不過令人寬慰的事,既然安排了這麼多角色死亡,看來下一部《復聯》一定會讓很多人復活,因為相信電影公司也不會讓這麼多重磅角色就此退出熒幕,那商業損失也太大了.......

《復聯3:無限戰爭》: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

世界上的悲劇總是比喜劇更具有深刻意義.......《復聯3》,是一場令人心碎的戰爭,因此才更配的上更高的評分和地位!

R君一定會再去IMAX 好好欣賞一次這部電影,因為它值得!

R君,2018年5月6日,於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