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深化改革 激活金融國資新動能

一系列跡象表明,在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和進一步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當前,新一輪金融國資改革大幕正拉開帷幕。隨著國有金融資本管理“1+N”政策體系的出臺,將從源頭上遏制金融亂象,激活百萬億金融國資新動能。

近年來,我國國有金融資本規模穩步增長,實力日益壯大。然而,目前我國國有金融資產管理仍存在職責分散、權責不明、授權不清、佈局不優,配置效率有待提高、激勵機制和法治建設不到位等問題。進一步完善國有金融資本體制機制,優化管理制度迫在眉睫,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未來金融國資改革有望迎來三方面新突破。

首先,財政統管,改善“多龍治水”局面。長期以來,我國金融資產管理一直呈現分割狀態,不同部門分別行使著出資人職能。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亟待理順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解決因權責分散、授權不清帶來的矛盾和問題。一方面,國有金融資本的出資人和履責人分離監管,將有利於出資人更專注於企業長遠發展戰略決策,為結構調整佈局創造前提條件。另一方面,有利於落實國有金融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實現國家財權統一。更重要的是,通過統一的統計監測和報告制度,能夠切實摸清金融企業國有資產“家底”,全口徑向黨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金融企業國有資產的“明白賬”,為國家金融實力增強、宏觀管理政策制定和系統性風險防範提供更可靠的決策依據。

其次,有進有退,加速國有金融機構混改。受國內外複雜的宏觀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按照發改委、商務部對外發布的2018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中金融領域開放的要求,未來民企、外資參與競爭領域國有金融混改提速已是大勢所趨。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金融基礎設施類機構、在行業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國有金融機構應繼續保持國家絕對控制力或保持國有金融資本控制力和主導作用;競爭領域國有金融機構持股比例將持續降低。同時,推動國有金融機構整體上市仍將是未來長期的發展目標。隨著國有金融領域混改的推進,將提升國有金融機構經營效率、釋放業務活力和改革紅利。

第三,探索員工持股,推進國有金融機構薪酬市場化改革。國有金融機構薪酬制度的改革,一方面作為金融企業治理結構的重要環節,是完善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長期激勵的缺乏使得高管人員更多追求短期效益,短視現象比較嚴重,很有可能導致高管人員犧牲企業的長期發展以換取短期效益增長,為自己帶來豐厚回報。因此,嚴格經營效績考核、健全薪酬管理制度刻不容緩。未來,隨著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的建立,市場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分配,以及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將充分調動國有金融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國有金融機構經營活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和運營效率。

金融國資管理新政將開創中國金融監管與開放新格局。在嚴監管保持常態化背景下,國有金融機構須強化自身資本和償付能力管理,增強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從體制機制上築牢風險防火牆,提高金融業質量和效率,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同時,應持續推進深化混改、上市等市場化改革,提升國有金融機構活力、控制力和競爭力,做強做優做大金融國有資本,全力推進金融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期。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